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历史文化根脉 构邯郸文化大系——评董海林、李广主编的《邯郸文化脉系》
2010-08-15周振国
周振国
(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2)
邯郸是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这座城市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榖梁传》中,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灿烂的赵文化,产生了许多成语典故和美好的传说,如“黄梁梦”、“将相和”、“完璧归赵”、“毛遂自荐”、“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邯郸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挖掘、整理历史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功在当今、惠及子孙的事业。需要有一批热爱邯郸和邯郸历史文化的人矢志不渝地探索和不畏艰辛地付出。董海林和李广先生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们主编的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邯郸文化脉系》一书,是邯郸历史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既是一幅展示邯郸历史文化的长卷,也是一部颇有特色的研究地方文化史的力作。
我把《邯郸文化脉系》定位为研究地方文化史的原因有二。首先,从书名来看,它是脉系。所谓脉系就是要追根溯源,理清邯郸几千年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其次,从体例来看,本书尽管采用了专题研究的方式,不像一般的通史或者断代史,但其内容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排列的,特别是前12篇,很明显的是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的。
我认为,《邯郸文化脉系》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框架的系统性。本书从邯郸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15类文化形态(包括文化现象、文化的物质性遗存和精神性遗存等),系统构建了邯郸文化的内涵体系。二是本书对每一种文化形态的阐述都具有系统性。15位作者在揭示某种文化形态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社会环境及背景时,在阐明某种文化形态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时,对其传承的系统性都已经注意到并有所表现。比如:对新石器时期形成的女娲文化、磁山文化、先商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对赵文化形成的渊源关系,作者都做了挖掘和阐述;对赵文化在西汉以后对其它文化形态形成发展的影响也做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探讨。
第二,开拓性。所谓开拓性,就是在研究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创新。首先,本书的开拓性表现在对邯郸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特别是将邯郸地区考古发现的先商文化的物质形态的遗存概括为邯郸的先商文化这一重要概念,赋予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作者系统的研究和阐述不仅拓展了赵文化的历史渊源,而且添补了赵文化形成之前大约500年的历史文化研究空白。第二,突破已有的认识框架,开拓了邯郸历史文化研究的新视域。比如,把太极文化和广府文化分开论述,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冲破了以往认为太极文化和广府文化仅仅是包容关系的思维框架,研究的深度也有提升。第三,本书充分运用了新的考古资料或学术研究成果,对资料作出了新的解读。比如女娲文化篇对娲皇宫造建的年代从“北齐说”改变为“汉代说”,作出了一个新的推断,并对这种推断作了新的解读,解读的基础不仅有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而且有其它典籍考证做为佐证。
第三,可读性。作为一部学术性和普及性兼有的著作,主编者在策划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读者群的定位,读者不仅仅限于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者,而且面向更宽的读者群,特别是面向青年学生,可读性强是本书的生命力之所在。全书15个专题文章,作者们在语言的使用上力避过分专业化,在叙说上力求通俗易懂,有的篇章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有的篇章还有一种明显的散文风格。比如:梦文化篇,作者笔触细腻,文字优美。可读性使这本书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本珍贵的资料和参考成果,也为更多的青年学生学习邯郸历史提供了好的读本。
总的来说,本书是邯郸历史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所谓阶段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本书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二是本书是深入研究邯郸历史文化的基础,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和起点。
当然,邯郸文化源远流长,关于邯郸文化脉系的研究任务还很重,深入研究的空间还很广,路程还很远,题目还很多。
一是邯郸文化脉系的整体构建。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赵文化为主体做前伸后延,这方面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在进一步探讨中予以深化。
二是邯郸文化脉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整个脉系中的位置。海林同志在他的绪论中已经做了概括性的阐述,需要进一步的发挥。要分清什么是邯郸文化的根,什么是邯郸文化的干和枝,根、干、枝,要分清楚。
三是邯郸文化特别是赵文化作为燕赵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燕赵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和所做的贡献。这里,要注重对相同形态的地域文化作比较研究。比如运河文化,涵盖了江苏、河北、山东、北京等省市,各个地方的运河文化有共同点,也有特殊点,需要做比较研究。前两年我到临清、聊城专门考察了一下运河文化,那里的运河文化物质性遗存比邯郸要多,资料也比邯郸丰富。单从精神遗存来看,它产生过鸿篇巨著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再比如全国各地的女娲文化、河南的紫山文化和太极文化等,要通过比较研究来阐述邯郸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儒家文化的推动,作出了哪些贡献。
四是邯郸文化所蕴含的或者说所承载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挖掘。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命脉。没有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没有灵魂,就不可能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民族精神首位的是爱国主义,还有《易经》里讲到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邯郸文化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应当在各种邯郸文化形态中一以贯之,决定着邯郸文化发展的走向,是邯郸文化基本的命脉和根。本书赵文化篇的作者对此已经做了初步的论证,从五个方面揭示了赵文化的文化精神及蕴含的文化价值、民族精神等。但是,这五方面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个人认为,“自强不息、开放包容”在邯郸文化中是以一贯之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邯郸地域条件下的最集中反映。邯郸文化、赵文化本身就是包容的产物,这点在南北朝时期也非常明显,游牧文化、农耕文明得到了融合,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碰撞,相互吸收,取长补短。邯郸文化的包容性在地方文化中非常突出。
五是对杰出历史人物的研究。邯郸文化固然是邯郸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创造,但是,杰出的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等等,他们的著作、思想对邯郸文化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他们的著作、思想、生平进行深入研究是研究邯郸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六是深入研究邯郸文化要与研究成果的转化相结合。当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更加密切,各地党委政府都在千方百计做好文化这张牌,今后要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比如:研究成果如何跟传统教育、精神文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可以跟旅游景点、旅游规划结合起来,可以跟动漫、影视结合起来,可以跟其它文艺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使研究成果从书斋走向社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邯郸文化脉系》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邯郸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凝聚着主编者和作者们的开创性的劳动,反映出他们热爱地方文化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我们有理由期待有更多的优秀研究成果不断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