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信息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2010-08-15李泳璋

贺州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译文汉语语言

李泳璋

(贺州学院 学工处,广西 贺州 542800)

论文化信息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李泳璋

(贺州学院 学工处,广西 贺州 542800)

翻译是语言与文化的交汇场域,既是语言间的转换,也是文化间交流活动。文化信息涉及历史、风俗习惯、宗教、思维方式等社会各个方面。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文所要传达的意义、形成及风格。文章主要从物质文化信息、风俗制度和语言心理三个层面探讨文化信息对翻译的影响,以凸显语言与文化信息的密切关联。

文化信息;翻译;风俗制度;语言心理

前 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还涉及文化问题。一般说来,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1]P101。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知识、经验、信仰、价值、态度、等级、宗教以及时空观念的总和。它涵盖的面很广,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深受文化的影响。翻译是两种语际间的转换,是文化间的交流,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即译入语)表达出来,使其思想、文化内涵大致相同。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语言本身及有关因素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翻译也就不可避免受到文化的影响。文章主要从物质文化信息、风俗制度、及语言心理三个层面分析文化信息对翻译的影响。从而使译者深刻了解双语的文化差异,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避免错译、误译,使翻译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一、物质形态层面文化信息对翻译的影响

不同的民族使用的文化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翻译有着巨大的影响。译者若缺失这种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导致生译、硬译,很难准确传达原文义。这种文化的影响在许多鲜明的文化背景以及一些历史典故、习语上得以体现。

(一)鲜明的文化背景

文本材料的物质文化信息影响翻译的结果。比如:

例一:原文:I am not Lincoln,I am Ford.

译文一:我不是林肯,我是福特。

译文二:我不是林肯,我是福特,我代表着美国大多数普通选民的利益,而不代表少数富人的利益。

该原文是美国总统福特Gerald.R.Ford竞选演讲中感动了无数选民的一句话。当时的美国是汽车大国,这里的“Lincoln”和“Ford”不仅仅指林肯与福特,更主要的是指汽车品牌。“Lincoln”豪华车,是富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Ford”则是大众化汽车的代名词。这句话的巧妙表达迎合了多数人的意愿,因此把福特推上了总统宝座。这就是历史背景赋予语言的一种独特的含意。

例二:原文: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necessarily out.

译文一: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

译文二: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站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有些译者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信息而误译,即译文一,而不知其寓意译文二[2]。

(二)历史典故、习语

英语有一习语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Waterloo(滑铁卢)原指比利时中部一座无名小城,因1815年拿破仑在此战败而闻名于世。Waterloo一词就成为“惨败”和“毁灭”等悲剧性结局的代名词。不了解这一点,就很难理解“meet one’s Waterloo”的真实含义。故电影“Waterloo Bridge”就译成了《魂断蓝桥》,而不是《滑铁卢大桥》,因前者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借用中国历史上另一幕著名爱情悲剧,凸显其悲剧主题,成为中国观众的至爱。不了解waterloo历史含义就是无法译得如此经典

的[3]。

英语中类似的习语不少:

例三: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

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 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

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

翻译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而要从其深层的物质形态层面的文化信息入手,基于其文化深层意义去翻译。因此,物质形态层面文化信息是翻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

二、风俗制度层面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每种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其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其特定的风俗制度。而语言就是其风俗制度的镜子,直接反映射出其真正蕴涵。翻译中若能正确处理同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习俗中的含义差异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以红色、龙、狗三个概念进行分析。

(一)红色与“red”

汉语的“红色”通常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红颜色”,但它们各自的文化含义却大异其趣:汉语中红色是吉祥、如意、喜庆的象征,代表热情、奔放、艳丽、团结。故中国办喜事都爱用红色。而且与“红”搭配的词大多为褒义,如“红火”、“红利”、“红娘”等等。

而英语中的红色(red)则往往与贬意相关:

例四:

1.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如

1 )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暴统治;

2 )red revenge血腥复仇;

3 )red battle血战。

2.“red”还象征激进、暴力。如

1 )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进的政治运动;

2 )a 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

3 )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活动。

3.“red”也象征危险、紧张。如

1 )red alert:空袭报警;

2 )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

3 )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

4.“red”还象征着放荡、淫秽。如

1 )a red waste of his youth他那因放荡而浪费的青春;

2 )a red light district花街柳巷(红灯区);

3 )Is she really so red as she is painted?难到她真的象人们所描绘的那样放荡吗?

(二)龙与“dragon”

例五:望子成龙

译文Ⅰ:to hope that one will become a dragon

译文Ⅱ:to hope that one will become somebody

译文Ⅲ:to hope that one will become a bright future

对于汉语读者来说,译文Ⅰ当然是最理想的译文了,因为在汉语语言文化中,龙是“高贵、庄严”的象征。而对广大英语读者来说,译文Ⅱ、Ⅲ则是可接受的译文。因为在英语中,“dragon”一词的文化意义是“怪物”、“魔鬼”,并带有凶残的含意[4]P33-34。

(三)狗与“dog”

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在汉语语言文化中有深刻烙印:“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英语国家,狗则成了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习语中狗往往是褒义词:

例六: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sick as a dog形容人“病得厉害”。

dog-tired是“累极了”。

结论:不同的风俗制度下同一概念有不同的文化蕴涵,折射出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为了尽量减少文化障碍,译者应熟悉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兼顾目标语与接受语风俗制度层面文化信息差异,恰当选择归化或异化策略。

三、心理活动层面文化信息对翻译的影响

心理活动层面的文化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的,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与物质形态层和制度习俗层相比处于更深层次。

(一)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心理活动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不同,体现到思维习惯、语言表达形式及词汇意象各含义也会各具特色。基督文化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我国影响深远的则是佛教文化。例如Hawkers把《红楼梦》中的“阿弥陀佛”竟然译成“God bless my soul”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佛,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大大的削减了中国文化内涵。又如“天诛地灭”这一成语运用“天”、“地”作为最高权利的象征,但它只能适用于深受天道观念影响的中国,故不能用反映基督教信仰的“God”取代[5]P19-20。

译者不能忽略两种文化深层的蕴含及其表现方式,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读者的误解。例如,“the end of the world。”的直译为“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中国人易想到毁灭和死亡。而对基督教文化国家的人来说“世界末日”是伸张正义的时刻。“世界末日”来源于基督教,它表示有朝一日现世将最后终结,所有人都要接受上帝的审判,好人会升入天堂,坏人会进入地狱。故共英文的“the end of the world”相当于中国的俗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在英语中从《圣经》中借用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汇比比皆是。

例七:It’s the kiss of death whenever Tom helps with the cooking.

译文:每当汤姆帮忙做饭时,总是好心做坏事。

the kiss of death与汉语中的“好心做坏事”有何联系呢?这是《圣经》中的一典故:犹大出卖耶稣时以吻耶稣为暗号,让犹太当局把耶稣抓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用the kiss of death(死亡之吻)来指看上去好心,而实际上必然导致失败的行为和事

物[6]。

结论: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语言心理层面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传达两种不同的文化信息,并使读者理解和接收,取决于译者对语言心理层面文化信息的了解程度。

(二)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具体地说他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语言产生的基础,它支配着语言。语言依附与思维,它是思维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共同的思维规律是翻译得以进行的基础。探讨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更好了解语言表达上不同的深层原因,对翻译有着启发和指导作用。翻译过程中,原作与译者的沟通依靠共同的思维规律。思维活动的规律及内容制约着翻译活动的全过程。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翻译有密切的联系[7]。译者在进行英汉之间的翻译时,要越过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障碍,准确把握思维方式间的差异。

1.形象思维VS抽象思维

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东西方思维方式对峙性的显著特征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多样性,汉民族长于形象思维,而西方民族则长于抽象思维。这在语言的表现为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涵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往往有一种“虚”、“泛”、“暗”、“曲”、“隐”的“魅力”,因而便于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8]。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除了在科技及政论文体中,很少使用抽象名词,常常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如

例八:

原文:“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in Britain attach to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

译文:“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国家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proof,importance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汉语中的成语“画饼充饥”用具体的“饼”“饥”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借空想安慰自己”。

2.逻辑思维VS.辩证思维

英语注重逻辑分析,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他是我的一个朋友”,很少说“He’s my a friend”,而“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对其翻译就了然于胸。而汉语缺乏相应的连接词语,通过词序来表达内在逻辑语义关系,句子通常较为简短,汉语则未必如此。另外,英语中较多使用被动语态,而在英汉翻译时常常要将英语的被动语态译为汉语的主动语态,无主句或判断句,尤其是英语的“It is…that“结构。如:“It is said…”(据说),“It is reported…”(据报道)等。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语重悟性和辩证思维。

(三)逆向思维的影响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在英汉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受西方文化习惯的逆向思维的影响,恰当处理好表达方式。

1.受逆向思维的影响,英语中有时先果后因,先求证后假设,先论证后让步,译成汉语时需进行句序的重新调整,以符合汉语思维方式。

例九:

原文:We can gain no lasting peace ifwe approach it with suspicion and mistrusted with fear.

译文:如果我们以怀疑、不信任或者恐惧的心情去寻求和平,那就得不到持久的和平。

2.中英文书信的表达差异:按照中国的传统思维,要向对方索取某样东西,首先是先赞赏以及说一大堆原因(拐弯抹角),最后才提到目的。而西方人却刚好相反,直接了当先说明目的,然后才阐述原因。这就是两种思维差异。

例十:

尊敬的节目主持人:

《你喜欢的歌》节目的忠诚听众已有好几年的历史了。我认为贵台的这两个节目办得非常好。

请让我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一名中学生,今年十八岁,我的家乡是一个边疆小城,文化活动办得也不错。由于我是喜欢学习英语,所以这方面的电台节目比较注意,但是因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节目比较深奥,不适合我学习,所以我一直从贵台的英语节目里得到听力、会话能力训练。这种训练使我受益匪浅。随着课程的难度一步步的提高,我深感没有一本教材,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这个原因,我抽出时间给贵台写这封信,希望能得到一本贵台英语节目教材。教材的费用请来信告知。

另外,我希望得到贵台印制的年历,并祝你们的节目办得更加有趣。

Dear Professor X,

How are you?Please pardon me for bothering you while you are so busy.But there is one thing on which I!need your help.

I am a lover of English,!But for a long time I have not been able to study English systemically. Now I am staying at home on sick leave and it occurred to me that I should take it up seriously.I went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Book Store in our provincial.I went to the English textbook which you edited suits my level.But the store had no tapes.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I get the tapes through mail order and how much I need to pay? Besides,the textbook has only two volumes.Is there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o accompany them?Can I get both the books and the tapes through mail order?

I am almost thirty years old,but learned English only at secondary school.I like it very much and it will be useful for future work..So I want to begin from the beginning and I wonder if the book is right for me.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9]P183-184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思维的差异影响到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了解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助于选择翻译策略,提高译文质量。

结 语

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既重视语言的功能,又突出了文化的制约作用,凸显了文化背景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10]P2。翻译的可译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像历史文化背景、风俗制度、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等等。所以,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便成了译者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有责任的译者,应能准确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必要时运用注释策略,对原文蕴含的文化背景加以说明,对在异族文化中容易产生误解的概念进行必要的澄清,只有在翻译过程中消除或弱化这些影响,才能提高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张 墨.浅谈文化与翻译[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2]蔡丽榕.浅谈初中英语中文化教育的方法[EB/OL].

http://www.cdzx.cn/person/323/list.asp?unid=228,2005-11-14.

[3]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EB/OL].中国教师资源网,2005-05-20.

[4]党金学.翻译中的文化依附矛盾[J].中国翻译,1996(6).

[5]谢建平.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J].中国翻译,2001(5).

[6]易艳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张丽平.英汉思维的差异与翻译[J].内江科技,2005(1).

[8]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9]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4).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on Translation

Li Yongzhang

(Students’Affairs office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Translation is the converging point where it realizes both transitions among languages and cultures.Cultural information involves almost every corner of society,including such as history,customs,thought way,etc..It is impossible to translate successfully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without enough cultural information.Thispaper elucidates the crucial role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in translation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ranslation,custom,linguistic psyche.

Cultural information;Translation;custom;linguistic psyche

H315.9

A

1673-8861(2010)03-0084-05

2010-05-20

李泳璋(1980-),女,广西博白县人,贺州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文化。

猜你喜欢

译文汉语语言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译文摘要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I Like Thinking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