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PLM实现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协同与创新
2010-08-15黄淮学院科研处郭水旺
黄淮学院科研处 郭水旺
如何应用PLM实现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协同与创新
黄淮学院科研处 郭水旺
电子信息新产品技术含量高、更新快,要求其研发周期短、质量高、成本相对比较低、稳定性好,这就要求电子信息新产品研发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协同与创新。本文笔者着重介绍如何利用PLM理念实现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的协同。
PLM理念 研发管理 研发协同
一、PLM的内涵
PLM是指通过对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经营和维护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和过程进行管理,它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整合和改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的有效工具和手段。PLM的核心是统一数据源,实现研发、生产、供应、仓储、销售、售后以及财务等业务的无缝集成。PLM主要目标是整合以PDM为核心的产品数据平台和以ERP为核心的产供销资源管理平台,减少中间环节,使所开发出来的产品更符合市场的需求。通过整合,一方面,缩短从研发到生产的周期,另一方面从系统中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为产品研发和改进提供依据。
二、有效运用PLM,实现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的协同与创新
如何利用PLM更好地协同各个系统和业务将成为解决方案、软件设计的重点。从技术角度上来说,PLM 是一种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数据、在其整个生命 周期内进行管理的技术。它打破了在产品设计,产品生产,销售,以及用户间进行协作沟通的限制,使电子信息企业能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通过这种方式,各部门可以极其方便地从系统中获取信息,研发部门可以提取历史销售信息,产品配置选择信息,零部件采购信息,客户的习惯和需要。研发部门通过分析,来指导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的完善。为了实现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协同创新,具体可以从设计和销售,设计和装配,设计和制造,工艺与采购和制造的协同。
1. 设计与销售的协同。产品设计人员与销售人员跟踪产品的使用情况,并为用户的正常使用提供支持,使产品不断改进成熟,对一些设计寿命较短且难以改进的零部件形成周期性维修、更换规则。销售人员将在市场上捕捉到的信息提供给设计决策者形成需求信息库,设计决策者设计决策工具决定新产品的开发方向,并给设计者下达设计任务。设计者首先在通用零部件库和企业专用零部件库中检索是否存在可以直接利用的部件,若必须创建新的零部件则须经标准化审查确认,并在该零部件正式发布后由标准化人员将新产生的零件纳入企业专用件库中。
2. 设计与装配的协同。设计人员只对结构的名义尺寸负责,具体的形位公差由装配工艺规划人员依据最终装配体的设计目标和企业装配条件确定,这样装配工艺规划人员直接参与到产品的具体开发中,成品零件的完整模型是传统的设计人员和工艺规划人员共同完成,这样可以真正实现面向装配的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为便于设计人员和装配规划人员的协同,在PLM的实际操作中,应该将装配部分环节纳入设计中,以便实现二者的协同。
3. 设计与制造的协同。产品的最终形态确定后,工艺、采购、制造主要以执行为主。当然在执行过程中确实难于实现或设计者考虑不周的地方,后续工序可以通过提交变更请求进行协同。
4. 工艺与采购和制造的协同。产品工艺设计师主要对产品零部件的主要流向负责,对于专用零件是否可以确定为外购件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并与采购计划人员沟通,在工艺规划阶段确定采购件,所以,采购环节一般都是工艺环节的一部分。对于必须自制的零部件,产品工艺设计师起着各主要工序协调、仲裁的作用。但对车间的人员和设备特点以及细节变化最有发言权的是一线的工艺人员,所以,工艺路线中各节点的细节可以由车间工艺人员完成,也就是说:工艺模型实际上是由工艺设计师和车间一线的工艺人员共同完成。因此,为方便两部分人交流协同,可以将工艺视图与制造视图合二为一。
众所周知,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可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艺分析、加工制造等不同阶段。根据成本沉淀理论,产品总价值约80%~85%是在产品研发阶段决定的,其中约75%是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决定的。另一方面,产品设计初期相应的设计知识较少、设计自由度大、对设计人员的约束少、创新的空间广,随着设计过程的进行,设计知识逐渐增加,设计的自由度也相应减少。因此,早期阶段的创新和决策对最终产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实现产品研发创新,企业关注的焦点应该沿着产品生命周期逐步前移——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这是整个PLM整合环节中最困难的一项。也是实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协同和提高反应能力,最关键的环节。在此环节中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要正确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协同,从而实现产品的创新。
三、结束语
无论从技术本身的发展还是从市场需求的演变角度看,产品研发创新都将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但具体到产品研发也并非无章可循。PLM理念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在管理变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秀的IT工具可以大大加快研发创新的速度。为我国企业的产品研发创新提供一套全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 王军. 对华为基于集成产品开发的产品研发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企业研发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基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2)
[3] 马玲. 面向不连续创新的企业协同产品研发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规模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实证 - 经济论坛,2009(13)
[5] 崔彬彬. 产品研发中的战略协同效应[J];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06期
[6] 蒋增强. 产品协同开发过程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