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2010-08-15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李 倩
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李 倩
公共权力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一问题。公共权力腐败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就我国而言,公共权力腐败阻碍着我国的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遏制公共权力腐败。但由于公共权力执行者的自利性和公共权力的可获利性等因素不可消除,防治公共权力腐败的难度很大。只有分析公共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地防治公共权力腐败。
公共权力腐败 成因 措施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公共权力腐败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理论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公共权力腐败必须符合“滥用公共权力”和“为私人谋取利益”这样两个基本条件。腐败与权力相关,并且不合法。它的存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要研究公共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
1. 公共权力具有可获利性,在运行中易失控。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者或公共组织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能力。随着现代公共权力功能的日益广泛,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对社会的管理功能也日益突出,他们为社会生活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同时,还掌握着对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权,这种权力在服务于民众的同时,也可以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带来额外的利益,当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无法拒绝这样一种额外利益的诱惑时,就会产生权力腐败。
2. 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是自然人,有一定的自利性。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在代表公众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的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趋利避害本能的自然人。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非到了限度,绝不休止。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将自己手中的权力用到极致时,腐败将是不可避免的了。
3.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力度不够,权力的制约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督的权力易失控。就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各方面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是不够的,监督制约权力的规章制度不少,但能落到实处的并不多,实施的效果也不明显。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应该是多方面的,公众、媒体、公共组织内部以及专门的监督机构,各方面要积极配合,做到全方位的监督。
二、制止公共权力腐败的对策
1. 加大对腐败的惩罚力度,增加腐败的成本。
(1)对公共权力腐败从严处罚,增加腐败的经济成本。对于公共权力腐败决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一旦查出有腐败行为,就要从严处罚,要让其承担腐败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对其进行经济上处罚。公共权力腐败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如果让公共权力腐败者为自己的腐败行为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他势必会衡量腐败行为是否划算。
(2)对公共权力腐败施加舆论压力,增加腐败的社会成本。人是社会动物,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让公共权力腐败者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他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选择腐败从而产生得不偿失的后果的话,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就不会再去选择腐败了。
2. 完善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1)新闻媒体要明确自身的使命。新闻媒体要把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作为自己的责任,朱镕基在视察央视时曾赠言编辑记者:“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他指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公共组织内部要建立相互监督的监督机制。公共组织内部要互相监督,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监督体系,给公共组织内部的各级机关赋予同等的监督权力,形成一个环形的监督体系,这样可以相互牵制,防止相互包庇,可以提高监督的效果。
(3)完善行政法律监督机制。加强廉正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制度和法规,使监督有章可寻,并逐步系统化、规范化。法律监督是各种监督手段中最有力的,完善行政法律监督机制,就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明确规定腐败行为应承担的后果,为其他的监督手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反腐败提供一个明确的依据。
3. 增加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公共权力执行的透明度直接影响到公众获取信息和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如果公共权力运行信息不公开,运行过程不透明,潜规则就会起作用,潜规则的存在为公共权力腐败提供了条件。当潜规则在公共权力运行中起作用时,直接的结果就是人治大于法制,人情大于制度。这样一种公共权力,其运行机制必然会导致腐败。公共权力既然来源于人民,人民就有权了解公共权力运行的状况。将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清晰明了地公布给人民群众,要想从根本上防治公共权力腐败,就要增加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公共权力腐败问题也异常突出,并且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的趋势,这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对我国来说,治理公共权力腐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反公共权力腐败这条道路上,坚决不能有一丝松懈,只有将各方面的力量相结合,形成一个全民遏制腐败、对待腐败绝不手软的社会氛围,才能从根本上防治公共权力腐败,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1] 黎民主编.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185.
[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78.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P123.
[4] 黎映桃,胡铁民.腐败的公共权力成因[J].前沿,2004,(1):16-19.
[5] 郑利平.行政体制与腐败:内在机制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3,(1):9-12.
[6] 陈长胜.论当前权力滥用现象的表现、成因及防治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