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贵在创新

2010-08-15监利县教育局局长余新洲

湖北教育 2010年11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空巢支教

◎/监利县教育局局长 余新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贵在创新

◎/监利县教育局局长 余新洲

监利县是一个有近15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7万,县财政收入不足3亿,更是一个教育大县、财政穷县,如何推进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布局调整思路,优化农村学校布局

2008年秋季开学前,全县有初中学校67所,小学453所,由于生源不断减少,学校规模不断萎缩。县教育局按照每1.5万人左右办一所小学、每3至4万人办一所初中的规模,采取“并”“改”“撤”等方式,优化农村学校布局,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积极稳妥“并”。针对少部分乡镇及原管理区所在地既有初中又有小学,且生源不足的现实,县教育局加大初中、小学的合并力度,创办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截至目前,全县已合并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校舍、师资等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运行情况良好。今后2至3年内,将合并初中、小学各7所,共创办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实事求是“改”。全县初中学生从高峰期的10万人以上降至目前的7万余人,全县原管理区所在地初中生源大幅度减少,师资、校舍等资源闲置。对此,全县从实际出发,将这类初中改办寄宿制小学,停止招收初中学生,发挥其原有寄宿条件及师资优势,将周边村小中高年级学生迁入这些学校学习,并面向周边村招收小学生。目前,全县有12所由原管理区所在地的初中改建的寄宿制小学。根据生源逐年递减的趋势,计划再用2至3年时间,将17所原管理区所在地初中改为寄宿制小学。

因势利导“撤”。近年来,由于农村通村公路快速发展,农村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许多农村家长纷纷将子女送到乡镇中心小学、区域内中心小学学习,一些村小和教学点不能为继。县教育局因势利导,利用暑假、寒假大力开展布局调整。2008年暑假以来,全县共撤除村小(教学点)124所(个)。

创新教师配置思路,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差距

教师资源始终是教育资源中最基础、最活跃的资源。全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牢牢抓住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放松,不断创新教师配置思路,将教师引导到农村学校,着力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差距。

激励政策向农村倾斜。为鼓励农村教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充分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2009年以来,县教育局在制定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政策时,向农村教师倾斜,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一是职称指标向农村教师倾斜。在2009年教师职称评审中,全县中、高级职称指标分配农村学校的,占指标总数的80%。二是绩效工资向农村教师倾斜。2009年,全县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中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农村教师比县城教师绩效工资高8%-12%,其中在村小工作的高12%,在原管理区所在地学校工作的高10%,在乡镇中小学工作的高8%。三是表彰奖励向农村教师倾斜。2009年教师节前,全县共表彰农村教师214名,占表彰名额的75.9%,其中推荐省及以上表彰的6名,农村教师5名。

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2008年8月,县教育局制订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实施方案》。为鼓励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全县对支教教师及其派出学校和接收学校实行专项奖励和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0元,其中5000元作为个人专项奖励,1000元作为支教教师的交通补贴,其余4000元用于接收学校解决支教教师的住宿、生活及管理等方面的支出。两年来,全县已从城区学校选派教师320人次到农村学校支教,接受支教教师的乡镇占全县乡镇的80%以上。支教教师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支教教师的19%,学校干部占支教教师的13%。

新增教师向农村派遣。近年来,全县教师补充主要是省派资教生。2005年以来,全县累计签约引进省资教生190人,全部派遣到农村具有教师食宿条件的初中学校任教,深受学校欢迎。目前,经资教生本人申请,县编委批准同意留任的有38人,其中提拔到校级领导岗位的有2人。

创新关爱工程思路,加大弱势学生帮教力度

为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全县创新关爱工程工作思路,加大对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帮教力度。

关爱“空巢”学生。近年来,全县依托“六大”平台,不断深化关爱“空巢”学生工程。一是开通家长热线电话,让远在他乡的家长与学生直接对话交流,让学生家长快捷地了解子女学习情况。二是结成“一对一”的对子,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及社会人士确定1至3名结对学生,并在思想上予以疏导,学习上予以辅导,生活上予以关心,让领导、教师做“临时爸爸”“临时妈妈”,使学生“巢”空爱不空。三是每周组织一次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四是每周开展一次文体活动,面向“空巢”学生开放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等活动场所,组织住校“空巢”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五是为“空巢”学生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方便在外家长汇款,引导学生合理理财、勤俭节约。六是每学期表彰一批优秀的“空巢”学生。

建设寄宿制学校。为切实解决农村贫困学生入学问题,2008年以来,全县加大对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的寄宿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设力度,先后新建学生公寓17栋,学生食堂1个,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700万元。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全县还分别指定城区的江城中学、师范附小、新华小学为农民工子女寄读学校,同时,拨出专款为县江城中学、容城镇新华小学修建学生公寓,解决了城区部分下岗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寄宿问题。为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09年,全县发放农村贫困生生活补助866.2万元,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子女生活补助50.8万元。

关爱特殊儿童。为确保聋哑、智障等各类特殊儿童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全县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大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2009年以来,抓住“助残日”契机,在全县教育系统大力开展向特殊学校、特校学生定向捐赠等扶残助残活动,给特殊儿童特别关爱,两年共向特殊教育学校捐款60万元以上。二是加大对特殊学校的政策支持。2008年以来,在对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寄宿生生活补助等专项拨款中,生均经费按普通学校生均经费的2倍以上标准进行拨付。三是积极建议县委、县政府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资金和康复中心建设资金整合,实现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整体搬迁,彻底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共享优质教育。

创新学校管理思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终目标就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县不断创新学校管理思路,大力推进“四风”建设,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打造“一校四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推进“四风”建设。近年来,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校风、教风、学风、考风暴露出诸多问题。针对当前各学校“四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四风”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整治校风、端正教风、严肃考风、优化学风”。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全县中小学正呈现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今年中考、高考首次实现零违纪,受到省市巡视组的充分肯定,社会反响良好。

切实优化内部管理。为切实优化学校内部管理,经过近半年的调研、起草、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今年5月上旬,正式印发了《监利县中小学管理规范》(试行)。对学校德育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使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着力打造“一校四园”。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全县着力为各所义务教育学校制定明确的目标,即建设标准化学校,打造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信息校园。

(责任编辑 肖昌斌)

人物 红烛典范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空巢支教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