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教育思想在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0-08-15杨丽波陈元琳
杨丽波,陈元琳
(大庆石油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CDIO教育思想在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杨丽波,陈元琳
(大庆石油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CD IO教育思想,是近年来在工程教育领域比较流行的教学思想,它所倡导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将有助于解决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如钟摆现象、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突出、社会认知度不高、就业困难等问题。如果教育技术学专业能有取舍地吸纳 CD IO教育思想,将会促进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
CD IO;教育技术;人才
由于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很多家长和高考考生都非常慎重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因此,那些就业好的专业成为报考热门。有的考生如果不能录取上满意的专业,甚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专业入学率和就业率也受到影响。作为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校如何面对新形式,如何改革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CDI O教育模式是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等方面对学生知识结构以及他们的终生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进行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按 CDI O模式培养的学生尤其受社会与企业的欢迎,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如果借鉴CDI O教育理念,必然能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推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一、CD I O教育理念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创立工程教育理念,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联合成立跨国研究合作组织,据此确立了 CD IO教育模式。CDI 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过程,它具有学校和企业或实验室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具有积极的评价和评估过程[1]。CD IO工程教育理念就是要以一次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此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的学术知识,而且包括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理论课程之间有机知识关联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以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主旨是,在真实工程情境中,向学生一边传授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一边通过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促进其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CDI O包括 12个标准,分别是“CD IO作为基本环境、学习目标、整合型教学计划、工程导论、设计—实践经验、CDI O实践场所、整合学习经验、主动学习、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能力考核、专业评估”[2]。同时,CD IO大纲从四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指导。第一部分是关于工程技术知识原理和及时推理,第二部分是个人的和职业的技能与特质,第三部分是人际技能,第四部分是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系统,它展示了产品或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3]。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技术领域钟摆现象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同层面都存在着一些并立但又具有同等合理性和局限性的矛盾范畴,在一定条件下,教育技术在同一矛盾的两极之间就会发生摆动现象。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最突出的是教育技术是侧重理论还是技术?这个问题看似“老生常谈”,可是“常谈”也没有明确确定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教育技术侧重点的变化势必会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势必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育技术学专业目前分为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培养模式,教育技术侧重点的变化对这三种层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影响非常大。
(二)培养目标模糊,特色不突出,市场需求分析不深入
教育技术是交叉学科,是二级学科,因此,各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也呈现定位模糊、特色不突出、市场需求分析不深入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本专业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实施了“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和“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的制定工作。“教指委”目前共提出了五个建议性方向,也可以称为五种类型的培养目标,即“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教育软件工程、教育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4]。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缘结构、学生来源等具体特点自由选择,可以选一个,也可以选两个、三个或更多。但是,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就业,想把学生培养成“多面手”,不顾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以及市场需求,这五个方向都要兼顾甚至更多。这样的培养目标不仅偏离了教育技术专业设立的初衷,而且为了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势必体现在课程设置庞杂,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而不精,加之很多学生自己也没有方向,什么都学,但学而不精,无一专长。
目前,开办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多,不再局限在师范院校,很多综合性院校、工科院校也申办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新兴学科,其社会需求量比起其他传统学科来说还是低的,而在近年来,开办这个专业的学校数量激增。很多院校在申报前并没有作过市场需求分析,并没有深入研究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科发展,仅仅为了丰富学科,在没有专业师资队伍、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就做申办工作。如果在申办成功后,还是没有明晰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思路,势必造成培养目标不清,特色不突出问题。培养目标不清楚,课程体系自然有问题。即使培养目标清楚,课程体系框架符合培养目标的需要,课程质量还是个问题。这样也会造成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迷茫,不知道到底学什么、做什么。
(三)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尽管很多院校对已有培养方案进行大量调整,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依然存在“注重理论的传授,实践环节重视不足”的问题。这种弱化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教育,造成了忽视产业实践和工程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后果。培养出的学生只能了解一些表面的理论,不会应用,没有实践能力。在办学机制上,很多大学是关门办学,缺乏跟中小学、企业和社会的沟通互动。高校不去倾听社会的声音,却要一相情愿地为社会提供“人才产品”,这样的人才产品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是必然的。
(四)社会认知度不高
由于缺乏对外宣传,社会上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认知度不高。比如,很多学校对电化教育比较熟悉,而对教育技术比较陌生。而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等单位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更是不太了解。因此,社会对教育技术学究竟学什么,可以胜任什么工作不清楚。另外,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不了解,在面试时也解释不清自己专业是什么。
三、CD I O教育思想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启示
近年来,在工程教育领域流行的 CD IO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促进工程教育的发展,而且它也为非工程教育领域提供可借鉴的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技术学专业能有取舍地吸纳 CD I O教育思想,将会促进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CD IO教育思想。
(一)CDI O理念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申办、办学的借鉴作用
为了解决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技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们需要借鉴 CD IO思想,认真做好“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各环节的工作。首先是“构思”环节,在申请开办专业之前,学校应该到已开办的学校及社会各行业做好调研工作。必须非常清晰“教育技术学专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人才有那些需求,需求量有多大”等诸多问题。根据调研结果决定是否申办,而不能因为丰富学科而申办。在确定申办后,要做好“设计”工作。这个阶段,要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实验环境、实习基地的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对人才培养方案要反复论证,要突出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实现”和“运作”是两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实现”阶段,要根据培养方案来实施教学活动。这个过程要注意合理运用讲授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运作”阶段,是对学生实力的考查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考核,还包括对学生社会适应力、工作能力、人际技能的考核。另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把申办关,对于不具有办学实力的学校坚决不允许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
(二)CD IO理念对教育技术学课程规划影响
规划与整合各类课程,构建基于 CDI O方法并且围绕学科来组织的新型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尝试借鉴CDI O标准来设计和规划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重新修订的本科培养方案中,以学科体系为主,结合考虑专业体系的需要,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方面不仅要考虑学科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建立和发展课程之间的关联,使专业目标得到多门课程的共同支持。培养学生善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能力。精减课时数,以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际项目、科技活动等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以及系统调控能力。
(三)运用 CDI O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
CDI O大纲中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视,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诚实、责任感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需懂得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责任感对于个人成功的重要性。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能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目前重要工作之一,和谐社会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各企业都非常重视团队合作,非常重视个体的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中,学会合作是成就宏伟事业的重要素质,是实现让自己满意的奋斗目标的前提。因此,在注重团队精神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使信息交流更加充分,知识理解更加深刻、迅速,可减少矛盾和冲突。
(四)教师能力的提升与教学方法改革并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关键要素,他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在CD IO方法论中,专门采取一些措施使教师加强个人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学能力,这些能力最好是从实践中开发出来的。而且,这种师资建设的内涵和程度要因不同学校及专业的不同资源和目标有所不同。目前,一些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比较强,但是实践知识有待提高。这些教师不包括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教师,而是针对那些教授实践类课程的教师。由于缺乏实际项目经验,容易照本宣科,学生不明白如何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因此,建议这些教师能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如何科学合理培养教育技术学人才,如何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是我们教育技术界上至专家学者,下至普通教师和学生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希望我们能从 CD IO教育思想中获得启发,培养出让国家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
[1]The CD IO Initiative[EB/OL].http://www.cdio.org/about _cdio/about_1_cdio.html,2009-03-20.
[2]THE CD IO STANDARDS[EB/OL].http://www.cdio. org/,2009-03-20.
[3]陶勇芳,商存慧.CD 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4]黄荣怀.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要遵循学科规律 [EB/OL]. http://hyxh.ceiea.com/qyzf/yjmr/6462.asp.2006-05-16.
Abstract:CD IO educational thought is a popular teachingmodel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It advocates conceiving, design,implementation,operation.It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solve some problems such as pendulum phenomenon,indistinct training objective,less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low social awareness in the training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alents and low employment rate.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ll be greatly promoted if it can discr iminately absorb the CD IO thought.
Key words:CD IO;educational technology;talent
(责任编辑:朱 岚)
Revelation on the Tra in ing of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alents Based on CD I O Thought
YANGLi-bo,CHEN Yuan-l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 163318,China)
G40-03
A
1001-7836(2010)08-0042-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8.017
2010-03-25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CD IO教育模式在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远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11544016)
杨丽波 (1971-),女,黑龙江绥化人,教育技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从事远程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