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梁文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法学院英语教学

梁文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420)

任务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梁文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 510420)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年我国英语专业教学广为提倡和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它对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技能、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切合独立学院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综合英语教学中科学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实现从知识、技能到态度的转换,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施语言教育、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

任务型教学法;独立学院;综合英语教学

近年来全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各独立学院都积极探索着符合自身特色的各专业发展道路。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主要采用母体高校的专业架构和教学模式,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重理论教学而忽视技能实践等,给专业发展带来了桎梏,所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探索出适合独立学院的新路子,对独立学院和高教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以笔者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合理科学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

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既具有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又具有独立学院层次学生的特殊性。首先,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创造性强、自我意识强等特点。其次,独立学院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或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缺乏刻苦和毅力等。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具有以下学习特点:学习目的不清晰,基础知识不扎实,应用能力较差,表现意识和创新意识强等。不少独立学院的学生既缺乏普通高校学生的理论水平,也缺乏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应该得到更多语言技能的实践机会,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语言基础。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后,应形成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1]。根据大纲的要求和独立学院学生现状,笔者认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两大任务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的表现意识和创新意识,科学合理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含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20世纪 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出的,起源于交际法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繁多,其中有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2]。而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

我们可以把任务定义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3]。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4]。以任务为本的学习不局限于语言的实践,它是一种“从做中学”(learn by doing things)的活动过程。任务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和策略能力。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见,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应用技能、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教学大纲和切合独立学院实际,在独立学院英语教育中可以广泛应用。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我院英语专业采用的综合英语教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的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课文多为英美文摘,有助于学生学习纯正的英语语言,其广泛的主题也有利于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不过相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课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不易理解,实践活动设计较少。H.G.W iddowson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如果老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大不相同[5]。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时,其任务并非让学生记忆孤立的单词、脱离语境的句子、枯燥的语法规则,而是设计出各项能将词汇、语法和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的交际活动,通过进行这些活动实现教学目标[6]。因此,教师应针对教材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使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目的更为清晰,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语言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表现意识。现以第三册中“Chinese Food”(Unit 3)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学生从知识到技能到态度的转换,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施语言教育、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

本单元课文是一位西方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分析,共设置了三大任务:第一是课前导入,任务为对中国食物的研究及汇报,使学生习得相关词汇、训练听说技能、实现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第二是课文分析,任务为对课文主题和语言点的理解,使学生习得相关词汇语法、训练阅读技能、实现语言教育;第三是课后扩展,任务为对校内外教的采访,训练交际技巧、实现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以下重点分析第一个任务:

(一)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的布置和介绍

1.Brainstorming.Do you know anywords that are about Chinese food?

2.Pair-work. Suppose your partner is a foreign student who has just arrived China.Try to describe your favorite Chinese dish to him or her.

3.Discus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to translate the names of some Chinese dishes into English.

分析:任务前阶段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输入与任务相关的背景。学生找到与熟悉的情境相关的切入点,听说技能得到了锻炼。在导入话题后,教师向学生明确任务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研究主题为中国食物,但每个小组的具体研究范围不同。

(二)任务中阶段 (During-task):任务的实施和执行

1.Students’performance

2.Oral defence

分析:任务旨在使学生熟悉词汇和文化背景,以更好理解课文主题,实现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此阶段包含学生课后研究、课堂展示和答辩三个环节。学生在课后按照分组进行研究,在下一次课堂上展示,展示形式不限,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位学生都按照既定的标准为其他组评分。每个小组展示结束后,对其他同学的提问进行答辩。任务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参与的作用,认真记录每一小组的优点和问题,为点评做好准备。

(三)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的分析和评价

1.Comments on the presentations

2.Reflections of the students

分析:展示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总结,要评估任务完成的质量,指出各小组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后递交小组反思报告,促使学生及时对任务的完成进行分析总结和知识巩固。课堂实践表明,该任务的教学效果如下:首先,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为理解课文作了充分准备;其次,展示过程中,汇报者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而评分和提问环节则促使学生训练听力技能和批判思考能力;再次,小组项目型的任务模拟了职场情境,给予了学生真实语境交际的机会。因此,此任务能初步使学生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转换,并使学生接受了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

本单元的第二个任务为对课文的理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巩固语法词汇,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该任务的设计既要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理解的深刻程度。“Chinese Food”这一课文的任务可设置为对阅读技巧的训练。当代大学生往往竞争心理较强,因此任务可以小组竞赛方式进行,既可以促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主动认知,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的重点讲解,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进。第三个任务要求学生采访校内外教,记录他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看法,与课文的观点对比,最后形成自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态度。在这个任务中,学生能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在前两个任务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接受了文化教育和情感教育。

在高校综合英语教学中,课前导入、课文分析和课后扩展应形成围绕教学主题的教学链,但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拘泥于教材而无法实现三个环节的统一,而任务型教学法因其灵活多样性为综合英语教学提供了新出路。以上任务针对三个教学步骤,层层递进,构成了围绕“中国饮食文化”这一话题进行语言教育、人文教育、情感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任务过程中,学生同时实现从知识到技能到态度的转换。同时,这些任务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发挥自身创造性,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

四、小结

笔者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浅析了如何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设置教学三大环节,使学生实现从知识到技能到态度的转换,并展开语言教育、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语言交际能力,唤醒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需要,为综合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活动要针对学生特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活动要有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活动要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活动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使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当然,任务型教学法的任务设计对教师自身能力要求很高,任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不易控制,这些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3.

[2]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方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17-20.

[3]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0.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2.

[5]W iddowson 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12-13.

[6]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5-38.

Abstract:Task-based approach is a teachingmethod that is strongly advocated andwidely applied in English teachingofmany colleges in China.Its essence lies in the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pplication,which is significant in enhancing students'language skills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is approach is applicable to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non-governmental colleges,for it can notonlymotivate the students,enable the conversion of knowledge to skills and attitude,but also provide linguistic,cultural and affective education.

Key words:task-based approach;non-governmental colleges;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责任编辑:刘东旭)

Task-based Approach in the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English of the Non-governmental Colleges

L IANGWen-yan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Guangdong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China)

H319.3

A

1001-7836(2010)08-0160-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8.065

2010-06-09

梁文燕 (1984-),女,广东茂名人,助教,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法学院英语教学
初等教育学院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学院掠影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