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10-08-15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生态学系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生态学系 秦 津 陈 龙 郑 伟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生态学系 秦 津 陈 龙 郑 伟
本文简单的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应加强监管考核力度,同时,提供了一些其他院校较为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笔者学校自身情况介绍了适合笔者所在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践教学 必要性 教学模式 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生人数剧增,虽然一个基本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但距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距岗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尤其是实践教学部分,问题更为突出,这迫使高职学生面临心理上和业务上的种种压力。
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次全国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又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叫银铃。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动脑更要动手,经过实践锻炼,在工作中能迅速成为高技能人才”。[1]
1. 实践教学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者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1]。
2. 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实际生产过程,而且,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但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与国家提出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差很远。
1. 硬件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硬件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是从专科学校、成人院校升格而来,其配置都是按照中专或成人院校设置,造成无或少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实习设备不足。以某高校为例,班级有学生50人,但实验室只能同时容纳20人进行实验,使得实验准备、实验仪器试剂的浪费。而且,这个实验室同时要开设10余门实验课程,非常混乱。
2. 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重理论、轻实践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高校管理者,而是高校教师。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规律,高校管理者对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控制,没有建立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及管理评价体系。
至于高校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足,不能真确引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甚至是误导学生。加之,教师自身认识问题,使得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补充的现象。
3. 实践教学自身设置问题。实践教学作为一开放性系统要与理论教学结合成一有机整体。但目前,实践教学教学系统有待深入探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数量质量,缺乏力度深度,系统规范性不够。而且实践教学中,实验教材把实验原理、步骤、目标写的很清楚,没有启发性,养成学生的惰性,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1.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应贴近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要注重其新颖性和实用性,有计划逐步建设,扩大专业覆盖面,整合相近专业,提高利用率。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主要实习场所。高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发挥优势,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2]。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学校指派专任教师带队,企业指派优秀员工任指导教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生。
2.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3]。传统实验教学是对理论的重复,对理论起辅助说明作用。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选实验课题、仪器、设备,自行制定实验步骤,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结果,教师只做方向性指导工作。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提高主动性、创造性。
3. “一学二练三模”模式。李鸿在导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采用“一学二练三模”的导生制模式,就是一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学生模拟带团中认识导游,学习导游;二年级学生在实景中自组团进行讲解练习,从自我角度感知导游服务;三年级学生在实景中带团模拟导游(带低年级)[4]。
4. 顶岗实习。一般三年制高职院校都会在大三下学期采用定岗实习的实习方式。
学生有工作岗位,从第一天起努力将自己转化成企业职工,努力培养“企业员”职业素质,与企业融为一体。教师与企业一同管理学生,企业为实习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津贴[5]。顶岗实习的优点就在于学生能在实习阶段就开始角色的转型,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四、我院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部分只是任课教师自己定制,并不安排在课表里面。教师们习惯于将实践课时穿插在学生课余时间,而且一般是在理论课程结课之前,这样就出现一种情况,学期前半段学生非常忙、累,每天几乎要上8次课,甚至是晚上也要上课,周六周日也没有休息,但是后半段,学生一周就2到4次课,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非常不利。
结合其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先进模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做了相应的改革。即把理论与实践打散,先进行一段实践的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做好指导,同时让学生有时间查阅资料,中间空出一段时间作为实践教学周,认真规划,可几门课程同时进行,甚至可以设置综合实践课程。最后在进行理论教学并总结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促进理论教学。这样即可以合理规划师生的教与学的时间,也可以很好的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1] 伍波,浅谈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8年第5期,P146
[2] 任洁梅,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室科学,2008.4,P12-13
[3] 张静,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新问题的分析及对策,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4,P168
[4] 李鸿,导游专业实践教学导生制模式的探索,中国职业教育,2008.4,P62
[5] 彭分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浅说,职业教育研究,2008.5,P118
book=95,ebook=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