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黑白木刻艺术创作

2010-08-15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木刻版画艺术

杨 明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浅谈黑白木刻艺术创作

杨 明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在梳理黑白木刻艺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探究了当代黑白木刻艺术的特点及创作规律。

黑白木刻;发展;特点;规律

一、黑白木刻艺术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国家,据文献及考古发现:雕版印刷大约起始于唐代,印刷术使人们通过便捷的方式大量刻印书籍,加速了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和普及。雕版印刷早期主要是在普通民众中流行,用以印刷佛经、佛像、历书、字书等日用书籍。

人们非常重视视觉形象的感染作用和识别功能,版画创作早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的手段,尤其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下层人民,图像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据考我国最早的木刻版画是唐咸通九年 (公元 868年)印刷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扉页画。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年代记载的印本书,而卷首所印的《说法图》描绘了释迦牟尼在祗树园为长老须菩提讲说佛法的场面。在高 24宽 28厘米的画面上,以饱满而平谨的构图井井有条地刻画了二十余个不同身份的形象,对花砖、树木等环境描绘也都一丝不苟,印刷清晰明快,刻印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是一幅较成熟的古代版画,比欧洲现存最早的木版画《圣克利斯朵夫图》早 555年。唐五代的刻版主要见诸佛教经卷,宋、元以后经、史、集以及各种小说图书也都普遍采用。明朝万历年间,木刻版画发展到鼎盛时期,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以民间印刷的套色木版年画,成对的门神画等形式广布于全国城乡的家家户户,其发行量非常大,影响深远,直到解放后还有一定的市场。90年代还比较盛行,如:天津的杨柳青、江苏桃花坞、河北武强、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门神画的印制基地,现在都被国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起来,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制木刻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而创作木刻从 19世纪初 30年代才真正兴起,至今不过 70余年,其中鲁迅先生是中国木刻版画复兴的重要人物。1931年 8月 17日至 22日,鲁迅先生在上海北四路日语学校教室,主办木刻讲习会,邀请他的日本朋友内山嘉吉为中国木刻青年讲授木刻技法,鲁迅先生亲任翻译。他自费从国外买版画原作回来让大家学习,还出书介绍版画,请专家讲课,组织木刻青年举办版画展等系列活动,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新兴木刻运动”。鲁迅先生介绍欧洲版画,组织青年学习木刻和提倡新兴木刻运动,目的很明确,将欧洲的版画有选择地拿来,然后为中国新兴木刻所用,最终将木刻作为有力的武器向敌人进击,并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部分木刻家投奔延安和解放区,一部分则撤退大西南。出现了江丰、古元、彦涵、力群有代表性的木刻版画家。除了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外,还不间断地同国民党顽固势力作斗争。解放前十年木刻进入了大发展时期,木刻家们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生活和对敌斗争情况的美术作品,使黑白木刻创作的形式风格逐渐具备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木刻运动进入了一个更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专业和业余创作队伍日益壮大,木刻成为整个美术事业中最普及、最有群众性的画种之一。

现代中国版画曾以黑白木刻为主体,后来在时代背景不断更迭的推动下,成为当今绘画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画种之一。黑白木刻打开封闭性锁链,放下新兴木刻深厚经验的沉重包袱,依照艺术规律,轻松自如地登上新的旅程,向着黑白木刻的更高目标攀登。黑白木刻正在寻找自我生存之路,同时也在一步步地走出困境,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当世界各国黑白木刻日渐萎缩处于低潮时,我国黑白木刻仍是上升趋势,思维活跃,充满生命力,新人辈出,令人欣喜。

在举办的全国版画展评奖中,黑白木刻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第十届版画展中,黑白木刻《国耻篇——读中国近代史有感》荣获金奖;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中,黑白版画《大江春秋》名列榜首;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中,黑白木刻《惊弓之鸟》一举夺魁;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中,黑白版画《生命的主题》仍保持领先地位。黑白版画在艺术创作的长河中,在不但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代同行。

二、当代黑白木刻的特点及创作规律

(一)黑白木刻的特性 木刻版画是造型艺术中工具性较强的画种之一。其特点是经过以刀雕版并经印刷而创造出艺术作品。它以木版为物质手段并以反映现实的特有角度,适应着人民的审美需要,充分发挥木板刻印痕迹独有的特点,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今天,黑白木刻艺术仍然有着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黑白木刻具备其它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独特的表现魅力。这正是木刻艺术语言的本质内核,木刻版画的质感、重复性是其它画种不可比的。

艺术家可通过具有个性特点的知觉,选择方式和选择性的抽象,传达和表露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说,艺术家的创造性正体现在自由选择和抽象的独特方式上。

黑白木刻以黑白构成基调与感情。主要是黑与白概念的形成及感情联系,画面黑白构成基调的不同形态,黑、白、灰的不同比例,对感情传导的影响,渐变与突变的运用与感情表达的关系等等,体现自我内在的特性,使自己形式感受能力得以强化。正是因为黑白木刻利用了黑白两极色的概括对比优势,故而在客观物象造型上充满的各种对立因素中,采取的是揭示矛盾的艺术方法,重点抓取对象的本质特征,大胆省略细节,使画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其强烈、醒目、情感丰富的艺术特色。

木刻艺术家仅用几把有限的刻刀,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的表现空间,这种创造将是无限的。正如高明的音乐家仅有七个音符,却可以无限地创造出新的辉煌的乐章。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创造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和可能性。

(二)黑白木刻的创新追求 首先,要注意突出个性勿忘根。艺术创作是个性化的劳动,所谓个性化,正是艺术家对艺术与人生体验的深层次思考后的一种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艺术家的一种偏爱和个人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格。黑白木刻在创作中应注重突出个性,走自己的路。首先要认识木刻材质制作过程的特殊性,并融入自己对此种特殊性的独立思考,有意识地、主动地放大和强化刀痕的独特效果,再将其转化为构建作品的独立艺术语汇。同时在运用中始终保持黑白木刻的特殊性,牢记黑白木刻是版画艺术之根。

其次,重在黑白之间求变化。中国画中将墨色分为焦、浓、淡、干、湿五种,谓“墨分五色 ”,它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层次。黑白木刻以黑色为主,其色无浓淡之分,全靠点与线、疏密聚散构成不同色值的灰度,不同的点和线的组合创造出黑白木刻的色彩变化,产生画面黑、白、灰的效果,形成丰富的节奏变化,达到特有的艺术效果。我喜欢追求中间色调,有意削弱黑白之间的对比,致力于灰色的丰富变化,而色值相同、由不同刀法组合形成的灰色,也会给人视觉上微妙的色彩变化感受,使整个画面构图十分饱和。刻刀以三角刀为主,力图在刻的过程中去把握点、线的微妙变化。三角刀刻线锋利、敏锐,刻划动作果断、有力,这样有意识地把自己限制在中间色调的表现上。这种灰调的黑白木刻给人以温馨、丰富、充实之感,既统一又有变化,表现了真情实感,提高了艺术境界。

第三,坚持学习传统再创新。华裔艺术家姚庆章先生说:“乡土不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现代更不是西方的专利。”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主要是精神上、文化上的,也是本质上的,如果僵化地以某种教条和模式来维护民族精神,反倒是对传统的亵渎。我们的作品应借鉴学习和吸收中国古代木刻传统艺术和民间美术的营养。这正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和传统艺术本质进行研究思考的结果,对民族民间的学习借鉴不能停留在模仿和表层的“还原”,重要在于本质精神的把握,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站到时代的历史的高度去思考、认识,才能去发展、创新。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吸取传统艺术精华,不断提炼、创造,运用丰富的技法去充分表现,使版画创作艺术更贴近生活,并高于生活。要想拓展版画的空间,提高版画语言表现力,就要用现代思维和现代审美需求去探寻其发展规律。传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实践经验。我们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在外来文化以及传统与现代观念的撞击中,寻找中国特色的造型艺术的多种样式。

J292.41

A

1003-8078(2010)02-082-02

2010-03-02

杨 明 (1957-),男,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吉兵

猜你喜欢

木刻版画艺术
版画作品选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纸的艺术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