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2010-08-15广东科学中心

河南科技 2010年16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监督企业

广东科学中心 林 红

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广东科学中心 林 红

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困扰我们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就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治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计信息 失真 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1. 现状。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突出表现为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常见的作假手段有:有的单位通过少转成本,少摊费用等手法,将亏损变为盈利;有的违背销售实现确认原则,采取年终突击开票方式,虚增产品销售收入,人为地增大当年经济效益;有的故意延长费用的摊销期限,人为地调节特定会计期间的损益。这些虚假或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它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根据虚假或失真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误导政府监管部门,这样也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和经济生活中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2. 危害性。监督职能是会计的职能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能否正确反应事实情况的依据。是企业公司监督决策维护正常经济秩序,是防范损失、管理风险,保护投资者、受益人利益的基本前提。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不仅提供了虚假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倾向还会使会计丧失真实的监督能力,而且成为影响企业经济秩序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前途,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处理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项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国民经济能否有效增长大事。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中,有两类表现形式,即“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所谓“假账真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虚假的,而会计处理是真实的,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如虚开发票、编制虚假预算等。所谓“真账假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真实的,会计处理方法是违规的,以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不合理地利用会计政策等。具体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1. 会计凭证失真。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据。也是登记帐簿、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依据。其失真主要表现形式为:某几个单位或某几个人相互串通,违反票据法虚开发票金额,甚至无中生有,谋取私利。对自制凭证失真而言,主要在于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结算等方面虚报假报。会计人员依据此类原始凭证处理会计业务,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

2. 会计账簿失真。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会计账薄是反应每天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主要表现是为了完成某项经济效益指标,或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失真的表现是不按真实性原则或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业务。主要方式有:把本应当记入当期间费用转入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科目,把应当记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入帐或少入账,把应当处理的待处理财产损益长期挂帐,把已经销售的商品或产品成本高留低转形成潜亏等通过改变会计科目来改变资金的流动。

3. 会计报表失真。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就资产负债表而言,一些单位将预收(付)账款归入应收(付)账款科目反映,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不单独列表示等。对利润表而言,主要表现为实现利润指标失真。对现金流量表而言,由于其是一个新生事物,编制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常常凑几个数字来应付差事,因而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获现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

四、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内在原因,也有社会监督不力等客观因素。具体地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有的只是经过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开始从事会计行业,缺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他们经过短期的培训而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不具备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不能避免出现错误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2. 会计规则的发展落后于会计本身的发展。会计的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突飞猛烈的发展也带动了会计本身的迅速的发展。而有些会计的制度并没有随着会计本身迅速发展而迅速发展。这样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就还是按着原有处理方法来处理账目。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这样就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 会计监督机构的落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业的经济进行外部监督。而这些部门本身的体系落后于本生的发展。这样在实施外部监督时就产生的局限性。不能在内部缺失后有一个积极的有效的外部监督,也就失去了监督的意义。

4. 监督机构执行不力。一是社会监控系统不健全。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虽然设置了较多的行政执法机关和社会监督力量,但是实际上各自为政,不能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二是审计检查中不能严格执法。一些部门只是为了追求一定经济利益,只是想通过收费,甚至分成等形式到企业中捞一把,对一些违法违纪情况视而不见,或者以罚代法了之;三是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发挥。

5. 利益的驱使。某些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者受他人的驱使,未能以事实际发生业务为依据,制作虚假的会计账薄,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偷税、漏税的经济利益驱动。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据适当税率计算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一些企业便会利用各种方式包装会计报表。当然也有些企业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二是粉饰政绩的政治利益驱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若完成此项任务,可谓前途光明,否则可能职位难保。因此,这些企业就可能极力粉饰会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三是为了取信于人,筹集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

6. 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性。会计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有些法律都是当出现了真实案例以后才制定的。对那些触犯了相关会计法律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处罚不够严厉,从而没让犯罪人员感受到法律威慑性。在面对法律制裁与利益之间执意选择触犯法律谋取私利。给公司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五、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 专业或行业层面的治理。首先,从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着手,对会计相关法则的会计法规及时进行更新,不能落后于会计自身的发展速度。当出现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制定时应迅速全面的推广实施。多从先进国家的会计方法中找出适合我国会计的方法。正确看待和处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只有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看作是财务会计的本质要求和灵魂所在,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第三,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会计委派制。第四,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理顺委托关系,由企业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对会计事务所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

2. 社会层面的治理。重在三点:首先,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方面,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强单位负责人的素质教育、加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其次,会计监督机构的的完善方面,会计相关机构应该健全和完善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督体系,严格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监督,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国家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监督职能。第三,加强完善法律意识方面,健全和完善会计相关法律以及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懂守法的意识。让会计从业人员将法律和法规铭记于心,防范于未然。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六、总结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企业公司乃至国家经济不能健康有效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关心会计信息的的质量、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只有从全局着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经济监督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财政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将会计从业人员培训落实到位,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为会计监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对会计监督队伍的培训。除业务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遵守监督人员职业道德,树立会计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book=70,ebook=70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监督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