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师声乐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探讨

2010-08-15贺吉军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高师唱法

贺吉军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湖南长沙410083)

基础声乐是高师教学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门技能课程,以往的基础声乐课大多采用的一对一的教学,专业性较强,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展,学生的增多,一对多的小组课逐渐加大比例,在就业上,学生也已经从单纯的中小学教学扩大到各企事业单位的文艺骨干,群众音乐、城市音乐文化的带头人。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我们高师的声乐教学也必须走出纯粹的演唱风格和教学形式,在演唱技术、演唱风格、教学形式上采用多样化的途径,更新单一的教学内容,实行多样化教学。

一、演唱技术的多样化

以往的高师教学中,声乐老师主要以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教学为主,通俗唱法基本不进入课堂,但随着声乐艺术的百花齐放,莎拉布莱曼、谭晶等歌手的走红,跨界音乐频频被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提起,然而怎样跨界才能达到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方声乐的真正融合呢,我们的高师课堂也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允许多种演唱技术的存在。高师的声乐教育离不开国际性的跨文化交流,而跨文化交流又依赖于教育,因为教育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体。未来的声乐教学必定是多样化的,而教育演唱技术的多样化,必然是高师声乐教学的教育模式。

当然,在课堂上,我们还是要强调在保持中西传统歌唱艺术审美共性的基础上,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歌唱艺术中对语言、润腔的多样化处理方法,使其获得多种演唱技术和风格的基础。在技术上我们既可以借鉴西方传统歌唱的整体共鸣、贯通、音量控制的技术,又可以学习流行音乐中擅长的对情绪的渲染和情感的表达,使其演唱范围和演唱形式不单一,让声音的表现力更丰富。只有这样,才能迎和市场的需求和就业的需要。

二、演唱风格的多样化

说到演唱风格,尤其是所谓的“民族唱法”部分,演唱的个性似乎已被共性所取代。虽被称为“民族唱法”,人们听到的歌手演唱,却一个个在口号式的高亢旋律中豪迈抒情。如今的民族唱法歌手,站在舞台上嗓门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足,都如一个模子刻出来一般,由于风格接近、韵味相似,让人既记不住人,也记不住歌。而融合民族、美声、通俗三家之美的歌手越来越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1]声乐的演唱风格也应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比如谭晶的“跨界唱法”就规范了演唱方法与风格的分类,提高了大众的声乐欣赏水平。如今的声乐界已经形成了“民族”、“美声”、“通俗”鼎立,并行发展的格局。尽管对这种演唱风格仍然存有争议,但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社会大众的声乐欣赏水平——很多的社会听众都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使民族声乐走向了良性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的演唱风格多样化。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只单纯灌输所谓的演唱技巧之类应用型的知识作为授课的重心,可以在声乐小组课上允许学生尝试多种演唱风格,尤其是小组声乐课,可以鼓励几个学生尝试进行民族、美声和通俗的组合演出形式,而得以体现出各自的“我”来。否则教学效果永远是中规中矩的,没有任何艺术特色可言。

三、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可以采取小组课和个别课的结合,辅以艺术实践课和组织节目排练。小组课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充分实现演唱技术和风格的多样化尝试,由于声乐课是知识性、艺术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学科,在高师教学中,艺术实践尤其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在小组课上,几个学生互相听,互相观摩,第一提高了自身对声音的辨别能力,达到了教与学的结合。其次在声乐课上让学生们组合在一起,根据各自嗓音特点编排节目,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每个学生组织排练节目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我的课堂上,我摒弃了以往的我在钢琴边上弹,学生在钢琴边上练声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引进了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和节目排练教学,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放了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系主任方琼老师和学生常石磊演唱的《小河淌水》,这种爵士音乐和民族唱法结合形式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虽然可能有些人认为这些融合有些大胆,但我觉得对于开启一条新的声乐发展道路,这种探索是值得的。在演唱上,我鼓励学生进行对唱,重唱,合唱的多种演出形式,鼓励学生进行通俗和美声结合的节目。尤其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在讲台上的授课能力、在活动中的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我的学生走出校园后不单单是能唱几首艺术歌曲,学生不仅演唱歌曲的能力和范围比较广,而且能在单位上游刃有余地组织排练节目。

总而言之,课改的新理念也促进了多种教学形式的产生,才能促进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的革新。[2]高师声乐的教学已经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形式了,多年来,声乐教育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其观念滞后,教学模式的套俗已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求,声乐教学也亦然,鼓励学生唱法和风格的多样化,进而带来声乐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高师毕业生。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而进步的高师声乐教育,才会越来越蓬勃生机。

[1]单敏.试论民族声乐风格与声乐多样化特色的形成 [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89.

[2]支华权.“课改”新理念——教学形式多样化 [EB/OL].泸州教育网,2009-06-18.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高师唱法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