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争议及弥补

2010-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字面面子礼貌

黄 坤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部),哈尔滨 150080)

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争议及弥补

黄 坤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部),哈尔滨 150080)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有着颇多争议的课题。其中,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矛盾、间接言语行为和隐喻的关系是普遍存在争议的两个方面。就前者而言,语言顺应理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语用阐释的不足。

间接言语行为;礼貌原则;隐喻;语言顺应理论

一、间接言语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说话人的“字面用意”推断出其“言外之力”,即语用用意。一般说来,间接言语行为是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由于说话人不能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才不得已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忘记了想要表达的事物,就换其他方式来描述。另一种原因是说话人出于某种意图而采取间接方式,这种情况一般是考虑礼貌的因素。

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规约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前者是指对“字面用意”做出一般性推断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它的使用主要是出于对说话人的礼貌的考虑。后者是指依据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和所处的语境推断出来的间接言语行为,使用的句子并不是习惯表达法,因而说话者的用意与其所使用的语句的字面意义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因不同的语境而异”[1]。例如:“Boss:My cup is broken.Secretary:I'll get a new one for you.”老板通过说“我的茶杯碎了”想传递一个隐含信息,即想告知秘书这个茶杯不能用了,应该换个新的。秘书领会了老板的用意,回答“我会给你换个新的”。秘书对老板比较了解,能够通过对方的话语和语调根据语境判断出间接用意,因此能够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但如果是一个新来的秘书,不能马上从老板的语气中判断出这种用意,会理解为老板在责备她,可能就会回答“It's notme.”来摆脱责任,这样就会造成误解。

二、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矛盾

语用学家常把间接言语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归于礼貌和面子的考虑。Leech[2]提出了六个礼貌准则:1)策略准则; 2)宽宏准则;3)赞扬准则;4)谦虚准则;5)赞同准则;6)同情准则。面子理论是由 Brown和 Levinson提出的,他们认为“面子”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分为消极面子 (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两类。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Searle[3]以下面这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具体进行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和推理,这个例子也经常被语用学研究者引用。

StudentA:Let's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

StudentB:I have to study for an exam.

Searl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和 Grice的合作原则结合语境对学生 B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推理,假设了十个步骤,说明如何具体操作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和解释。但是,根据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如果是完全出于礼貌的考虑,学生 B就应该同意去看电影,回答应是“Yes,I'd like to.”之类的话语,才符合Leech礼貌原则中的第一条策略准则、第二条宽宏准则和第五条赞同准则,即陪同学 A去干自己并不想干的事,使自己受损,别人受惠,减少与他人的分歧。任何否定回答,不管多么的委婉与间接,都与第一、第二和第五准则相悖:干自己想干的事,自己是最大受惠者,没有照顾到对方,与对方有了分歧。此外,学生 B的回答“准备考试复习”与学生 A提出的“去看电影”作为同一时间段内的安排显然是有冲突的,学生B保全了自己的消极面子——不希望被强加,却威胁了学生A的积极面子——建议没有得到赞同。可见,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对解释学生 B为什么使用间接言语行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 B的答语既违背了礼貌原则,又威胁了对方的面子需求。

三、间接言语行为和隐喻的关系

由于隐喻的显而易见的“间接性”特点,使人趋向于把它同间接言语行为等同起来,认为隐喻就是间接言语行为,其理据是二者的间接性都来自于语句意义与话语意义的分离。首先,在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中,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分离的程度不同:在隐喻的表述中,说话人所意指的不同于他所说的;在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述中,说话人意味着他所说的,可他另外还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字面意义是表示意义的一部分,但它没有穷尽表述意义。其次,在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中,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分离的结果不同:在隐喻的表述中,分离后的话语意义与隐喻的字面语句意义完全相异。例如:隐喻“Time ismoney.”隐含的意思为“T ime is so precious that people can't afford to waste it.”

而在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述中,分离后的话语意义与间接言语行为的字面意义呈包含关系。例如:

A:How much money have we got?

B:Twenty dollars.

如果B仅仅是告知A他们的钱的数量,B的回答是直接言语行为。但是假设在另一个语境中,如 A,B两人一同旅游,他们在旅游一半时就已经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那么 B的回答既是对当时所剩的钱直接的报告,同时还在提出警告或请求,提醒A剩的钱不多了,要省着点花。由此看来,间接言语行为的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的分离的结果是二者呈包含的关系。

四、语言顺应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和礼貌原则矛盾的阐释不足的弥补

语言顺应理论由Verschuerrn提出,“该理论认为语言选择产生于客观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以及交际目的的顺应。语言顺应发生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面。”[4]“语言顺应理论是在综合会话含意理论、礼貌原则、面子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方面,它探讨了发生在话语组织的各个层次的语言顺应特征,揭示了语言顺应发生的机制;另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个探讨任何语用现象的理论框架”[5]。而间接言语行为就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有意进行的策略选择。所有语言对间接性策略的选择至少在三方面做出了顺应,即: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

1.语言现实

语言现实是交际者进行语言选择的源泉,间接言语行为又是典型的语言选择,因此选择间接言语行为顺应了语言现实,并可导致直接言语所达不到的效果。例如:

Customer:Iwould like a CD,please.

Bookseller:Something light?

Customer:That doesn't matter.I can manage because I'm strong...

售货员的本意是问顾客是否想要节奏舒缓的音乐,但顾客利用 light一词的另一个意思 (轻)与售货员开了个玩笑,言外之意为“轻重没关系,反正我有的是力气应付”。

2.社会规约

除了传递各种信息,语言还可用来维持或改变某种社会关系,因此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择以使交际能顺利进行。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为实现这一交际目的而进行的策略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一种顺应。社会规约主要指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社会原则和准则,如:权利、地位和社交角色等在交际中的规约性”。例如:

Attorney:Did you kill that person?

Defendant:Iwas trying to defend myself,and I....

Attorney:I am asking you if you killed that person.Give me a definite answer.Yes or no?

Defendant:...Yes.

这个例子描述的是法庭上律师对被告的询问。被告在被问到是否杀了人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采取了一种间接策略,想为自己辩解是出于自卫才误杀了人,但他的话被律师打断,因为律师只想要被告明确地回答“是”还是“不是”。在律师咄咄逼人的情势下,被告在得不到机会辩解时不得不顺应法庭的程序规约,不情愿地回答“是”。

3.心理动机

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的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使用间接言语行为既可以维护自己的面子,又可以维护别人的面子,顺应了说话人、听话人的心理动机。交际中心理动机最主要的方面是认知和情感因素,交际过程中说话人进行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说话人同时顺应他自己及听话人的心理世界。例如:

母亲:这个月的工资够花吧?

儿子:好几份婚礼等着呢。

在上面的对话中,儿子其实想向他的妈妈要些钱,但他并未直接说出来,而选择了间接言语行为。一方面如果妈妈听出儿子的言外之意,就会给儿子一些钱,儿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另一方面,如果母亲不明白或假装不明白儿子的意思,双方都不会觉得没面子。因此,儿子的选择顺应了双方的心理动机。

五、结语

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并不能简单地归于礼貌或面子需求,为了顺应语言现实、遵循社会规约或迎合讲话双方的心理动机都有可能使用间接言语行为。此外,间接言语行为不能和隐喻等同起来,二者的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的分离程度及结果不同,在语境中发挥的功能也不尽相同。

[1]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3]Searle,R.John.“Indirect Speech Acts”[A].in Peter Cole andJerryL.Morgan(eds.):Syntax and Semantic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4]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 2004,(1).

[5]王红,王琼.对间接言语行为的顺应性解释[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2).

(责任编辑:刘东旭)

H059

A

1001-7836(2010)08-0152-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8.062

2010-04-20

黄坤(1976-),女,山东莱州人,讲师,语言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语用学、英语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字面面子礼貌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当诚实遇上礼貌
别误会这些英语
小猴买礼貌
面子
数字在法语俚语中的使用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