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2010-08-15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陈华魁

河南科技 2010年16期
关键词:研究型科研成果青年教师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陈华魁

浅析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陈华魁

研究型大学是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青年教师是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有利于改善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失衡的状况,有利于提高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研究型大学 青年教师 教学激励机制

一、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失衡

前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指出:“凡一大学使命有二:一是学生之训练,二是学术之研究。”①研究型大学肩负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众多研究型大学在招聘师资时越来越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状况关注有所减少。在作者对某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调查中了解到: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重视科研,而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不足,缺乏教学研究意识、创新意识。

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的培养,要保证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以青年教师重视教学,用心教学为前提。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是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与教学的理想状态。要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势必要使教师在科研与教学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动态平衡。而当前促使这二者失衡,也就是造成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1. 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显著高于教学经费。众所周知,研究型大学是以其较强的科研实力区别于一般非研究型高等院校,国家针对其科研项目拨付大量经费,且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比例往往大大高于教学经费。同时,每一个科研项目的完成,不仅在项目的初期和过程中有丰富的课题经费,在项目完成后又可能因其科研成果的应用带来后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使研究型大学教师对身负的两大任务产生了偏倚,巨额科研经费的诱惑使青年教师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能获得更大经济利益的科研而非教学。

2. 在绩效考核方面,科研成果比教学成果更具优势。研究型大学重视科研,因而更多地把科研成果作为评价一个青年教师能力的最重要指标,这种强烈的倾向性甚至有时表现为因为某一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突出,可以忽略对其作为一个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而反过来,一个教学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如果科研水平“不达标”,则必然会被归入不合格的行列。在绩效考核指标上,科研成果所占的比重大大高于教学成果。为了在绩效考核中获得更好的成绩,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必然倾向于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出投入比明显较高的科研。以作者调查的某研究型大学为例,与竞相争逐的优秀科研成果相比,青年教师对于优秀教学成果的竞争显得相当冷清。

3. 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的中前期,科研比教学更易出成果。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从招聘初期即以科研能力作为第一选拔指标,因此,凡研究型大学在职的青年教师,必定具备了相当水平的科研能力。而其教学能力因选拔机制的局限,常常较科研水平相去甚远。而即使在同时具备较高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情况下,科研成果有明确的评定指标,而教学的成效则需要一段长时间的沉淀与显现,短时期内,科研成果比教学成果更直观可见。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多处于其职业发展的中前期,正需要大量的科研成果作为其评定职称,加薪添酬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选择科研作为其职业发展的加分途径,无疑是最经济和明智的。

4. 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缺乏一个普遍重视教学的工作氛围。环境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处在研究型大学这样一个以科研著称的工作环境中,如果身边大量的同事都把科研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就会形成一个重科研轻教学的工作氛围,在这种工作氛围中,青年教师很容易受影响做出趋同的选择。

二、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激励机制

要解决当前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失衡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励机制,使青年教师逐步重视教学,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二者间的关系。

1. 提高研究型大学教学经费所占比例。青年教师大都刚刚开始工作,面临谋生压力,在许多情况下,经济利益往往能极大地影响其选择。加大对研究型大学教学任务的经费投入,使青年教师在积极从事教学工作后能获得不逊于甚至多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持和经济收入。

2. 合理调整研究型大学的教师绩效考评制度。重科研、轻教学的绩效考评制度是造成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直接诱因。

要改变青年教师在科研与教学间的不合理倾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青年教师绩效考评制度的倾斜。当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或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能使青年教师获得足够吸引力的绩效,也就是当科研不再是青年教师唯一最经济的绩效来源,青年教师对科研的单独青睐必然会有所收敛而转向教学。

3. 重视教学成果评定,给予青年教师教学充分精神鼓励。物质上的奖励是必要的,但精神上的鼓励才更具驱动力,对青年教师教学成果给予充分的荣誉,从精神上加以激励,有助青年教师认同自身教学职能,而认同感的产生是进一步激发其教学热情的有效手段。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的共同作用,必定能有力扶起科研与教学间失衡的天平。

4. 为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营造重视教学的工作氛围。营造一个重视科研但不轻视教学的工作氛围,在研究型青年教师中形成教学与科研同样重要的群体认识,使在大范围内扭转科研优先,教学其次的已有观念,有助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重视教学意识的养成。

5. 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增强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意识。教学研究意识是青年教师重视教学的直接体现,是教师教学创新的持久动力。针对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应重视培养青年教师担当教学任务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在研究型大学教学不亚于科研的重要性,从而发自内心地对教学产生热爱,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持续创新。

[1] 刘述礼,黄延复.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79.

[2] 王战军.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朱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共生机制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55~56.

[4] 翁路英.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职能的平衡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9):32~34.

猜你喜欢

研究型科研成果青年教师
科研成果转化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