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英语教学与翻译教学法的理性回归*
2010-08-15胡玉莲
胡玉莲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
公共英语教学与翻译教学法的理性回归*
胡玉莲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际法逐步取代翻译教学法,得到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大力推崇。但是实践证明,交际法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太大而收效甚微,因而出现了翻译法教学的理性回归。回归后的翻译法以传统的翻译法为基础,又吸收了交际法的合理因素,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效果显著。
公共英语教学;翻译法;交际法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特别是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学生尤其是专科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素质有所下降,他们在专业学习方面感到力不从心,英语学习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备受教育界推崇的交际法教学,虽然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它在公共英语教学的效果却不遂人愿。笔者认为,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于是,众多担任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开始重新反思翻译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并有效吸取交际法教学中的合理元素,这样既注重了语法和基础知识,又加强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效果比较显著。
一、翻译法教学和交际法教学的比较
翻译教学法又称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法中最古老而又最有生命力的一派,是各种翻译法的鼻祖,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它以古文为学习对象,以阅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没有找到和创造出更有效的教学法之前,人们一直用语法翻译法来教授第二语言,实践证明它能胜任自己的任务,在外语教学领域“管领风骚数千年”。理查兹和罗杰斯认为,翻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首先详细分析和讲解目的语的语法规则,然后通过互译句子和课文来运用这些语法规则。[1]学者王铭玉把翻译教学法的指导思想简要表述为:学习外语就是学习它的语法和词汇;语法既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又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学用母语进行,翻译是讲解、练习和检查的基本手段;以词为单位进行教学;以文字为依托,教学伊始就做到读听写说齐头并进;以文学作品名篇为基本教材。[2]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把翻译法教学的优势总结为:1、翻译法有利于学习者充分认识两种语言间的基本特征,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翻译法强调对语言点、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在长期的目的语和母语的对比过程中,语言学习趋于严密、精确,保证了学习者对词、句、篇的深入理解。2、翻译法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翻译法强调阅读训练,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学习者的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及阅读心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3、翻译法对教师的英语能力要求不高,易于操作;对班额无特殊要求,有利于大班上课,而公共英语教学大部分是大班授课。
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语法基本功较好,独立工作能力较强。因此,翻译法教学在我国是被大量使用而且相当成功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影响,特别是大学公共课的外语教学中情况更是如此。
但是翻译法也渐渐暴露出来诸多弊端,例如:它不注重口语,更缺乏培养口语能力的办法,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较差;它不注重培养语言技能,造成语音、语法、词汇与阅读教学脱节;过于强调以翻译为手段,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发展外语交际能力;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易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国内外学者倡议必须改革此种教学方法,与翻译法直接对立的交际法很自然地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学生在外语课堂上能读会说,但一旦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真正面对面交流起来,常常会出现交际性的差错(虽然语法正确),再加上国际交往和贸易频繁,交际法教学就产生了。交际法的基本原理简要表述为: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上以交际功能意念项目为纲,科学地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精心设计一种教程,把语言材料作为交际工具来教,让学生通过精心安排的交际活动来掌握,以交际来组织整个外语教学全过程。这种课堂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也非常感兴趣。80年代以来,交际法逐步取代翻译教学法,取得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大力推崇,90年代以后更是达到顶峰,这一点在新的教学大纲和一系列新教材中可见一斑。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际法教学日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1、教学讲解泛而不精,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似是而非,不利于夯实语言基本功;2、注重流利表达能力的提高,忽视准确表达能力的培养;3、过分强调语言材料和使用情景的真实性,忽视了非英语信息的输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内外学者均注意到交际法的弊端。
张绍杰认为交际理念和交际法教学使人们步入了种种误区:1、交际能力就是培养口头说话能力,忽视了语言基本功的锤炼。以交际为导向,势必以流利性为参照,不利于基本功的夯实。2、过分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双边参与的过程,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剥夺,否则课堂看着挺热闹,其实学生收获很小。3、以听说为第一要务,忽视了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书面作业语法错误连篇,中式英语比比皆是,反映其读写能力亟待加强。[3]
二、公共英语教学呼唤翻译教学法
正是由于交际法教学本身的弊端,加上招生体制、生源、及新生录取等方面存在短期内难以克服的“硬伤”,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交际教学法并非那么有效,这在专科层次的学校中表现更为明显。[4]其实像体育、艺术类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更差。不难想象,在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公共英语课堂上推行交际法教学,其效果很难如意。笔者在公共外语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全英文授课根本行不通,如果不辅助母语讲解,学生听课根本听不懂,达不到学习效果;假若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之类的交际活动,敢参与者寥寥无几,即使有敢参与的,也由于发音不清晰或交际不流畅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于是笔者进行了反思:大学英语教学仍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仍须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正是语法翻译法教学的强项。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英语三级或四级英语考试,要想通过这样的考试,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和扎实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交际法教学很难胜任这一任务,因为交际法注重的是口头表达,强调语言运用的流畅性先于准确性;交际法基本把母语排斥在外,但是“母语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语言,学习者要努力掌握语言,语法系统学习就必不可少”[5]。就迁移理论而言,母语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迁移作用不容忽视,而且缺乏语法基础知识不但阻碍了许多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更限制了他们自学英语的能力。
这样就出现了翻译法教学的回归。但回归后的语法翻译法已经不是传统语法翻译法的简单重复,而是提取了传统翻译法和交际法中的有效成分,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和翻译能力,又培养了其交际能力。正如候赛因所言:翻译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又倒回了传统的语法翻译,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技巧、手段,是对交际法的补充。[6]候赛因把回归后的翻译法的应用原则归结为:学生应最大限度地接触目的语;在课堂上母语应被巧妙地运用;教师应提供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的语境;用于翻译的材料应真实且具有时代性;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为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中既要求学生具备“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语法能力”及“翻译能力”。[7]
三、结束语
对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来说,要着重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重点培养读写能力,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在大学阶段如果仍然强调培养听说能力,不但会偏离外语教育的总体目标,而且会导致“费时低效”。学习外语的目的在于应用,语法是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前提之一。语法学习好了,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就提高了,准确性会促进流利性。同时,翻译能力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奈达就曾指出:“翻译既交际”[8]。一个翻译能力强的人,也是交际能力强的人。我们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因而外语是学得非习得,读写是学得即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翻译法教学历来重视读写。为此,毫沃特呼吁:在没有任何可信服的理由之下,翻译被人们弃置已久,现在应是人们重新审视它的时候了。[9]其实,国外一直都比较重视翻译,提倡使用母语,因为外语学习离不开两种文化的对照、迁移和跨文化的交流。广大公共英语课教师,不应迷信所谓时髦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博取多种教学法的长处,并把它们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1]Richards,J.C.,&Rodgers,T.Approaches and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A Discription and Analysis[M]. Cambidge:Cambidge university pres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press,2008:45.
[2]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61.
[3]张绍杰.全球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9-12.
[4]王建华.浅议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3):32.
[5]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38.
[6]Husain,k.Translation in the ESL Classroom:Emerging Tren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1994,(1):115 -130.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
[8]方梦芝.译学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89.
[9]Howatt,A.P.R.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92.
Public English Teach ing and the Rational Re-employment of Translation Method
Since the 1980s,communicative approach,which is welcomed by ou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has gradually replaced translation method.But it turned out that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bore little fruits as a result of non-English-major learners’uneven English competence.So the change took place from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back to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re-employed translation method is not onl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method,also integrates the positive element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therefore i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learners’language learning competence.
translation method;communicative approach;public English
HU Yu-li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eze University,Heze Shandong 2740215,China)
book=7,ebook=320
G642.4 文献识别码:A
1673-2103(2010)04-0090-03
2010-06-15
胡玉莲(1969-),女,山东定陶人,菏泽学院外国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