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2010-08-15陈建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英汉图式隐喻

陈建成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英汉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陈建成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本文通过对汉语的“上、下”空间关系为代表和英语的“UP/DOWN”作相应的对比,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状态、社会等级、数量”这四个概念域内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

认知;隐喻;空间隐喻;意象图式;对比

引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对于空间隐喻的研究已成为认识语言学里最活跃的领域。认知语言学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类对世界进行不断的认知的过程。其中很重要也是人类最常用的一种认知方式就是把空间范畴的关系映射到非空间范畴的关系上,借此去认知非空间范畴的关系。

一、空间隐喻和意象图式

1980年,Lakoff&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真正确立了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地位。Lakoff根据隐喻的概念系统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空间)隐喻、本体隐喻三类。其中空间隐喻是Lakoff的隐喻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隐喻,它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如把事物的性质、数量、状态等的抽象变化类同于具体实物的空间位移变化。根据Lakoff &Johnson(1980)的观点,空间隐喻同样来源于直接的自身体验(physical contact)。因为人类在最初认识世界的时候可能是从自身在空间环境中的位置和运动开始的,通过自己和外界事物的上下前后、里外远近、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而且这些空间关系在概念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Lakoff&Turner(1989)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image schema)隐喻,对于我们的概念形成过程和范畴化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它将作为始原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上,在这一过程中,空间意象及其内在的逻辑都被保留下来。在空间隐喻化认知的工作机制中,意象图式起着关键的作用。Lakoff(1987)认为意象图式具有以下两个作用:1.它提供了一种轮廓性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意象。2.意象图式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如,“如果 A是 B是一部分,则 B不是 A是一部分”。Ungerer&Schmid(2001)把意象图式定义为“来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来源于亲身经验,具有直接的意义。

Lakoff&Johnson(1980)将空间隐喻的特征总结如下:1.大多数的基本概念都是通过一个或数个空间隐喻构建起来的。2.每一个空间隐喻都有自己的内在系统性。3.不同的空间隐喻之间存在整体的、协调一致的系统性。4.空间隐喻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根植于我们的物理和文化经验。5.在很多情况下空间化已成为一个概念的核心部分,以至于离开了空间隐喻我们很难想象通过其他隐喻来构建该概念。6.我们的物理和文化经验为空间隐喻的产生提供了很多可能性,但具体哪些待选空间隐喻被挑选出来、哪些又成为重要的空间隐喻,各个文化是不同的。

归纳起来,也就是系统性、非任意性、生成性和文化性。

1.系统性。空间隐喻的系统性是指任何一个空间隐喻内部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一致性,不同的隐喻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的系统的联系。如:Good Is Up给与“好”有关的概念一种“up”的方向,如happy is up,alive is up,control is up,status

is up等等。

2.非任意性。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Hockett在描述语言的特点时指出,人类语言具有任意性。发音和语义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随便用一个空间方位来喻指本体,因为空间隐喻具有非任意性的特点。隐喻所要表达的意思不是句子本身的意思,而是通过心理联想(thinking association)来实现的,空间隐喻更是如此。通过意象图式将空间范畴的关系映射到非空间范畴的关系上,更加准确、形象的表达出喻体的特征。例如:I am feeling up(我情绪高涨);I am feeling down(去情绪低落)。这两句话是根据“Happy Is Up,Sad Is Down”的空间隐喻。

3.生成性。空间隐喻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同样具有生成性。有两个因素使得空间隐喻具有成性,一是喻体的词汇意义联想,由喻体的含义向多方面引申。二是对本体特征深入的认识。例如。“happy”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认识它是要使它具体化、形象化。当人处于悲伤、沮丧、意志消沉时,往往头部低垂,眼睑朝下;相反,昂首、挺身往往和人的良好精神状态是分不开的,因此才有空间隐喻“Happy is UP”。

4.文化性。“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力量和文化模式,人们自幼习得了这种语言,也就把其中包含一切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准则、文化习俗的文化符号深深地溶进了自己的思想行为之中。”(戴昭铭,1996:26)

二、空间隐喻对比的现实可能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隐喻将始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上,而这种跨域投射不是随意的、而是植根于我们的身体构造、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由于人类的理解和推理都植根于人类基本的身体经验,而基本的身体经验应当是人类共有的,因此我们有理由假定普遍性的隐喻的存在和语言共性的存在。而这些共性的存在为英汉空间隐喻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比较的可能性。例如:“上、下”、“UP/DOWN”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定义的,对于处于不同国家的观察者来说其视角并没有任何区别。

另一方面,尽管人类身体经验和神经器官为我们认识和体验世界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起点,但人类的身体经验离不开特定的物理、社会和文化环境,而这些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同时也有理由相信不同文化的隐喻体系之间应当也是存在差异的。

三、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

空间隐喻实际上是物质世界中空间概念的一种延伸。人们将自己亲身体验的上下、内外、前后等示空间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表示数量、状态、时间的抽象事物中去,行空间隐喻化的认知。“上、下”是人类经验产出的最基本的方位范畴之一,是人类理解和组织多概念的基础。人们常常利用这一对空间概念去认知时间、状态、社会等级、数量等抽象概念。

1.空间概念喻指时间。Gluckberg,Keysar&McGlone(1992)认为:“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特性,是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空间概念“上、下”投射到时间域上表示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其隐喻拓展义为: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晚为下。例如:“上午/下午,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场/下半场,上辈子/下辈子”等,可以看出时间是按照“由下而上”运动的。原来是“下半年”的事情,经过半年的时间就变成了“现在”,再就变成了“上半年”。可见,“上、下”表示时间概念时,主要是指时间的位置转移。由此,“上”也就包含了“已经发生过的”,“下”包含了“将要发生的”含义。

汉语中之所以多用“上、下”来表示时间概念,只要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早上升起,在晚上落下的自然现象来判定时间的先例(蓝纯,1999),说明了空间隐喻是人们之间生活经验的反映。

英语中和汉语中“上、下”对应的词只有 UP/DOWN,但很少用来表示时间概念,有时用up to 和down to来表示。例如:

Up to now they’ve had very little to say.

This engagement ring was handed down through many generation.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在英语中,“up to为时间较晚”,“down to为时间较早”,是“由上而下”的运动。英语中表示“上、下”时间概念通常用“介词+名词”,例如:in the morning/afternoon(上/午),on spring days(来年春上),at/after the meeting(会上/下),at present(眼下)等。

2.空间概念喻指状态。人们对状态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上、下”的空间概念来隐喻化认知的。这一对隐喻属于 Event Structure Metaphor(事件结构隐喻)的一种,最早由 Lakoff(1993)提出,Yu(1996)探讨了它在汉语中的存在。其隐喻拓展义为:

较理想状态为上,较不理想状态为下。例如:1)表示“紧张的状态”:上课,上班;表示“放松的状态”:下课,下班。2)表示“高尚的道德”:上德,上士;表示“不高尚的道德”:低贱,下士。3)表示“公开的状态”:上市,台上;表示“不公开的状态”:私下,台下。

一个教理想的状态位于一个较不理想的状态的之上,往往较理想状态的变化是向上的运动,较不理想的状态的变化是向下的运动。例如:1)表示“积极的心理状态”:She is a upstangding girl。表示“消极的心理状态”:That was a low-down thing to do。2)表示“良好的情感状态”:A summer holiday is going to cheer us up。表示“较差的情感状态”:The young man seemed to be loaded down with the worries of fatherhood。通过对汉语“上、下”和英语“UP/DOWN”在状态域的对比,我们发现:第一,“上、下”和“UP/DOWN”在隐喻状态概念时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二,各分域的隐喻拓展之间彼此吻合。

3.空间概念喻指社会等级。在古代社会,一个人在部落里的地位极有可能与他的身体强壮程度和力气的大小紧相关,而身体强壮和力气大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块头高矮和大小。在格中,高大的猪人比起矮小的猎人显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在现代社会,社会地位与权的大小密切相关,地位越高,权利越大。因此,空间概念 “上、下”就发展了其会等级的隐喻拓展义:地位较重要为上,地位较次要为下。例如:表示“地位高”:皇上,上级,上司,上调,上座;表示“地位低”:臣下,下级,下属,下放。在英语中,UP和DOWN也被频繁地用来构建社会等级概念。例如:

He is moving up to the new post of chief executive.

I mean we do send the business plan up to the superior.

The true dyed-in-the-wool,deep down conservatives may feel uncomfortably that the sacred word has come into the vulgar use.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示社会等级这一概念时,都是借助“上、下”空间位置来隐喻“高低贵贱”,体现了两种语言表达上的重合。

4.空间概念喻指数量。数量的多少很现实中的上、下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一堆东西数量越多时,高度就会上升;数量减少时,高度就会下降。向水杯里倒水,倒的水多,那么水位就会上升;那么水壶里的水在减少,水位就会降低。因此,空间概念“上、下”的数量隐喻拓展义为:数量较多为上,数量较少为下。例如:

九月以来,房价又涨上去了。

汽车的价格降下来了。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会有更多的员工被精简下来。

我们对4个人,加上他正合适。

英语中数量和空间概念的关系基本一致。例如:

Housing prices are rising up.

Production goes steadily up,and costs steadily down.

Evidence was piling up against them.

英、汉语中用空间概念“上、下”表示数量域时,概念和意义是一一对应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方向朝上,那么它的对立面就一定朝下。

四、小结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主要对汉英两种语言中“上、下”、“UP/DOWN”在“时间、状态、社会等级和数量”四个概念域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做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表达结构和概念意义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点,这说明了文化和认知模式在语言背后的作用。因此,对比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清楚的认知汉汉英两种语言认知方式的异同,把握重点,对我们以后的英汉隐喻翻译研究和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1]Lakoff. G. &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古丽米拉·阿不来提,付亮.从认知角度看空间英汉隐喻[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5).

陈建成(198-),男,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

2010-09-17

猜你喜欢

英汉图式隐喻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