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0-08-15河南巩义市文化馆

河南科技 2010年16期
关键词:巩义市文化馆普查

河南巩义市文化馆 马 虹

文化馆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河南巩义市文化馆 马 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我国文化战略的安全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机构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阵地,本文就文化馆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文化馆 非物质 文化遗产 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巩义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南依嵩山,北临黄河,是河洛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巩义地上地下保留着无数宝贵的文化遗址和文化古迹,流传着人文风物与民间故事,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截止目前,巩义市文化馆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普查,已收集非遗线索1576条,挖掘和整理出具有本地民俗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大类,376个小项。涵盖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信仰、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多方面内容。并对一些濒危项目、特色明显项目、老年人年事已高项目、和影响广泛项目等159个项目优先进行深度调查,及时加以抢救和重点保护。如鲁庄镇的口含画、水浒英雄脸谱、老司官、紫砂陶、涉村镇荆条编织技艺和一批传统曲艺作品等。

如何抢救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巩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巩义市文化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大普查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包括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口头传统和表述等,是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是“活”的文化中最脆弱的部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甚至已经融入我们血液,但是当人们看到这个名词时,还是觉得十分陌生。为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发动和普查工作,文化馆工作人员积极制作“非遗”普查小册子,将普查内容及种类详细打印出来,分发到各乡镇和街道办。连续三年派专人参加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并在各镇(办)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的配合下,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的积极性,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有计划、有步骤的普查。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情况等,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一是纸质档案。全市编制普查成果类别卷4卷,镇级汇编9卷。二是电子档案。所有普查形成的文字材料已录入电脑,对录入数据的电脑实行专人管理。三是照片档案。普查对重点项目进行数码照相,共拍摄照片78张,另有光盘20余张。普查中,工作人员感到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它的重要性解释得通俗易懂,而所面对的对象有很多是一些识字不多的老人,这就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加快申报步伐

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先进文化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成,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和动态的工作,要克服重立项,轻保护思想。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分16大项和101小项,为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巩义市文化馆在普查的基础上将一些特色项目逐级向上申报。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个,小相狮舞、洛神传说、河图洛书、孝义的传说、、崔永仁潜彩画、河洛大鼓等;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河图洛书和洛神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是在进京演出活动中被授予“中华第一狮”匾额的小相狮舞。此外,为了抢救河洛大鼓,在市文化广场举办河洛大鼓专场书会,并鼓励扶持老艺人撰写专著,传艺授徒,壮大演艺队伍。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扬民间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

没有任何文化方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几年普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精神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所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在2009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中,为扩大普查宣传,提高普查质量,在全市初步建立了一支以市文化馆业务干部为主干,镇、街道办文化专干为基础,社会协查员等为补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但是普查中我们也痛心地看到,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近濒危,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经济上的挑战,也有来自文化自身的挑战。外来文化的冲击、文化事业发展的不受重视、国人保护意识不强、本土文化的保护乏力、民间艺术的自生自灭,都使得民间文化不断边缘化。但同时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国家高度关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全国上上下下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潮。通过我们的工作,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慰藉人民群众的心灵,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文化的遗产,留下自己的根,是我们每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与当地的经济有机结合,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值得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

四、结语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职能机构,文化馆任重道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切实保护文化遗产,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保护文化遗产,为古为今为未来,有我有你有大家。“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守护住我们的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血脉的延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肩负起我们的责任!”

book=127,ebook=127

猜你喜欢

巩义市文化馆普查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退伍不改为民情 平凡岗位谱华章——访巩义市住建局优秀共产党员姚勤辉
用奉献缔造服务 展现共产党员优秀品质——访巩义市住建局办公室主任张磊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章堰文化馆
巩义市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