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的绿化设计
2010-08-15付璐琳
付璐琳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一处)
1 互通式立交景观的绿化设计
1.1 设计原则
(1)安全第一
互通立交区域绿化首先要满足交通功能,保证视线通透,突出交通标志,使行车有一种舒适安全之感;其次,互通区的绿化应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等特点,通过科学的配置形成开阔明朗的绿化空间,以此缓解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增加行车的安全性。结合公路线型特征,公路特点和功能要求,绿化美化服从于公路功能景观需要,通过植物多品种的选择,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从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出发,从植物品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入手,点、线、面结合,使公路主体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
(2)因地制宜
①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选用常绿或落叶较晚、花期较长的树种,以最大限度延长观赏期限。
②利用现有地形地貌,选用适宜的绿化植被,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小范围进行地形优化改造,以形成良好的地表自然排水类型,保证植物成活。
③由于高速公路的立地条件较差,故应选择根系发达、耐贫瘠、抗污染能力强、能吸收有毒气体、生长快且病虫害少的树种,以本地乡土植物材料为主,合理选引外来优良树种为辅。
④与设计目的相适应,选用形态优美、花、枝、叶、干等季相景观丰富,且不会产生其他环境污染,不会影响交通的优良品种。
⑤适当考虑绿化投资费用,所选树种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维护周期长的品种。
(3)注重生态
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状况、地域条件、植被类型,分析环境景观构成要素,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通过生态设计减少高速公路带来的各种污染,营建多种功能结构的复层生态植物群落,以修复和弥补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沿途区域原有景观的破坏,从而创建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绿色生态空间。
(4)文化内涵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绿化的主体景观一般都以基调植物的配置结合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主题思想来体现,设计时应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物古迹、历史人物等独特文化作为展示题材,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当地历史、享受异域文化的视觉窗口。
1.2 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最重要的景观节点,对提高高速公路整体景观效果至关重要。景观设计在注重互通区主线高速公路行驶的大效果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匝道上减速行驶的视觉效果。同时互通区内的植物配置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司机判断路线走向;二是绿化美化环境。
在绿化景观设计上,应以自然式造景为主,利用大尺度、大手笔来营造景观,以突出互通立交的雄伟感和线型美,设计中应体现对原有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把原有天然景观要素,如沼泽、溪流、田园、乡土植物等纳入互通式立交景观绿化设计范围,以取得与沿线景观的协调统一,同时应根据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借鉴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形成该互通式立交的特征标志。在绿化设计中力求反映主线特色,时代风貌、高速公路现代化气息,并结合高速公路车速快、车流量大、车型以客车和轿车为主,运量以客运为主的特点,绿化应突出景观、生态效益,满足高速公路绿化功能的需要,贯彻“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大气势”的设计原则,达到稳定边坡、遮光防眩、诱导视线、改善环境的目的,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2 哈同高速公路(集贤至同江段)富锦互通式立交景观绿化设计具体方案
2.1 富锦互通区概况
新建富锦互通立交采用单喇叭形式,所处环境地势平坦,地形简单,地物较少。现立交区域内部场地景色单调,几乎没有树木生长,只有零星点缀着的灌木球,地势相对平坦,局部低洼,场地内种植土土层较浅。景观绿化设计充分考虑当地平坦的地势及自然条件,达到与周边环境,景观和植被以及目前和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协调,构成简洁明快的图案,以混合式且有寓意的景观设计手法来表现当地的人文和历史内涵。同时,大块面绿化草坪能缓和阳光的辐射,减轻和消除驾乘人员的视觉疲劳。
2.2 总体绿化构思
通过设计恢复和弥补在高速公路修建的过程中对互通立交区域自然景观产生的破坏,使互通区内的绿化景观与公路沿途的人工林和天然林浑然一体,把破坏程度减至最低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通道。
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本路段绿化大量选用了乡土树种,骨干树种选用樟子松、五角枫、旱柳和白桦,花灌木主要采用紫穗槐、榆叶梅、接骨木、紫丁香、椻伏莱木、铺地柏、连翘、红皮云杉球以及珍珠绣线菊等。观花、观果、观叶、观干,花果具佳者应有尽有,主要景观特色为“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淡季不淡”,行在其中,“色”、“香”、“姿”俱全。
由于富锦旅游景点距离互通立交有一定距离,空间上无法形成借景或对景景观,为体现富锦互通立交的地域文化特色,设计中,提出了虚拟游览景点的设想,既从立交入口至出口精心设置了一系列虚拟景区的视觉空间,通过景点展示板、雕塑模型、景观小品等配合优美的植物背景景观,营造氛围,让行人感觉身临其境,车辆在立交行驶就恰似在游览富锦著名的旅游景点,使互通立交真正成为展示所在地域文化景观的走廊和橱窗,也使行人在第一时间内就了解到富锦的地域文化,游人下车参观游览、品尝特色饮食,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2.3 具体绿化设计方案
该互通区所处位置周围绿树成荫,但相对缺乏视觉焦点,因此,互通主景区(Ⅰ区)中心空地密植能体现当地植被特色的樟子松、白桦和丁香,周围铺地柏、红皮云杉、珍珠绣线菊剪形篱环状种植,椻伏莱木篱漩涡状图案嵌入其中,预示着周边经济飞速的发展。从色彩构成角度分析:深绿、浅绿色纹理,在白色的协调下,嵌入一抹红色,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形成该互通区的标志性景观。植物的季相、花和叶的色相变化丰富了画面,图案美观大方、简洁有序。边缘成行种植的旱柳在微风中枝条随风摇曳,形成动势向心,互通绿化采用简洁明快的布置手法,使互通空间更具有开阔的意境,大块面的绿色与庞大的立交在气魄上相协调,既增加了互通区的动态美,还可引导行车路线,更能表现互通的线型美,突出行车标志。
由于互通区周边植被类型为耕地和林地,Ⅱ区内绿化采用的主要手法为椻伏莱木、连翘、紫穗槐条形修剪篱相间布置,把草坪作为底色,展示耕地纹理,与周边农田景观相呼应,体现地域特色,同时大尺度的俯视景观,使行人的视线豁然开朗,与Ⅲ区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Ⅲ区植物主要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选取的主要树种为樟子松、白桦、五角枫、接骨木、紫丁香、榆叶梅,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在空间、时间等方面作了最佳配置设计,作为周边环境的延伸和渗透,疏密得当,体现了林地特色。通过大面积的色彩、轮廓和粗线条,简洁、流畅的构图来体现民族文化特色,流畅的植物线形有效的引导司机的行车视线,并起到防眩光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率,合理的植物配置,降低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噪声并吸收灰尘,由于所属环境为高速路互通区,道路高差起伏明显,所以大块的曲线模纹图案在一定的行车高度上观赏更为突出。严整自然流线下虚实有序的形体结构是高速路上下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四季的季相变化等传递自然的信息,给来往高速路的行人带来行驶中的优美环境景观享受。
互通立交区绿化根据立交桥的特点,充分表现植物的个体美及群体美。以不同布局形式展现富锦地方特色,以开阔的草坪为底衬点缀各种树丛,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四季常青。并以植物配成各种图案,衬托现代立交桥。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是以主干道为纽带连接绿岛,二者自然有机结合,形成自然完美的整体。以植物造景为主,采用规则与自由式结合布局,以草坪为底衬,构成整个立交桥绿化的主体景观,成为主旋律。植物造景注重高矮搭配,色彩和季相交替变化来丰富互通景观,力求疏密有致,合理组织交通视线。同时通过图案设计,充分体现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所用植物大部分为乡土植物,既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又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较好的生态效益。植物配置考虑四季景观变化,以常绿植物为主,同时搭配秋色叶植物、开花植物等。营造四季常青、有花有果,色相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整个互通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其整体性以及交通流畅性,并获得视觉上的美观感和心理上的舒适感。
3 结 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变化,互通式立交景观在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前提之下,必将不断趋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