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教育教学浅谈

2010-08-1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时事政治课教育

张 晶

(大庆中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

时事教育教学浅谈

张 晶

(大庆中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

时事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它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而且时事教育也是培养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将时事政策教育与学科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做到以理服人,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充分发挥时事政策教育的育人功能。

时事教育;兴趣;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政治课教育教学上,我把时事教育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资源去盘活,并将时事教学作为政治课的主线,灌输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地提升了政治课教学实效。

一、时事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习政治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动力,它像磁石一样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来源于学习的兴趣。然而,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现行教材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内容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中学生不喜欢上政治课,认为政治课是枯燥无味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针对此现象,中学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培养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是时事教育。

众所周知,时事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它不仅能使学生透过这扇“窗口”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和现实性,更能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从这种意义上,时事教学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落实新课程计划的需要。

我们知道,随着时事内容在高考、中考中所占的权重分越来越大,“得时事者得天下”,这已成为我们备考的主题思路。因此我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倡导时事教育。为取得理想的时事教育效果,我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时事教育,形成一个时事政治教育的立体网络。其做法主要有:1)成立时事教育兴趣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各种活动;2)订阅报刊、杂志,建立报刊阅览栏;3)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4)出时事教育黑板报;5)建立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制度;6)编刊半月时事要闻;7)举行时事专题报告; 8)组织时事知识竞赛等。此外,还制定了严谨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常规课每节必备时事开讲 (5分钟时事)环节,就开展 5分钟时事来说,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注意搜集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和《人民日报》等大报要报的头版头条消息及热点报道;然后在占有较为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加以综合分析,恰当取舍,按照“各种时事消息中,以重大时事为主;国际国内时事中,以国内为主;各个重大时事中,以政治、经济、热点问题为主”等要求筛繁就简,去粗取精,摘取四五则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的时事新闻,并尽可能做到语言精练、生动有趣。其次,要求学生像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那样,采用相声、小品、对话等不同形式把国内外的新闻要事告诉大家,尽可能就某一新闻发表短评或提出启发性问题,以引起积极思维,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简明扼要地评价一下同学们所述的时事新闻,对一些模糊认识进行正确引导。这项活动每次虽只有五分钟,但形式活泼、内容多样,长期这样坚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和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使学生实现了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转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整理和口头表达能力,保持了时事政策教育的经常性和持续性。

二、时事教育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为了使学生将时政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我在预习中引入时政,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搞好预习,我设置了“预习通知单”巧妙引入时政是预习通知单的关键。如讲到“纸币和通货膨胀”时我设置了这几个问题:

(1)你手中有五元假币,你会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做?

(2)假若你父母明天都涨一级工资,你认为一定是好事吗?

(3)物价是不是越低越好?

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恰到好处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本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他们感到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等着他们探索、发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就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评述,如“南方雪灾”、“通货膨胀给我们带来的哲学思考”、“中国世界工厂给我们什么样的反思”、“北京 2008奥运圣火点燃激情,传递梦想”、“胡锦涛访问日本,暖春之旅”、“四川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会”、“青海玉树地震”……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时事新闻,让学生们如醉如痴,如亲临其境,老师因势利导,适时让学生进行时事述评,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一些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结合并且运用课本既学知识点充分展开讨论,使认识得到提高,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受到深刻的教育,更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总结归纳、分析说明等能力,对于扩大其知识面,完善其认知结构,培养其综合能力及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我们的时事主线教育,不是单纯的老师浇灌教育,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整理时政资料→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得出合理的多样化结论”这几个步骤进行。它既能保证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又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过程。激发了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勤于发言,这种“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的现代学习方式,用时事去影响、去感染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时事教育能有效地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就在于通过教和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品德课对于学生品格、知识、能力和身心诸方面的提高,起着其他学科、其他渠道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时事政治则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能帮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是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能帮助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够关心世界、关心国家、关心他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中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认识领域不断扩展、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而对于世界观尚在形成、知识结构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说就必须要有正确的疏导和点拨,引导他们对时事问题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引导他们去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使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这正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的责任是尽最大的努力,开拓各种教学渠道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以培养学生关心政治、关心社会、关注国家的发展,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教师应从学校、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时事政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我曾在 5月 19日 14时 28分,全国沉痛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默哀仪式后,向学生引出话题:举国之殇,神州齐哀,显示了什么?经过思索后,学生纷纷发言:“为了逝者尊贵的生命,为了生者无尽的哀思,更为了幸存者新的希望”,“坚强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天灾是打不倒中国人民的”,“天地无情,人间有爱,团结一心,温暖中国”,“大灾有大爱,地动天不塌,生有尽,爱无涯”……多么感人肺腑的语句啊,通过这次教育,学生们更加激发和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安全、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说,时事教育能不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还能赢得教育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是政治课的生命价值内涵。

总之,时事政治教育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加深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途径和形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们既充分发挥时事政策的教育优势,利用时事政策充实学科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活动,拓宽知识面;又利用学科教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时事政策教育中的热点或疑难问题。这种将时事政策教育与学科教学活动紧密联系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而且做到了以理服人,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了学生思想的深处,充分发挥了时事政策教育的育人功能。政治教师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正确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这是时代的需求,是政治课教育的迫切需求。

(责任编辑:侯秀梅)

G633.2

A

1001-7836(2010)08-0096-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8.040

2010-06-06

张晶(1969-),女,黑龙江肇东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时事政治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时事半月谈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时事政策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