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学期研究型读书实践活动初探
2010-08-15赵风云刘丽芳
赵风云,刘丽芳
(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精神,很多大学纷纷进行教学改革,在扎实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短学期”教学形式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短学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许多大学利用“短学期”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开设课时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组织各类专业性和技能性比赛,缩短了理论教学学时,增加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自我发展空间,解决了普通教学中实践课程不足的问题。
短学期是我院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身心素质进行综合培养和训练的教学形式。我院的短学期安排在每个单学期的前两周和双学期的后两周。我们结合英语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写读书报告、话剧表演、课件制作、词汇学习等活动作为我院学生短学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读书实践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抱怨费时多、收效小,部分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提出取消该项活动。鉴于此,探寻有效、实用、学生乐于参加的读书实践活动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话题。如何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笔者试着采用吴宗杰倡导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实施“研究型读书实践活动”。
1 研究型读书实践活动
研究型读书实践活动就是使教师和学生都进入一种对周围世界、对事与物、对自己的探索状态、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248-309研究型读书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答案,它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使他们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调动所有知识和人生经验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思维活动,进行知识技能、思维技能、活动技能创新开始。
实现上述教育视野的途径主要通过话题学习。话题可以是学生的一个兴趣点、一个梦想、一个正在思考的问题、一个特长、一个想探索的领域……,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话题、查阅资料、准备话题报告、课堂演示、反思总结。
1.1 确定话题
确定话题是研究的第一步。但一开始,学生对什么是话题,怎样确定话题并不是很清楚,不知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活。研究活动伊始,笔者引导他们说:你对哪些主题感兴趣,比如教育、经济、恋爱、职业等,它对你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会带来哪些帮助。经过提示,全班同学很快确定了4 个大主题,有文学、教育、文化、饮食,然后又分成 7个小组围绕大主题确定 7个自己想研究的小话题:文学赏析、我理想的大学、美国文化、美国电影、音乐、美食、养生。因为是同学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又是小组成员通过协商提出来的,所以行动起来非常主动,有的甚至是通宵达旦,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坚信这样一个理念:我们的话题将是全班共同分享的学习活动。下面提供一段展现教师组织下确定话题的对话:
小组5:我们想研究中西方认知方式的差异。
教师:你们为什么对这个感兴趣啊?
小组5:因为我们平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发现中西方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不同,非常好奇,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发现因认知方式不同而在同学当中引起矛盾。
教师:好啊!值得研究,说不定你们一不留神会成为第二个亚里斯多德呢。
小组1:我们想研究养生。
教师:哦?怎么对此感兴趣呢?
小组1:我们想让自己变的更漂亮,让家人更健康、更长寿。
教师:不错,愿你们如愿以偿。
从上面两段师生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确定他们的话题时都隐含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理想和热情。当学生学习的东西与他们的理想、生活世界相联系后,他们自身的潜力就能得到挖掘,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心灵需要、情感、思维和知识内涵就能同时得到关注。[2]182-232
1.2 查阅资料
资料查阅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被激活的过程。学生按照自己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查阅,分工合作,如小组3的话题是我理想的大学。小组7个成员分别收集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搜集的内容和视频包括该校的校训、理念、图书馆、食堂、宿舍、活动以及该校的名人。查阅资料过程是一个对英文资料展开不同形式的阅读过程,对文章中出现的生词或难句可以省略不管。学生在确定使用某个资料以前他们必须对该资料进行浏览性阅读,从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图书馆找不到,他们就会去因特网,因特网找不到他们就会找老师或其他同学求助,如果实在找不到他们又可以一起共同协商来解决困难。下面记录小组3查阅资料经历:
今天上午 8点图书馆一开门,我们小组第一个冲进图书馆,直奔英文资料室。谁知到了那里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太多我们想要的资料,更没有找到视频资料。随即,我们又到一楼电子图书室,分别寻找自己所需。有的同学虽然找到了,但不知如何下载,更不知道如何截取视频,于是我们当中的“高手”就一展风采,当场搞定。同学们小声击掌欢呼,庆祝胜利。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查阅资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要么资料不全,要么生词太多看不懂,要么不会操作。但不管遇到哪一种困难,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历,至少他们发现了自己某方面的不足,因为查阅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思考、实践过程。小组一起查阅更是思维碰撞、被激活的过程,因为它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学生与周围事物互动来实现的,他们在查阅过程中通过讨论来分享和理解资料的意义和作用。
1.3 准备话题报告
准备话题报告通常要经历阅读话题材料、编辑话题材料、写出口头报告三个过程。
阅读话题材料:学生选来的材料可谓是五花八门,内容繁多,必须经过反复阅读后才能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才能对话题的意义进行深入地挖掘。这就需要把“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他们需要把和主题关联度不高的内容删去,把有关的内容剪辑下来,把难懂的单词和句子设法搞懂,整理出一个初步的“话题大纲”,为下一步“深加工阅读(深加工阅读是一种为理解、为知识、为研究、为思维整理而阅读的阅读过程)”做准备。
编辑话题材料:为了使学生收集到的话题材料得到充分利用,使全班同学较好地了解该话题的内容,每个小组都必须都编辑出一份话题材料。材料的页数不限,可长可短,对于难懂的句子可以用汉语解释。编辑好的话题材料由学生自己拿到文印室装订、复印,然后在话题报告前发给同学和老师手里,以便他们提前阅读,提出意见。为了使编辑好的话题材料具有可看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些参考标准,如编辑好话题材料应该有封面、小组成员的名字、目录、选题理由、具体内容、评论、让同学讨论的思考题。文字要易懂等。
课件制作:课件是学生用来直观地展现他们话题内容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学生发展多媒体英语技能的一种实践途径。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之前接触电脑较少而出现操作障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制作,因为只要班里有一位学生知道课件制作方式,其他同学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他们的“老师”就在他们的中间。
1.4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就是要求学生用英语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他们研究成果呈现给大家。课堂展示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名字、选题理由、具体内容、评论、让同学讨论的思考题。课堂展示方式可以是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也可以是小组每个成员各展示一部分,我们更倾向后者。展示的程序按事先编好的 7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活动主要由以下几个程序组成:第一,话题报告。第二,全班讨论。第三,师生评价。下面是小组5展示内容:
Thought of round pattern and Thought of straight line
■ Chinese people’s thought of round pattern leads to spiral structure in Chinese .That is Chinese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directly instead of speaking what they want out .
■ On the contrary, westerners think that directly expressing is better than indirectly expressing when talking and writing.
从上述这段话中,我们发现小组5通过《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水浒传》和《红与黑》的对比,阐释出中西方认知方式的不同以及造成不同的原因。除此之外,他们还运用半杯水理论导出在日常生活中因人们经历不同、看问题视角不同而形成不同认知方式的道理,并建议大家要积极的理解问题、思考问题。
全班讨论:讨论是研究型读书实践活动的关键,它会激发学生的思想,对其它学习活动产生影响。报告结束后,全班分组讨论,有持相同意见、有持反对意见、有结合自身经历谈认知不同的。同学们兴趣盎然,滔滔不绝。
1.5 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就是学生和教师对整个研究过程从选题、内容、思想深度、语言表达、课件制作、实用价值、报告效果、讨论等进行全面的反思和评价。通过反思总结,便于大家及时发现问题,看到成绩,提出改进意见,设计新一轮学习方案。反思由各组代表或个人谈他们经历了哪些学习活动、有哪些收获、尚存哪些问题、有哪些改进措施。之后,再由 7个小组长组成的评委按照大家自己制定的评分标准给每个小组和成员打分。
反思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过程。在反思总结过程中,同学们激动的畅谈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牛原舒同学说道:“短学期的收获真是太大了!以前看似简单的东西,自己动起手来才知道有多难。我们的课任老师把课件做得那么丰富多彩,我们还经常吹毛求疵,现在真想对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
闫丽同学说:“以前我不喜欢读名著,觉得好无聊。可是在短学期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喜欢听,于是我在网上下载了《简爱》,把它听完,然后又从图书馆借到那本书,边听边读,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喜欢上名著,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我,不仅让我提高了听力水平,还实现了读名著的愿望。我打算以后就用这个方法读一些名著”。
李一姣说:“本次的短期使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学会了合作、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探索过程,我想它对我今后一生都会有影响的”。
张书敬、柳学莎说:“通过‘我理想大学’的展示使我了解到我梦寐以求的北大的风采,更重要的是它对我的心灵有了很深的触动,我会加倍努力去实现我心中的梦想!我也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2 启示
为期十天的短学期圆满结束了,然而参与研究型读书实践活动同学和老师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实践证明,该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了探究欲望,点燃了理想之火,还学会了课件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由此,我们总结出要想达到上述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空间
在研究型读书实践活动中,要使学生享有发展自己兴趣的足够空间。学生只有有了足够的空间,他们作为自然属性的最佳发展境界才能得以实现,才能拓展他们的好奇心。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域是在学生的兴趣里面,而不是在教师的想象或那些宏大的叙述里面。[2]182-232只有学生的兴趣得到发展以后,他们才能从兴趣转入对世界事务、对自己、对自然的关注。
2.2 激活
教师要让学生把他们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兴趣、生活经历、梦想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型学习激活起来,使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当生活和学习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以后,读书学习就会变得既快乐又富有挑战”。[3]175-181
2.3 展现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场合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或学习作品展现出来,使他们不成熟的思想、概念变得成熟起来;使他们的读书效果更加高效;使他们实践能力更趋成熟;使他们英语运用能力更快接近目标语的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Cochran-Smith, M. & Lytle, S. L. Relationships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eacher learning in communities[J].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1999, 24(1).
[2]吴宗杰,黄爱凤. 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3]Little, D. 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dependence of lea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 [J]. System, 1995,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