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2010-08-15张喜英潘志红
张喜英,潘志红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郑州 4500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张喜英,潘志红
(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郑州 4500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要取得实效性,只有理论灌输是不行的,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必要性、途径和意义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重点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途径,以期达到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以下简称“原理”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不讲究方式方法,热衷于单纯“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考虑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一味地进行灌输,整堂课呈现的都是一大堆概念的堆砌和理论的演绎。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严肃的,但它带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的[1]77。“原理”课教学要取得实效,不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更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师的授课并不是一个将教材内容加以简单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过程,是一个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过程[2]。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没有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难以取得教学的实效性的。因此,要积极探索“原理”课教育教学实践的新途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原理”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最大的困惑不是理论问题,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问题[1]77。包括“原理”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内容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要让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授的内容,然后通过学生的选择、整合、内化,最后外化为行动。而现在“原理”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最多只解决学生“知道”这个问题,很难使学生在行动上“做到”[3],这就必须通过相关的活动来实现,大而言之就是实践,小而言之就是学生的日常行为。如果没有实践,纵然教师教得再好,也很难转化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中去。这就要求“原理”课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原理”课实践教学途径的探索
(一)搞好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知”与“行”,“知”是前提,“行”是目的。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要把理论学好。在“原理”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单纯对“教什么”的关注,转向对学生能学到什么的关注[1]76,要使大学生愿意听并且能够相信课堂上所讲的道理。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包括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这样的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了“08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并让学生写出观后感,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到效果不错。有同学看完唐山 13农民兄弟自发组织抗震救灾活动的事迹后,写道:“我们真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他们那种自觉有纪律的态度,学习他们那种朴素真诚的品质。”还有同学在看完获奖人物后感言:“我们也要记住和学习这些人,因为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体会到了中国的强大;学习到了人最可贵的感动精神。”
其次是要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的效果最终要在受教育者身上体现出来,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施效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教学相长,以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1]76。2008年7月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全体教师到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学习,看到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一进这个平台,首先是一个走廊,走廊两边是百部爱国影片的海报,仅是看这些介绍,笔者就感到自己很受教育。另有几个展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有图片,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设施,有学生需要合作才能进行的游戏,最后一个展厅还让学生宣誓签名,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进来,把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转化为自觉自主地行动的过程,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地方性的专科院校,没有开设“原理”课,但他们的教学实践为原理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对我们不无启发。
实践教学是“原理”课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当前“原理”课的学时只有理论学时,没有实践学时,而在“05方案”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均有实践学时。要真正使“原理”课教学更富有实效性,也必须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指定大纲,规定学时、学分。
(二)抓好学生日常行为实践
要根据“原理”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存在的疑点,策划组织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4]。改变长期以来“原理”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原理”课现在很大程度上被当成一种知识课。其实“原理”课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光有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包括读书活动(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读原著)、课堂讨论、网络课堂、师生对话研讨、学术报告会、组织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等全部教学手段在内的全方位式的教学[2]。使“原理”课教学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由平面教学转化为立体教学,这是进行“原理”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要有可操作的考核方式。“原理”课教学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比较容易评价,通过考试即可。黄河科技学院“原理”课的考试现在采取的是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 80%,通过考试可以对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情况进行考核,包括识记、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20%,主要看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听课和回答问题情况及完成平时作业情况。有平时成绩并占总成绩的 20%,这和以前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98方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没有平时成绩,有的同学平时根本不去听课,临近考试时死记硬背,考试时分数也不低,但考试完就又忘光了,什么也没学到,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原理”课不但应该有平时成绩,而且所占比例还应该加大。
显性的、直接的、近期的效果比较容易评价,但关键在于隐性的、间接的和远期的效果,“原理”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上,即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来检验教学效果,这就是考试所不能解决的了。这就需要“考场外评估”,由社会来评价了。
“考场外评估”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由“知”到“信”到“行”这一过程的评价,“考场外评估”就是要看学生的“行”,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检验他们的思想转变,变“要我这样做”为“我正在或已经这样做”[5]。“原理”课教学就是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只知不行不能算真知。比如在讲到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中,社会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部分内容时[6],就不能只看学生会不会背相关内容,还要看学生在现实中怎样做。长江大学 3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和方招舍己救人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在给学生们介绍了长江大学 15位大学生包括陈及时、何东旭和方招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后[7],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他们学习。我相信这不仅仅是表现在危急时刻的挺身而出,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到觉悟,由觉悟到行动,“原理”课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确使大学生实现“通过真学而入脑”,通过“真信而入心”,通过“真用而见诸行动”。“习惯成自然”,当学生通过反复地运用而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并付诸行动时,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树立起来了。
(三)搞好社会实践
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我们要围绕“原理”课的内容,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深化并升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8]11-12。笔者在河南师范大学上学的时候,老师曾组织我们到新乡刘庄去参观,先是在报告厅里听了老书记史来贺的光辉事迹,之后参观了他们的工厂,参观了集体盖的各家各户整齐划一的房舍,并和农户进行了交谈。通过参观,我们对艰苦奋斗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集体主义有了更深的认识,至今印象深刻。在“原理”课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关内容,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
要加强组织与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多样化[2]。比如,教师可根据相应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课题,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做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再比如让学生利用周末走出校园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利用寒暑假走向社会参加支教等大学生下乡活动,另外,要思考如何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课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在锻炼专业技能的同时,思想政治素质也得到提高。总之,要完善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课学习实习相结合,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所学专业需要和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更顺利地择业就业。
三、“原理”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原理”课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一门课程,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吸引力的一门课程[8]8,是我们期望的结果,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搞好“原理”课的实践教学对于达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使包括“原理”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与服务学生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能否搞好“原理”课的实践教学,对于高质量地开好“原理”课,对于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对于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2,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赵卯生.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应具备的几个必要条件[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7).
[2]高璐.“05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61-65.
[3]陈怀宝.大学、中专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 [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01-103.
[4]高璐.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展望 [J].科学社会主义, 2009,(2):85-86.
[5]白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7):66-69.
[6]逄锦聚,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9-85.
[7]程墨,罗曼.大江中树起无字丰碑[N].中国教育报,2009 -10-29.
[8]周济.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增刊).
Abstract:If the teaching ofMarxism Basic Principle Introduction wants to achieve practical effect,it needs not only theoretical teaching,but also practical teaching.This article study practical teaching ofMarxism Basic Principle Introdction from three aspects: necessity,means and importance.This papermainly explor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means of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make it closer to practice,life and university studnets'goal.
Key words:Marxism Basic Principle Introduction;teaching practice;means
(责任编辑:侯秀梅)
Teaching Practice Study ofMarxism Basic Principle Introduction
ZHANG Xi-ying,PAN Zhi-hong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450006,China)
G642.0
A
1001-7836(2010)08-0079-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8.033
2010-03-19
黄河科技学院 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工’体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与实践教学整体优化研究的研究成果(KYSK201008)
张喜英 (1979-),女,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潘志红 (1975-),女,河南开封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