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

2010-08-15孙晓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文化

孙晓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安徽淮北 235000)

·综合论坛·

关于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

孙晓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安徽淮北 235000)

公共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弱势群体的特点与文化知识需求,应积极制定相应的服务对策,以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然而日益严重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做好为弱势群体服务,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向他们提供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是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应尽的职责。

1 弱势群体的分类及特点

1.1 弱势群体的分类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处于劣势,经常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群体。弱势群体大致可归为两大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是因生理上的缺陷或劣势如年龄、疾病等。主要包括盲人、聋哑人、智力残疾者、肢残者、精神病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社会性弱势群体则是因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地域上处于劣势。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农村贫困人口等。

1.2 弱势群体的特点

首先,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经济的贫困直接导致他们生活困难;其次,弱势群体文化水平低,影响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习,导致他们技能不足;第三,弱势群体社会地位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他们严重的失落感、自卑感;第四,弱势群体在精神生活上有一定追求,但是由于经济贫困的原因,导致他们精神生活贫乏,质量不高。

2 弱势群体对公共图书馆的依赖

弱势群体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依赖公共图书馆的帮助得以实现。李昭淳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对于弱势群体,组织资源对于他们太虚幻,经济资源对于他们太稀缺,只有文化资源社会政策制度性的公平公正配置才有可能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抉择。也只有公共图书馆‘有教无类’的平等、无差别理念和无偿服务原则为他们改变命运提供了可能。目前社会现实是弱势群体显然比普通公民更需要公共物品,而主流社会的公共空间一般都门禁森严,无法‘准入’,以无证阅览为标志,最具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便成为最后的一方净土,公共图书馆以社会最具精神感染力和道德感召力的心灵圣地,成为弱势群体的精神家园,成为能够以民主、法制、人权的原则,维持主流社会与弱势群体间至少是最低限度的,即公民意义上的平等的主流社会公共空间。

公共图书馆能够通过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提供安全、温馨、中立的阅览和学习环境,帮助弱势群体产生对社会的归属感;公共图书馆能够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针对性或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信息服务和培训服务,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意义

3.1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图书馆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必须对社区内所有成员,不分职业、信仰、阶层或种族,平等地免费开放。1994年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这一表达修改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也明确提出: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这些,都体现了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图书馆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因此,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使其得到自由发展的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展现人生价值和尊严,真正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和有用之才,是历史赋予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2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他们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因素。努力减少社会弱势群体的扩大和蔓延,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改革的成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图书馆是促使人们寻求和平和精神幸福的主要机构,因此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解决他们的精神与知识文化的贫乏,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3.3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由图书馆自身的性质决定的,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之所以必须服务大众是由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的。从数千年前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到今天图书馆提倡的“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都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公共性。他的开放性和公共性是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比拟的。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图书馆,使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同时可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获得更多的经费与社会支持,加快自身的发展。

3.4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消除“数字鸿沟”的需要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又称为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有条件者可以上网且能从网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而无条件者则只能徘徊在网络的大门之外,从而造成信息化水平的巨大悬殊。因此,图书馆应克服资源、技术等方面的种种障碍,指导和帮助弱势群体获得进入因特网的基本方法和获取信息的技能,他们才有可能跨越这条“鸿沟”。

4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对策

4.1 取得政府支持,加大投入,完善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设施建设

弱势群体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适合其需求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和设施服务都是开展服务的基础。公共图书馆建立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进入图书馆的基本条件,是方便老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举措。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需要的文献资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盲人需要盲文图书。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设施建设与馆藏建设上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考虑,随着他们到馆数量的增加,原有设施和馆藏给读者带来的不便也逐渐暴露出来,图书馆要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原有馆藏进行完善以适应特殊读者的需要,这就要取得政府支持要求政府增加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图书馆服务体系,使他们在图书馆尽可能得到最优质的服务。

4.2 坚持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和免费服务

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是图书馆对所有社会成员应尽的职责,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也是弱势群体得以接受免费服务与免费教育的前提。坚持公益性,为弱势群体服务,就是要消除弱势群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障碍,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弱势群体所能依赖的重要文化资源。坚持免费服务,让所有的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够不受经济这一主要障碍的束缚,自如地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以更新和充实个人能力资本,展现尊严,实现人生价值。

4.3 开展各种免费培训教育和咨询服务

要充分图书馆自身优势为他们免费提供各种培训教育和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专家举办免费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动态、知识和信息,获取就业或再就业的机会。

4.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服务弱势群体的领域

弱势群体由于缺少利用网络的经济基础与技术能力,无法自由地利用网络。上网技能及搜索网上信息的技术对弱势群体而言无疑是新的障碍。因此,公共图书馆开设的电子阅览室应对弱势群体上网实行免费,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2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开展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是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这一机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做到网络到达的地方就有我们图书馆的服务,努力为弱势群体开展更为全面的服务。

4.5 加强馆员对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

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是读者至上。由于弱势群体具有脆弱、敏感等心理特点,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其服务过程中要端正思想,理解、尊重他们,为他们投入一份深厚的感情和关怀,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的、平等的文化环境,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神圣的平等权利,没有歧视、没有等级、没有压抑、没有清规戒律,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信息。让他们感受到馆员的温暖与人文关怀,使图书馆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5 结语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一员,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和教育权利。公共图书馆作为主体文化的体现者,必须重视为弱势群体服务,特别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随时调整服务方式和内容,通过图书馆的知识援助,从根本上帮助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当今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也是和谐社会对弱势群体最长远、最有效的关怀和救助。

[1] 郭海明.知识弱势群体与图书馆知识援助[J].图书馆建设,2006(1):14-16.

[2] 李昭淳.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2(5):56-60.

[3] 张成荣.公共图书馆要为弱势群体服务.http:// www.kjqb.cn/Article.asp?articleid=42917,2009. 7.28.

[4] 范并思.现代图书馆的理念的艰难重建——写在《图书馆服务宣言》发布之际[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 (6):6-11.

责任编辑:之 者

G252

A

1671-8275(2010)01-0132-02

2009-12-10

孙晓勤(1974-),女,广东揭阳人,安徽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谁远谁近?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