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教育民主问题

2010-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民主师生

王 诤

(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大学教育的和谐开展,和谐教育应该是一种民主法制教育、公平正义教育、诚信友爱教育、充满活力的创新教育、安定有序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1]它突出了和谐教育的内涵,指出了教育民主是开展和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一、教育民主的范畴

教育民主的概念在不同文献中具有不同的解释,广义上的教育民主界定于教育与社会之关系上,如教育机会均等就可看作是广义的教育民主;狭义的教育民主则界定于教育领域中个别层面,如教育管理民主、师生关系民主、教学民主等等。李伟把教育民主定义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人格平等,共同参与,充分互动,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2]郭丽英指出教育民主是一个具有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主体性理论层面的多学科意义的概念,教育学意义上的教育民主通常指教育系统内部的民主,它是教育进步的反映,是判断教育理论科学性、教育实践合理性的标准之一,具体表现在教育内部各因素的民主性质上,如师生关系民主性,课程与教学的民主性等。[3]本文探讨的教育民主问题主要是指教育学层面的教育民主,是针对狭义教育民主问题的探讨。

二、新时期贯彻教育民主的途径

1.师生关系民主

师生关系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我们把它作为改革教育民主问题的突破口。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积极的感情关系,民主的师生关系应以平等、开放、互助、友好为主要感情特征,师生平等既是教育民主的基础,也是教育民主化的关键。在此理念之下,应着力营造和谐平等、相互信任、感情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一种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民主和谐的‘师生场’,以促进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有效实现。[4]可见,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在教育民主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如此的重要。

具体来说,师生民主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转变“学生观”、“教师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师应勇敢地从圣坛上走下来,平等地站在学生中间;教师应改变自己全知全能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设计,放下架子,既当指导者,又当学习者。这实际上对教师的德、能、学、识都是个挑战,对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感召力以及其他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方式民主

教育民主还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民主上,民主的教育过程应是师生间积极互动的发展过程,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不断激活思维、研究探索的过程,是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是独立意识、民主意识强化的过程。

教学方式民主要求教学活动不应是“独白”,而应是“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平等对话者。教师不能硬灌输知识,不要让学生认为教科书和老师的话都是绝对正确的、不可违抗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少讲理论,多激励思考,赋予学生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协助他们发现问题、交换意见、给予帮助的顾问。以启发、讨论或相互点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平等、自由的民主氛围当中,学习将会变得积极主动并充满乐趣。教师要转变“教育观”,由“知识传播者”变为“学习促进者”。具体来讲,教育过程应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化为“师生互学共生”,在“师生互学共生”的基础上,凸显出教师的“促进者”地位。教师应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另外,教师还要有宽容的心态,要学会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要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进步的状态。再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适合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最后,教师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民主化的促进作用,教师已不可能是所有知识的占有者,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已多样化,特别是在互联网面前,个人之间在知识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应该忽略不计,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尽早向民主方向转变。

3.课程设置民主

课程设置民主要求学校课程设置不能仅仅围绕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来设置,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潜能及个性的发展。课程修习应提倡自主化,除了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增设短期选修课程,学习者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学业计划、程度、学习兴趣、发展需要,根据课程的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自主决定课程的修习。上课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外,应该设置网络课程、多媒体课程,以便于学习者个别学习。最后,课程标准的规定应该弹性化,以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发挥和进行个别指导等。

4.教育管理民主

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民主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要求,要想尽办法营造民主的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及人际关系环境,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大学各项管理活动当中来,使被管理者享有更为广泛的学习自由和思想自由,尽力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合理与均衡,更好促进学校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其次,应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管理民主化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能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借助信息化渠道,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通过互联网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有关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通过网上查询学生的反映,积极做出应对和调整;学生和教师还可以通过校长信箱、书记信箱等随时给主管领导写信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有关领导则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决策是行政、教师和学生三种权力相互民主协商的结果。

三、结束语

教育民主是教育进步的反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和谐教育的重要条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保障。但不可否认,高校的教育民主化过程还有一段长路要走,这是因为在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某些观念和行为常常会成为新教育模式贯彻执行的障碍,教育民主开展和贯彻的过程必然会遭遇到传统教育行为方式所蕴含的价值的抵抗,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透彻理解并贯彻好教育民主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1]苏华.和谐教育的意蕴[J].教育与职业,2008,(26):165-166.

[2]李伟.艺术设计与教育民主[J].装饰,2002,(6):15.

[3]郭丽英.教育民主:一个具有多学科意义的概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3):40-43.

[4]林海.毛泽东的“教育民主”思想及其启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6-9.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民主师生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