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大修时被忽视了的勘察设计工作

2010-08-15张建成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轴重大修工程地质

张建成

(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第五公路工程处)

众所周知,上世纪60~80年代设计的汽车荷载,轴重大都是6~8t。这些道路有很大一部分还在顽强的坚持工作,靠的是日常维护和大修。实践证明,光靠小修小补的办法,往往是捉襟见肘,收效甚微。根本的办法是改建或新建,但往往是“此路不通”,要彻底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道路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一个较现实的办法是大修,而大修必须要提高质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倍功半。事实上,路况的恶化往往始自路基。几十年前修筑的路基可能使用了注水粉质土、淤泥等不合格的材料;路面基层太薄,承载力低下;没有排水系统或排水失效。所有这些问题只对路面表层下功夫,是不能彻底解决的,修补后不过两年就要重来一次,即使对路面加固,也只能坚持三四年。

为什么会是这样?调查发现,大修之前缺少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的设计文件是一方面的原因。新建工程要先搞可行性研究,而后才进行勘察设计。在设计时,给时间、拨资金、审查图纸、核查预算。相比之下。大修时的设计早率而简单。以下列举出大修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1 设计荷载

通常,大修的设计安公路等级采用现行的荷载标准进行计算。这已经比原设计的6t、8t提高了很多。但实际轴重远不是10t、13t,而是大大超过了这些数值。设计者明知不符合实际。但有无奈。显然,相关标准规范,凾待修定。

在设计时可以这样考虑:原来的设计轴重为8t,目前的轴重已达13t以上,从强度考虑。对承载能力要求应乘以1.5的系数,而且还应该根据实际荷载不断的改变这个系数。

2 详细勘察

勘察方法因循守旧,很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该强调的是,在勘察过程中应集中精力搞清工程地质情况,以确定路面厚度及所用材料;同时对路基用土也要做出具体规定。

设计文件应该明确的规定:采用什么样的路面结构,采用什么样的土来填筑路基。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在每一公里内设2~3个测点,采用地质雷达施测,可以获得连续的地质剖面。

在大修前进行详细的勘察,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采用地质雷达等先进手段可提高准确度5~7倍。知道了各路段准确的工程地质情况,就可对它们分段处治。定出哪些路段需要大修,哪些路段不需要大修,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修理费用。

3 理论研究

显然,运营了几十年的路面结构,其力学性能与新建结构是不同的,但在大修设计时缺少相应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说出经历了10年、20年、30年、50年之后路面材料和路基土的使用性能吗?这些材料和新材料能一样计算吗?它们的承载能力改变了多少?这些用过的材料还在弹性范围内工作吗?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4 分段处治

在大修设计时,并不一定要采取全线统一化的战略,而是应该逐段进行审查,确定各区段修理的内容和形式。

大修可以有很多内容:加深路基边沟,完善排水系统;在过湿的路基土中设置横向盲沟和排水管;对路面基层太薄地段,把沥青混凝土掀掉,铺设石质基层,再铺设新路面。铺装新路面花费自然要大一些,但可以用延长使用寿命而得以补偿。

在设计中,应详细编制出哪一段采用什么样的修理方法。如前所述,不能对所有路段采取千篇一律的办法,要在详细调查工程地质的基础上分别定出各段的修理方法。例如,第一段采用对路基土处理;第二段加固路面基层,切削旧路面并把它作为基层,再铺新路面;第三段只简单进行表面处治;第四段需要铺设整平层和路面加强层;第五段先铺设防裂层,再铺设新路面。

只有高质量、适时的进行大修才能保证路面的使用功能。经过彻底大修,其使用期限不应少于8~10年。

5 先进技术

在大修设计中,应大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在工程地质勘察时可采用地质雷达;沥青混凝土的热再生和冷再生方法;施工中对各结构层厚度的控制方法;用共振法破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等。采用这些革新措施,可以降低建筑总造价和经营成本,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

为了完成上述各项任务,在大修前首先要预约设计单位,安排勘察设计所需的时间和资金。只有这些条件得到满足,才能保证设计文件的高质量,从而保证大修工程的高质量。

猜你喜欢

轴重大修工程地质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20t轴重米轨转向架装用摇枕的研制
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ABAQUS软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32.5t轴重货车作用下重载铁路轨道的合理刚度
茂名式大修
27 t轴重货车动载荷浅析*
既有线开行27t轴重货车减速顶调速系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