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对隐性课程的利用和调控

2010-08-15苏志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隐性影响课程

盛 园,苏志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论教师对隐性课程的利用和调控

盛 园,苏志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显性课程已经纳入了学校的教学计划,而隐性课程在学生的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从隐性课程的涵义、因素、可操作性、对学生影响的作用效果强度及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和控制隐性课程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课堂教学;隐性课程;情境式教学;可操作性

一、隐性课程的概念、内涵、特征和育人机理

在教学中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不只是各门学科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内容,还包括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因素。开发隐性课程已经成为深化教育的重要途径。隐性课程是学生在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连结的教育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影响的综合,是一种非计划性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

隐性课程是学校中持续不断、无所不在、有形无形的教育资源,包括物质情境(学校建筑、教室布置、教室设备、隐喻的教科书内容)、人际情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气氛、人际关系)和文化情境(治校理念、校训、教师言行、校园文化、评价奖惩、社团活动、实践活动、课堂规则与程序)等。一般来说,隐性课程是无意识的呈现给学生的,非直接地、非预期性的、通过学生无意识反映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这类课程没有一定规范,没有固定的传递模式,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主要反映在态度倾向、情绪情感倾向、意志性格倾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间接性、不确定性、非预期性等特征。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具有认识导向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行为规范功能等,它既能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又能对学生施以消极的影响,阻碍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现代信息理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物质时间微观视野里的基本运动方式之一,是联系物质世界的基本纽带。隐性课程的表达方式正是一种信息的渗透,学生对知识接收方式的方式是一种非认知心理作用。隐性课程与学生之间就是靠这种信息渗透连接起来的。隐性课程潜伏有社会、学校、老师甚至学生自己的各种非正式期望,它负载着这些希望所隐含的信息,并在信息渗透的高度暗示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展开,学生主要是通过非认知心理因素的作用与认知心理成分的激发与反馈获得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负载了隐性课程所需要渗透的信息,使教育活动的主客体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产生一定的联系与微妙的变化,使得学生文化心理层的某些内容得以按照教育者希望的方向改变,这就是隐性课程的育人机理所在[1]。

二、课堂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因素分析

课堂中隐性课程因素涵盖范围很广,几乎涉及课堂的各个层面和课堂中师生的各种言行。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物质环境方面的因素

课堂物质环境不仅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的重要因素,还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课堂物质环境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身心的发展,教室中的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活动。学生人数越多,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每个学生感到其他学生并不都是很亲切的,少数学生会逐渐受到冷落。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堂物质环境虽然是相对静止的物质结构,但却有着广泛的教育学意义,隐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2]。

(二)教师自身的因素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知识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等相互联系,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起着一定的示范作用。在课堂里,教师的人格因素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等对学生产生影响。此外,教师的作风和行为对学生的心理也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管教师意识到与否,对学生总是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学习、作业评价、争论答辩等教学方法,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人际关系层面的因素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进行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程度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反,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学生产生孤独的情感和对学校的消极情感,影响他们的学业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不良结果。《学记》里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可以开阔眼界,获得发展,收到互补互助的效果。此外,在课堂中,由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关系氛围,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它们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四)学科教材知识折射出的价值观、道德观

学科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育人载体,是教学活动的媒介。任何一本教材,不只是外显知识技能的载体,也是社会观念、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等的载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存在于课堂中的隐性课程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学生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应注意课堂中隐性课程的建设和设计。

三、隐性课程的可操作性

隐性课程是一系列不易预知结果的教育实践活动,既然结果不易预知,那么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因素的控制来实现[3]。但是在隐性课程中,哪些因素是可操作的,又如何对其进行操作,则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一)教育过程中物的可操作性

校园的每一处物质文化景观均蕴含有一定的德育追求、道德规范,能对学生产生久远的影响[4]。教室的布置也要尽可能体现本教室的独特风格,可以是一个有主题的专栏问答,可以是一次竞赛的专题布置,每一次的布置都会让学生产生集体意识共鸣,都能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去创意。

(二)教育过程中人的可操作性

这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尽量拓宽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隐性知识的兴趣,教育者不只是传授书本上的一些内容,应尽可能地链接其他知识,让学生养成自主挖掘课外隐性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个别差异,满足个体需要。同时要注意协调好这两部分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公平,以免相互妒忌而产生抵触情绪。学生方面主要是让自己尽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自觉远离那些不良思想的诱惑,养成鲜明的是非观。教育是多方的合力作用下进行的,不可能只靠教师、学校这些外因起作用,更应该重视内因,即学生本身的作用。

(三)教育过程中制度的可操作性

在教育过程之中,没有固定的规矩是难以想象教育会有多么好的效果。制度是最好操作的一种因素,一项制度一旦制定,就应该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如果有了制度不能按照执行,这项制度等于没有,也谈不上什么隐含的教育意义,隐藏的反而是一种负面的效果,让学生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恶习,这也是隐性课程的一种,只不过是负面的影响而已。在制度推行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它进行修改,不要盲目地遵守。

四、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效果

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的强度,是有基本规律的。尽管隐性课程的信息渗透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模糊性,但总体上来看,它还是受到几个方面的强度控制。(1)信源类型的影响。不同的信源类型对于隐性课程的信息渗透效果有不同的影响。(2)信道干扰的影响。不同的信道干扰程度对隐性课程的信息渗透效果有不同的影响。隐性课程的信息通常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以声音信息与视觉信息两种形式传递。这两种形式本身并不影响信息渗透的强度。影响隐性课程信息渗透强度的,是两种信道的干扰程度。因为这两种形式的信道,在隐性课程的信息传递中属于有干扰的离散信道,其干扰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的传递效果。(3)非认知心理作用状况的影响。张楚廷先生说:“隐性课程是建立在间接影响方式上的,受影响者的活动过程往往是从无意心理开始的,而良好的群体心态,良好的情感条件对启动这一无意识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4)认知水平的影响。不同的认知水平对隐性课程的信息渗透效果有不同的影响。总之,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作用效果受到隐性课程类型、教育活动干扰程度、非认知心理作用状况与认知水平等四者的共同控制,是信息渗透的一种综合作用结果[1]。

五、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和调控的隐性课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和调控的隐性课程主要有:教师的人格、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方式、校本资源、课堂规范、教室环境和布置等。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隐性课程资源,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隐性课程的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因素,主要是指师生关系、教师人格与心理影响等等。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的影响感化作用。因为“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就不可能有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关于教师人格榜样的作用从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到韩愈的“以身立教”,这些认识都是很深刻的。

学校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隐性因素,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是教学相长的,在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多和学生接触,师生之间平时相处的点点滴滴都能为课堂增添许多素材和情趣;要尊重学生,学会和学生分享更多的感受。

(二)设计平等互动的教学活动,情景式教学与隐性课程的结合

教学活动方式,是一种极富有教育意义的隐性课程,是追求课堂最大化的重要环节,一个体现出平等、互动的教学设计,会令课堂增添风采,并对教学内容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所谓“平等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教学互动方式的设计还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教案、课件上课,应当随着师生互动的情景,问题的展开,疑点的暴露,随机应变地进行。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是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在运用预设与随机相协调原则时,应该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和情绪的波澜,生成新的动态课程资源,以自己的教育机智调整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让课堂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

情景式教学是为了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活动情境中,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对课的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隐性课程则是教师采用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向学生明示自己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而是通过一定的、比较婉转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教师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教育的痕迹不太明显,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在接受教师的哪一方面的教育,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学习,也不知道教师在教育自己。教师不能事先预测和估计隐性课程的内容,难以进行量化控制,只能通过随机出现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诱导,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整合生成校本德育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地深入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利用自身学校的特色和文化,开发了多种校本德育资源,这些校本德育资源是重要的隐性课程。校园德育资源包括:校园文化,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学校网站德育内容,橱窗文化、墙壁文化、黑板报文化;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所在地域的特色文化。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德育资源时,还应注重校园生活中德育资源的动态生成,其实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地丰富。

(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营造教育氛围

魏书生要求学校每个班的教室摆放鱼缸养鱼,教室里还养花,学生的课桌上贴上座右铭。鱼缸、花盆、桌罩、座右铭……魏书生教室里的这一切,无不对学生透射出这样那样的信息,使学生受到有形无形的熏陶和感染。魏书生认为:“教室里养鱼,美化了环境,陶冶了学生情操。又使学校生活增添了一点情趣,增加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室里的花,缩短了我们和大自然的距离,吸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环境的安静。”教室墙壁上的字画、黑板报上的标语,会引起学生美的体验和遐思,会鞭策学生的言行,会产生实现美好愿望的内部动力。

[1]陈满,帅斌.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探微——隐性课程建设相关理论系列研究之一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8).

[2]黄立营.论隐性德育课程与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J].电力大学学报,2004,(3).

[3]杜希民,张建中.“隐性课程”及其可控因素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1.

[4]郭彩琴,张岩.浅谈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9.

On Teachers’Application and Adjustment of Implicit Courses

SHENG Yuan,SU Zhi-yong
(Education Science School,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

Both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urses are effective ways to provide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Explicit cours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school teaching plan,and the implicit courses also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ion,factors,operatability,the effect on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methodsto apply and adjust implicit coursesare important tasksin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implicit course;situational teaching;operatability

G420

A

1674-831X(2010)05-0054-04

2010-05-06

盛 园(1986- ),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苏志勇(1985-),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隐性影响课程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