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度、效度与学业测试
2010-08-15包威
包 威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谈信度、效度与学业测试
包 威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哈尔滨 150080)
信度与效度是学业测试的两个质量特征,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测试的根本问题。在介绍信度和效度的定义、关系的基础上,对学业测试中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分析,并且阐述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证明学业测试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手段,并且必将提高教学质量。
信度;效度;学业测试;平衡
信度与效度是评价学业测试的重要依据,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学业测试的根本问题,而学业测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因此其最重要的标准是它对教学的影响,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符合学习过程,对学生是否有一种有利的引导和督促作用。通过测试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然而如果测试缺乏效度和信度不但浪费了教学双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影响教学质量。
我们能否使信度和效度最大化呢?信度和效度又应如协调趋于平衡呢?本文将对其进行阐释。
一、信度和效度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若要评定学业测试是否正确反映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在设计和使用测试时,信度和效度是最重要的依据。
信度 (reliability)可以被定义为一致性 (consistency)。如果把相同的测试连续两次给同一个被试者,或者是让不同的人给同一试卷打分,如果我们会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果,那么这样的测试就被认为具有信度。简言之,就是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可靠度。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很多,它们存在于测试的每个细节之中。如测试的时间、地点、测试条件等。如能获得大量的样本,测试的信度也就会高。另外,测试内容的难易也会影响测试的信度。评分标准对信度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当然,要完全消除不一致性也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测试的信度,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测试的数量和质量、测试的实施与评阅。
效度 (validity)是指测试在任何程度上考察了它想要考察的内容。即测试的内容是否检测了它所要检测的东西,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考察的东西能否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效度所关注的问题是该测试使个体测试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和个体语言能力相关。因而,我们研究信度的目的是使测试误差造成的影响最小化,研究效度旨在使我们想要检测的语言能力的效果最大化。
二、学业测试中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与效度是两个相互补充的目标。测试若没有信度,也就无所谓效度。然而作为衡量测试质量最重要的两项指标,信度和效度特征在本质上既相互依存也是互相排斥的。信度高的测试方式如单项选择题,效度可能不高。通过设计可以提高其效度,但也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效度高的测试方式如作文、口试等,信度常常不高,这是学业测试面临的两难情况。在考试中,主观题和客观题分值比例对考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有很大影响。诸如选择题、判断题以及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题被称为客观性试题,因为这些题的评分不受阅卷人主观因素影响。而作文、简答等类题为主观性试题,因为这些试题或多或少要靠评分者的主观判断和印象来打分。根据它们各自的评分方法而不是根据试题本身的性质而命名。选择题通常题量较大,语言点覆盖面较广泛,这使阅卷人能够更精确地推断出考生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选择题的信度较高。另外,选择题有明确的标准,评分比较客观,为学生的语言水平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度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信度。选择题虽然信度较高,但其效度并不高。Hughes列举了选择题的下列缺陷:(1)选择题型仅能体现考生辨认知识的能力,对产生能力考察不够;(2)考生很可能在答题过程中进行猜测,从而影响对测试效果的准确阐释;(3)有些知识点不适合设计选择题型的干扰项,从而限制测试内容的广度,因此要对选择题进行调整。根据学业测试的要求,不仅在其选项上,而且在其内容的覆盖范围上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提高测试的效度。因而能在选择题本身有很高的信度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的统一,在学业测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与客观性试题截然相反的是主观性试题,试卷中主观性试题越多,其效度就越高,当前,教学的重点已转移到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上,与之相应的测试则是要求学习者借助所学的知识完成现实生活或类似的任务,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知识的实际使用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衡量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和使用能力也成为学业测试的重要任务,而主观性试题不但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测试的结果,更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及使用能力。
三、在学业测试中平衡地把握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和效度作为评估测试质量的两个基本特性,两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但完全可以通过相互协调使之达到一定的平衡,以保证测试的总效用性最大化。这一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英语测试的设计和命题过程中,不能绝对、片面、盲目地追求或强调某一方面而以失去另一方面为代价,只有综合平衡二者的关系才能获得最大的总效用。在学业测试中,以英语考试的综合测试法为例,使语言测试一定要在上下文中进行;不刻意区分各单项语言技能或能力,而是强调两项或两项以上语言技能的综合评估。其题型有完形填空、听写、翻译、写作等,此外语法和词汇知识以及阅读能力的测试在一个特定的上下文中进行,这时已开始将信度和效度综合起来,但仍是以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理论为基础的多选题为主,某些语言项目的测试与实际语言能力的相关性不高,很难体现当代语言教学观提倡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方面的考查,并没有将信度和效度最大化。事实上,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可以通过调整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多采用直接测试法,增加听力和写作测试的权重,加大口试考核力度并设最低分、变化题型等手段。也可通过采取大题量小分值、细化评分标准、综合使用整体评分法和分析评分法等措施来提高考试信度。
四、结束语
信度与效度是语言测试两大基本要求,信度与效度的关系问题是语言测试的根本问题。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制约着测试质量。信度是确保效度的基本前提,没有信度的测试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信度的考试未必就一定有效度,因为效度关注测试是否能达到目的以及对测试成绩的合理解释和使用,信度则关注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信度和效度不是独立的、完全割裂的,它们相互依赖,形成互补,因此在测试的不同阶段需作各自的综合全面的考虑,平衡两者的关系。测试从设计、实施到考后的过程较长,各阶段的重点不同,但对信度与效度都要作系统的考虑,各个环节都不能疏漏并需贯彻测试的全过程,从而实观测试的科学化、合理化、公正化和现代化。然而,仅仅从信度与效度等测试标准出发来评价或取舍一种测试模式或测试题型是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对教学的影响,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胡壮麟.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汪先锋.从信度与效度的相互关系看语言测试的取向[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3]金艳.提高考试效度 改进考试后效 [J].外语界,2006, (6).
[4]HughesA.Testing for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5]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 [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6]温俭,杨华.试论语言测试中的信度和效度[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7]江澜.对教师自行设计的英语考试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的调查与反思[J].外语教学,2003,(9):85-88.
[8]王俊菊,修旭东.语言测试中信度计算的三种理论模式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51-5.
[9]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10]孙瑞梅.努力提高测试效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33-35.
[11]杨慧中,Weir C.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Abstrac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re two essential qualities of academic tests,and how to deal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has become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testing.This paper introduced definition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based onwhich itmade an analysis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academic tests and expatiated how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them.From what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paper,itwill be proved that academic test has become a measurementmeans of high efficiencywhich will definite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reliability;validity;acdemic tests;balance
(责任编辑:朱 岚)
Comment on Reliability,Validity and Acdem ic Tests
BAO Wei
(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H310.42
A
1001-7836(2010)08-0029-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8.012
2010-06-07
包威(1978-),女,山东福山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