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构建
2010-08-15封喜波
封喜波
(密涿高速公路廊坊建设管理处)
1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
城市是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结合点,城市交通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平滑衔接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信息也需要在城市信息平台中进行整合、发布。只有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才能充分发挥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作用,有助于提高交通系统综合效率。积极有序地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交通运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交通设施的利用率,是缓解城市发展中急剧恶化的交通供需矛盾不可缺少的有效措施。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 21世纪交通运输体系的大趋势。自1999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发展,2001年在科技部的组织下,全国近百名学者联合完成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研究”,在总体上构建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对不同运输领域的服务功能分类、数据流程以及系统间的接口等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十五”期间,科技部又组织了智能交通系统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的研究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先领域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并在十多个城市开展了示范工程研究。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对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环境,增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整个城市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背景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在城市交通总体上不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不适应主要反映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需求增幅很大,交通组成十分复杂。
近 2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很快,改变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波动起伏以至停滞的局面,城镇化率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其动力来源于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我国城镇化的外在表现具有明显的人口向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集中的特征,并随着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呈现城市人口进一步聚集的趋势,大城市的交通需求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比较紧缺,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被严格限制在100m2以下。如 2001年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为:道路广场和对外交通用地合计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道路广场用地仅占 8.6%;人均道路用地面积7m2;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6.1标台;人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 500元。近年来虽然各城市均加大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力度,但由于受到用地规模、建设资金的制约,总的道路设施容量没有明显的改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
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长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
英雄很容易惺惺相惜,优秀的人与优秀的人相遇,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只要他们的眼神一对接,就会撞出火花,这火花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还可以介于这二者之间。
(1)城市的汽车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用汽车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势头,汽车出行特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汽车已经从昂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城市中增长最快的代步工具。北京、深圳、成都、杭州等大城市,以家庭轿车为主要特征的汽车增长十分迅速,年均增长率都在 20%以上,家庭轿车的保有量已经占到城市汽车总量的 50%左右。
(2)城市交通出行量有了显著的增长,在居民出行结构中,上班、上学等有固定线路、固定出行时间的出行比例逐年下降,而公务和生活性出行比例增长较快,交通出行的随机性更大,道路交通高峰时段延长。
(3)城市流动人口所产生的交通量增长很快。
同时城市交通快慢混行的现象始终未能改变,给交通系统的良性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混合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最主要的特征。尽管近年来部分大城市的自行车使用量逐年减少,但就总体规模而言,自行车交通仍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自行车交通为主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在汽车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交通问题并不突出但随着城市机动化的发展,自行车和汽车交通的矛盾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怪圈”。现行的道路网络结构和布局,把混行交通的矛盾转移到路口。就目前而言,在同一空间内组织好两种交通特性不一致的交通流还没有成功的经验。这种混行交通模式将为智能交通技术在城市中的有效应用产生极大的障碍。
3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总体方向应符合我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在框架确定的八个服务领域中,交通规划与管理、电子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紧急事件和安全、运营管理等与城市交通具有直接的关系,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方面,不仅要考虑框架所确定的服务领域,更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也可以说,使用者的需求决定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时序。确立以服务需求为主线的发展思路,是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品市场形成的关键所在。
鉴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状况和条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要抓住重点,以减少道路交通量为突出口,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高为主线,以建立交通信息综合利用为平台,逐步推广和完善。
在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应研究和开发电子车票(IC卡),以及相应的结算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实行“一卡通”,方便公交乘客;研究和开发优先公共交通运行的管理和控制技术,如路口优先放行技术、公共交通车辆到站时间预报系统等等。重点解决智能公交系统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及实时传输;研究和开发公共交通运营调度中的信息采集、公共交通运营车辆定位技术。其目的是实时控制车辆位置,及时调配车辆,实行公共交通区域调度,增强公共交通对特殊情况的反应能力,用最小的资源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在停车诱导及收费系统方面,应着重研究开发与停车诱导相关的信息系统和设备,利用多种手段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连续和瞬时的有关停车场中停车位的利用情况,开发停车位预约系统,减少车辆为寻求停车位而占用道路的时间,提高停车泊位的利用率。
在交通信息综合利用方面,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系统上运行着众多的“有效出行”和“无效出行”,通过交通信息的综合利用,可以大幅度降低“无效出行”,减少高峰期的交通拥挤。因此,必须研究和开发城市综合交通信息网,为交通使用者提供综合的交通信息服务。如:城市道路拥挤路段、拥挤时间分布,公共交通线网查询和时刻表,出租车预约系统,城市货运配载服务信息,出行线路优化查询等等。
在交通控制技术方面,在综合考虑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三者利益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交通监测系统,道路交通状况预报系统,以及信号控制优化技术。
在交通拥挤的城市中心区,实施拥挤收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措施之一。因此,研究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机理和开发适合城市交通流特点的不停车收费技术,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亟待研究的重点之一。
4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构建
我国近年来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智能交通系统能否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得以应用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在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外部环境是否适应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必须做到:
使规划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道路用地规模,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建立城市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中长期交通分析模型。将GI S、交通模拟、交通信息采集等技术和产品,逐步应用到城市交通的调查、分析、规划编制之中。
(1)力争改变道路建设模式,改善交通混行局面
道路建设要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提供合格的产品。一是通过工程措施或管理措施,实行系统分离,达到快慢分离、人车分离;二是同步建设相应的交通工程设施,包括完善的道路标志标线、符合交通流特点的渠化设计等。
(2)制定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分阶段发展目标和策略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脱离了综合规划和管理,极易形成重复研究开发,不仅浪费时间,也将分散研究力量,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应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迫切需求,在现有的经济实力条件下,本着长远和近期相结合的原则,尽快制定城市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在发展战略指导下,制定近中期的发展策略,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实现其发展目标。
(3)加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资金投入
科学研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基础,在经济政策方面,国家应给予支助和扶持,增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的广泛参与,积极开展相关产品和系统的开发研制,以需求促市场,以市场带产品。
5 结 语
智能交通系统不仅仅是个物理系统,更是一个有人参与的,与社会和经济密切相关的系统。因此,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不仅仅要遵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规律,更要依据我国国情,开展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交通系统,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数量和水平,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交通,以便提高道路网通行效率,减轻环境污染和财政损失。
[1] 庞明宝,魏连雨.系统工程与交通[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 徐东云,张雷,兰荣娟.城市交通拥堵的背景变换分析[J].城市问题,2009,(3).
[3] 李淦山.日本智能交通(I T S)研究综述[J].国外公路,2000,8,20(4).
[4] 陈光华,王迪彪.智能交通系统及相关技术[J].交通科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