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的景观完美设计内涵
2010-08-15郭建涛
郭建涛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速公路往往穿越农田、湿地、河流、平原、丘陵、源泊等各种自然地形地貌,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生态结构多种多样,而公路项目的建设难免造成自然景观的破坏,如何解决高速公路两翼的生态景观问题就成了当前公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1 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公路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同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通视。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2)导向。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安全的行驶措施。
(3)协调。使公路路线及沿线设计与沿途空间景观环境相协调。
(4)绿化。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公路景观包括路线和行车道,各种桥梁和沿线建筑,路侧和中央分隔带绿化,装饰和其它设施等,公路景观应形成统一的建筑群体,在保证全路统一建风格的同时,不同路段上的景观还应具备各自的特色。
2 主要设计内容
2.1 规划
设计过程要有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其目的是充分考虑审美因素并注意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中的审美主题。以期在公路上提供给使用者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并尽可能把构筑物对周围环境的视觉冲击减至最少。
2.2 线形
(1)借景设计。公路选线时,要考虑公路总体走向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路线所经地区的地形、自然风貌和城镇最佳景观。设计时,要着眼于路线所经区域的沿线景观。
(2)线形要多变。公路线形设计要合理组合线形要素,做到连贯、均匀、协调、舒畅,使其既符合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又符合司乘人员视觉及心理上的舒适要求。线形最好多考虑曲线为主,让驾驶员和乘客始终感到前方景观在不断改变,丰富视觉内容,减轻视觉疲劳。
(3)路堤设计。应多采用低路堤,从环保的角度来说,低路堤节约土地,降低噪声,视上低路堤能与地形相吻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能给人以美感,可改善公路以外的人们的视觉,让人感受公路不是外来物,更不是人工的“土长城”。
2.3 路面
常用的路面建筑材料是黑色的沥青与灰色的混凝土。为增强公路路面的装饰性及改善司乘人员的视觉诱导性,建议在修筑路缘,行车道和分隔带时采用不同颜色的沥青或其他路面材料。
2.4 防护工程
(1)边坡防护。路基边坡尽量放缓,并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边坡,边坡改变时要有一个缓和段作为过渡,避免突变以至影响视觉效果。
(2)边沟。常见的边沟形式为块石浆砌或混凝土预制的梯形边沟,好似两条灰色的长龙将高速公路和周围环境分隔开。所以,对于一些山区或低路堤的边沟不做圬工防护,即使要做边沟,也把灰色明沟做成植草暗沟,上部种植水生草类,使路基边坡与两侧景色浑然一体。
(3)挡土墙。挡土墙尽量做成框架式,框架内填土栽草。对于混凝土硬质的挡土墙,可考虑在挡墙的墙根种植根系发达,繁殖力强的灌木或花草,树木或花草长成以后,可遮掩硬质档墙。
(4)路肩。许多高速公路的土路肩采用水泥混凝土铺筑,称为土路肩硬化,边坡顶再设置一些泄水孔,实践证明,这种设计不但容易堵塞泄水孔,影响路面使用寿命,而且影响道路的美化设计,所以可考虑还原土路肩的本来面目,并在路肩上植草或铺草。
2.5 结构物
结构物包括桥梁和小型构造物。桥梁景观设计系指根据建设单位所制定的桥梁景观建设标准和要求,景观开发利用目标和要求,地区规划,环境保护,环境建设规划等,结合桥型特点,交通特点及桥位周边环境的自然地理风貌特点,地形地质地物特点,人文特点,在桥梁结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美学原则对桥梁及周边环境进行的景观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
2.6 交通设施
高速公路的交通附属设施。主要包括为司乘人员提供服务和休闲的场所,加油站,收费站等,这些设施占地面积较大,景观设计可多考虑当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突出地域特征,或借助雕塑,山石,水体和植物,构造各具特色的景色。
2.7 绿化美化
包括中央分隔带和路侧的绿化美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一方面要考虑满足功能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生态自然景观环境的改善,应慎重选择植被树种,高度及栽种间距等,满足防眩功能从改善路容环境,达到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目的出发,可按中央分隔带的自然段进行绿化设计,以求整体协调,但切忌片追求景观改善和路容美化,忽略与原有环境,景观的协调,也要避免不同树种,不同冠形与色彩的植物频繁交替而产生观觉景观的混乱。
3 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
(1)公路线形与其构造物。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设计时应能诱导司乘人员的视线并应满足视觉景观的要求。公路路线应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几何尺寸时平,纵横各要求应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同时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分离式路基,以减少纵横断对自然和景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2)允许利用公路通过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公路选线应合理确定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视觉景观空间。公路必须穿越森林,果园,绿地时,应以曲线通过,避免以直线线形切割和贯通森林,应当充分利用沿途孤立大树,独立山丘,瀑布,古建筑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
当公路绕避或独立景观点时,宜将景观置于曲线内侧,旅游公路越岭线,除应有广阔的视野外,还可根据当地条件,设置适当的观景台,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宜设置于海滨,湖滨,风景名胜区附近,其形式选择应有利于望风景。
(3)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应与沿途阀间景观环境相协调。对山区公路应避免大填大挖破坏自然景观。如挖方深度较大时,宜进行路堑与隧道方案的比选论证,可能引起灾害的路段宜采用隧道方案,路线通过山间谷地,路基高度较大时,应综合考虑填筑路基时对谷地通风,日照等原有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必要时应进行高路堤方案与高架桥方案的比选论证。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的风格,色彩,造型应考虑景观效果,对乡村地区而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宜简洁,明快,城镇附近,风景游览区附近的公路构造物及沿线设施应与周围环境一致,做到美观大方,并应注意与地域民族特征及生活习俗协调统一。
(4)景观设计应防止造成视觉污染。公路用地范围内,除收费站,服务区外,一般不宜设置广告版,宣传栏等,除标线,标志,护栏等按规定涂覆色彩外,一般不宜涂特别刺眼的色彩,公路雕塑小品的设置应注意色彩,造型,并不得妨碍视线。
4 公路景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线应全面考虑环境要素。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采尽量做到最小,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如风景旅游点,温泉疗养区,文物保护区等。
初步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路线一形和横断面造型,同时就考虑施工中包括侧向取土坑,垃圾和废料堆场以及水工结构物等景观造型措施要相互协调,并注意保护沿线的自然风貌。
(2)公路景观造型。公路路线及其结构物景观造型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公路对自然风景的影响,使新建的公路能与原有景观融为一体,以便形成新的公路交通景观系统。
5 结束语
目前,在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空气,噪声,水源污染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并形成了一系列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其负面影响,但是在对景观环境上研究还较少,没有相应形成成熟的保护措施,而景观环境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在软,硬质景观营造中因地造势,路随景出,景由路生,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营造出生态,环保,舒适,优美,富含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的道路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