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
——课堂演示型的设计原则

2010-08-15党鹏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课件信息技术课程

党鹏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
——课堂演示型的设计原则

党鹏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引下,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在课堂演示型这种整合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现在的演示型课件主要是由一线的广大教师亲自制作,由于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课件制作的专门训练,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展示缺乏专业的了解,导致相当数量的演示型课件不尽如人意。因此,加深教师对课件的设计原则的了解,制作出最清晰、简明、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效果的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课堂演示;演示型课件;设计;制作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同时“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用途不仅限于教学工具,同时它也是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作为学习对象,包括信息技术的科学知识、基本技能、良好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诸如文化、伦理、社会和道德问题等;作为学习工具,可以用来获取、存储、处理信息,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部分替代或者促进思维,应用信息解决问题;作为教学工具,可以促进和改造教师的教学、管理、测验、备课以及教科研。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灵活创新,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完成所要求的学科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的学校环境、教师特长和社会背景等,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也是一样,它是借助与外界的媒体和设备来进行教学,一旦使用不当就回造成一种“信息庸懒怔”,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某些教学技能。因此为了尽量避免它的劣势,就必须对以下几点做严格定位:

(一)准确定位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特性

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由信息技术和具体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了许多传统教学媒体所没有的优越特性,例如:形式多样的资源、信息整合与组织的高效灵活、智能交互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和环境、通过交互和通讯手段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双向交流、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提供同步或异步的信息交流,构造协作学习的环境等。

(三)合理把握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

信息技术参与的课程整合,是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促进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

1.演示工具: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最基本应用就是作为各种教学信息的演示工具,将教学中应用的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和高效控制。

2.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功能,可以进行相关的整合教学。如“网络阅读”——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进行大量的阅读,克服传统阅读材料收集困难、阅读效率低等问题。

3.虚拟环境:教育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可以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虚拟情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虚拟现实教学中所不能达到或不能完全体现的部分。如虚拟物体、虚拟实验等。

4.通讯工具: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良好的同步和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跨越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此建立的实时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将网络、多媒体及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达到双方或多方实时交互及异步交流,学生随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教师也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还包括评价工具和创新工具等等。

“课堂演示型”这种模式特点是计算机充当教师的“助手”,用演示来说明一些概念或过程。由于计算机能模拟出许多实际上难以做出的模型和过程,因此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模型和过程可使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和准确。如展现分子立体空间结构或晶体结构、电子云等内容以及创设学习情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而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使用该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演示型课堂遵循原则:适度运用原则、适量信息原则、有机结合原则。

1.适度运用原则。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那么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将打大折扣。

2.适量信息原则。是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主要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量的信息,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避免在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中信息量太大让学生和教师都产生“电灌效应”。

3.有机结合原则。“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可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表现媒体和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就不会比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至于立体几何教学,宜按教学的不同阶段,或用实物模型、或用多媒体课件、或用文字描述,实现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是课件设计遵循原则:理论指导原则、开放设计原则、动态交互原则。

1.理论指导原则。基于框架的、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设计方式,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2.开放设计原则。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涉及到任课教师与课件设计制作者之间教学思想兼容问题,如果教师使用的课件不是教师自己开发设计或参与开发设计的作品,那么溶解在课件中的思想、行进的思路、表现形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可能与任课教师真正的教学意义相去甚远,若再加上教学对象的差异,课件的针对性问题就暴露出来,因此,设计制作开放性的课件有其必要性。

3.动态交互原则。交互在演示型课件中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点击鼠标按预先设计的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这属于静态交互。而动态交互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课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件中加入的一种引导。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动态交互与静态交互相结合,有效组织教学资源,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大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一个优秀的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软件应该是教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不仅要展现出强有力的教学功能,而且应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因此课件的设计和研制者既有这一领域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经验,还能把这些成体系的知识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形成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音乐等,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遵循演示型课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运用计算机的交互性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精神,这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使课堂教学紧跟时代步伐。

[1]李克东.2000年在全国电教协作会第五届年会上的讲话[Z].

[2]何克抗.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4]于冬,谢章,解月光,王玉光.对中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本情况与相关要素的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0(3).

[5]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刘绍英,刘成锁.网络课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7).

[7]张庆秀.如何把握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中的技术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8]周中云.基于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1).

党鹏(1983-),男,甘肃省经济学校助讲,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方向:中职中专学校教育。

2010-07-27

猜你喜欢

课件信息技术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