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完善初中班级管理

2010-08-15河北寨子中学刘立英

河南科技 2010年16期
关键词:班集体班级班主任

河北寨子中学 刘立英

以人为本,完善初中班级管理

河北寨子中学 刘立英

分析初中教育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加强沟通、尊重个性、强化自我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当前初中教育人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以人为本 中学 班级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中心已逐渐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作为学生世界观形成重要时期的初中教育,迫切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班级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受到挑战,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十分必要和紧迫。

1. 时代呼唤。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给我们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也展现给学生们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学习生活画面。因此,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开阔,信息灵通,精神需求高,他们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对班级管理和所开展的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在班集体生活中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一种较为敏锐和挑剔的目光,在社会活动中有一种要与成人平等的民主观念。同时,复杂的信息网络和社会生活环境也不同程度给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增多都使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动机、生活习惯带有新特点。这些不仅给今天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2. 现实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它决定着孩子一生的生命取向。因此初中教育是为国家未来需要培养合格公民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班级教学形态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建设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应对未来所必须具备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学识才能、创新精神、个性品质与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形成与建构举足轻重。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和学会做人,并使他们的智慧和创新意识得到升华,这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重要命题。

3. 经验总结。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非制器。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管理者和学生是“你教育我接受”的对立模式,主要表现在:教育管理者往往凭经验行事,缺乏交流沟通,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缺少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各种规范制度不完善且实施缺乏柔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管理者的理念必须进行转变,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只有这样不断创新理念,才能把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以人为本,完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而是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 加强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碰触年轻的心灵。”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有有效沟通。班主任要根据教育规律和中学生成长的需要走近学生,欣赏学生,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在沟通内容上要突出心理沟通的重要性,强化心理辅导,特别是对于心理矛盾的学生。良好的沟通可以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良好的师生合作,从而引导学生能动地自觉地规划自己。

2. 尊重个性。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其特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点。初中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时期,他们爱好多、兴趣广,精力旺,但个性发展不平衡、思想不稳定、自制力不强。因此,每一个教学班都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素质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一个班集体的建设与形成也只能是求大同存小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班主任工作应该是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善于在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中发现其闪光点和挖掘开发他们各自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集体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子,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

3. 自我管理。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就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首先,学期初民主的选好班干部,让他们分清责任,各自负责,而且对班干部每月进行一次重选,胜任者连任,不胜任者另选,这样,使所选的班干部都能认真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人人都有做班级管理的机会。其次,班规、班纪,德育评分标准等组织同学讨论制定,谁有违反,按制度处理,决不偏私。强化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 激励机制。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班主任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实行目标激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设定目标,要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内容要广,既包括获得好的学业成绩,也包括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第二阶段实现目标,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力,鼓励学生把目标落实在勤学敏思的实际行动上。第三阶段评价目标,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5. 约束机制。以人为本也应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否则一切将成为空谈。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是尊重人、开发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最佳方式。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重,这势必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建设有着一定负面的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风、班貌和班规的建设。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坚持原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善于用班规班纪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坚持教育和处理并重,先教育后处理的原则,努力实现严宽结合、情理并重,引导学生走健康的成长道路。

猜你喜欢

班集体班级班主任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爱我的班集体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