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障碍及对策
2010-08-15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张 健
浅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障碍及对策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张 健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向来是个薄弱环节,如何有效的提高这一能力,一直是一个引起众多英语教师探讨的话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分析和探讨了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方式方法。
听力能力 英语水平 交际能力
在人类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听力一直都是所强调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据统计,“听”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笔者在经过了多年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之后发现,听力仍然是大多数学生英语基本技能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找准听力教学的难点所在,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才能改变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以便达到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教学目标。
一、影响听力技能培养的因素
1. 文化背景因素。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知识等各种因素。其中,文化社会知识往往是被学生所忽略的一点,然而,恰恰是这一点,阻碍了他们的正确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这门语言是英、美等国家文化的沉淀物、反映物,语言中的内容有涉及关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社会习俗、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在听的过程中,听者除了积极参与外,还需掌握听力材料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听力材料的文化信息及中西文化差异,就会影响对语言深层含义的理解,甚至引起误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学生在第一次听到“bankholiday”这个短语的时候,由于在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说法,就无法理解它的准确含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这就表示除星期六和星期日以外的银行假日,也就是指公共假期。
2. 语音因素。首先,由于学生语音知识不扎实,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近似音、连读、略读、缩略语、重读、爆破、节奏、同化、语调等语言形式方面的知识相当薄弱,缺乏坚实的基本功练习,这样就会失去一定的辨音能力,这势必就影响了整体的听力理解。其次,在校大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由于地区差异,有些学生口音很重,加上中学时由于区域差别养成的听力习惯,这些差别直接体现在语音和语调方面,严重影响到对听力内容的理解。
3. 词汇语法因素。词汇是组成句子的主要元素,而语法又是理解句子的关键。听者的词汇量的大小以及对基本句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听力学习的效果。学生对英语词汇掌握的不足和欠熟练,经常会阻碍他们正确理解听力内容。例如,在听的过程中,往往听力原文和听力测试题中会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果学生无法识别他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或判断。听力理解中常出现的语法现象包括谓语动词的不同时态和语态、不同类型的条件句、虚拟语气的运用、各类型的从句等。如果缺乏不同语法结构的知识,必然在听力过程中影响对所听到内容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若碰到复杂语法交织的情况则会更糟。也有学生往往只根据单词和句型孤立地判断其意,而不善于根据上下文及语法结构来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测,因而顾此失彼。
4. 心理因素。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学生的心理因素与听力理解的程度有着直接联系。正因为很多学生都清楚的意识到,听力对他们而言是薄弱环节,所以每当进行听力练习的时候,情绪就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从而产生恐惧心理或心理焦虑、急躁,导致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
二、解决听力能力提高的对策
1. 加强跨文化教育,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今的英语教学普遍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英语国家人文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的介绍,而听力材料却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充分体现了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因而,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应适当的加以介绍,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主动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中造成障碍。
2. 克服语音障碍,增加词汇量,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发音不标准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入学初期,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状况,通过复习音标、检查阅读、背诵等方法来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与此同时词汇的积累不仅可以通过对听力内容难度的加深来学习,更重要的是与英语阅读时词汇积累相联系,结合听与看两个方面,加深记忆。相信很多学生在中学已经完成了对语法的系统学习,现阶段的任务就是熟悉语法结构在听力内容中出现的的情况,不仅仅停留在看时能了解语法结构,更要做到听时也能够熟练辨别,这就要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来解决。
3. 灵活选择教材。古语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充分说明了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重要性。然而,笔者在多年的听力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要想找到一本完全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又符合教学要求的听力教材,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并不拘泥于某一本教材,而是在多种教材中找出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符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内容,并加以整理归类,有必要时,还可以对题型加以适当的调整,增加了授课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也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4.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英语听力心理素质。对于我国的学生而言,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们最害怕的一个部分。很多学生反映,在英语听力开始前,就已经没有了信心和耐心,惧怕心理使得他们无法全神贯注,如果再听到几个陌生的单词无法理解,那就使他们更加紧张,如此恶性循环,所听的整段内容支离破碎,根本无法正确理解全文大意。心理障碍要比语言、文化障碍更能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生也应加强自身训练,通过多听多练来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能力提高了,心理自信心自然会提高,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随着英语交际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听力水平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听力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训练;同时,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合适的听力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1] 朱波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非语言障碍因素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10)
[2] 曹曼浅析高职英语听力课堂中的“教”与“学”[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
[3] 杨茜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索和实践[J].外语界,2002,(02)
book=97,ebook=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