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改革探索

2010-08-15张小飞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院校职业

吕 帆 张小飞 刘 玉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尚短,各项管理制度仍存在照搬本科院校管理制度的倾向,没有很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1]再加上多数私立高职院校以赚钱盈利为目的,让国内的专科生质量大打折扣。也正因此,国家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设立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以便尽快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专科院校的办学方法,从而带动私立院校的办学方向。结合国内外的形势,对高职院校初步探索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方向。

一、学生管理的改革

学生是各高职院校生存的根本,一旦学校招不到学生,将会被社会淘汰。近几年高职院校为了争夺生源,专门在假期派教师到全国各地进行宣传,这的确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每年对我校报到的新生调查发现:45%的新生是在听了高一届学生的介绍报了该校;20%是看了宣传报了该校;15%是盲目报的;20%是网络了解的。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口碑是最好的宣传方式,学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的感情。然而当前在学生管理方面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捆绑式的管理引起师生之间的冲突,由于思想工作不到位使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网络游戏让学生沉溺于虚拟空间等等,诸如这些问题都需要改革。

1.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有坚持这个根本才能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比如,当对于学生违反校规时,不要一味地进行批评,首先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了解了他们的思想,也就不会觉得他们的做法让人不可思议。然后再从根本上去教育他们,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的所在,最终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并对以后做出理想规划,这就是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在这样的管理下,学生和教师的代沟就会减少些,学生和教师的冲突就会避免。

2.聘请校外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管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最大区别就是高职院校的职业化要求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于本科生。事实上,学生职业化的提高,不仅体现在专业课堂上,更体现在平时的活动中,将学生组织的活动和专业相结合,不仅能给学生专业上更多的思考和创新,而且能让他们更清楚自己毕业后步入社会的方向和未来的奋斗目标。在职业化管理上最好能够聘用公司的技术人员做校外辅导员,让他们定期地为学生做一些关于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讲座,拉近学生职业观念与现实的距离。[2]学生一旦有了职业化思想,他们的学习也就更加积极,在校期间也就会主动做出职业规划,整个学风也就跟着蒸蒸日上。

3.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数字化的今天,信息化学习、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管理都应该渗透到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尤其是在学生管理方面。当今的大学生接触网络是必然的,在这当中难免学生会接触游戏、色情等信息,这就需要合理地引导。在校园专用局域网上建立学生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中最新、最快的信息,同时校领导也可以听到最直接的呼声,从而更能有针对性地去应对和解决问题。为了吸引学生关注校内网学生专用平台,除了在网页上发布一些有关学习的内容外,还应该开出在线免费观看教育性电影、简单娱乐性游戏等,这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放松和受教育。信息化管理更为辅导员的管理带来了方便,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和学生沟通,了解那些内向学生的心理动态。

二、教师制度的改革

教师岗位是神圣的,可当前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内许多教师在旧制度的管理下,一切工作都围着考试转、书本转,成了教学机器,缺乏工作的自主权,只能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中运行和发展,因而阻碍了教师自身创造性的发挥,致使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无思想,工作无特色,忙忙碌碌,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机械的重复劳动,热衷于教给学生一成不变的知识。他们教出来的学生视野狭小,知识面窄,对事物缺乏兴趣,只会机械模仿,不敢突破,也不习惯突破,更产生不了创造的灵感。这种缺乏个性、自主和创新精神的工具人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3]针对这些状况,教师制度要从如下几方面改革。

1.构建教师聘任制。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高校教师管理体制,打破教师身份和技术职务的终身制。实行聘任制,能者上,不能者下,让每位教师心中都充满危机感。这样,教师就会在自己的授课、专业技术、科研等方面积极努力,不断创新。

2.教师导师化。教师导师化就是让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学生的人生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目前在许多专业的教师中都存在这样的思想观念问题:管理学生是辅导员和书记的事,自己只要负责上好课就行。实行导师化也正是要转变这种思想,让每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时刻有学生。导师化在不少本科院校中,学生一入校就采取了,作为以职业化为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就更有实施的必要。导师化还要求每个教师带领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某个领域深入学习和专研,定时召集大家在一起讨论,让学生及早地培养专业兴趣,这也能促进学生职业化管理。

3.教师产业化。所谓教师产业化就是让教师利用校内或校外企业的资源,使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效益。在这方面德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他们实行高职院校和教育企业共同完成的双元制职业教育。[4]结合我国的国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按照“体现特点、彰显优势、保证重点、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将校内实训基地打造成具有实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共享性、综合性、开发性的“实验实训平台、教学科研平台、在职培训平台、对外服务平台”,努力提高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在校外,教师要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要让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公司带来真正的效益。

4.建立合理激励制度。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学校必须注重教师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同时还要建立“服务教师需要”的激励机制,切实满足教师需求,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既要让他们尽快继承和发扬老教师的优良传统,又要他们充分发挥高学历的头脑,将学校的辉煌再续篇章。

三、教学课程的改革

1.教材要立足基础,注重实用

职业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职业的和普通的学习内容,包括职业基础教育和职业专门教育的内容,同时还要扩展已接受过的普通教育的内容,目标是使学生有能力:一要胜任职业任务,二要以对社会与生态的责任心来参与工作世界与公众生活的构建。[4]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只有三年的在校时间,真正学习的时间也仅有两年半,在这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学习专业的理论深奥知识是根本来不及也是没必要的,毕竟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要到基层工作,要的是他们的基本功。从对现实的多家公司调查也发现,公司对专科生的要求是基础知识要踏实,动手能力要强。因此,在编写教材时一定要立足基础,编写教材要同专业领域中的一些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合理的实用性教材可以使得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投入工作岗位,也能为公司免去一些知识的培训费用。

2.教学方法要灵活

在高科技的发展下,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边操作边学习;要通过现场的动手实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主动分析问题,最终能够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着力构建特色国家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教育部第4号文件精神,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国家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精品课程既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作为教学成果与荣誉在高职院校中形成一定影响力。[5]

[1]沈汉达.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20):86-87.

[2]杨友田,王俊峰,孟丽.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60-61.

[3]崔德明.弹性管理:现代学校教师管理的时代使命[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39-40.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李学花,和文华.精品课程建设中人员的优先组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5):8-9.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