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昭绶的教育改革及其民主教育思想
2010-08-15史海威
雷 菁,史海威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长沙410002;2.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论孔昭绶的教育改革及其民主教育思想
雷 菁1,史海威2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长沙410002;2.中南大学政治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孔昭绶出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期间,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素质,大力推行自动、自治相结合的民主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就,培养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批杰出人才,开创了一师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在大力提倡教育家办学的今天,重温他的教育改革实践,挖掘他的教育思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孔昭绶;教育改革;教育思想;毛泽东
孔昭缓两度出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期间,正是一师人才辈出、竞相涌现的黄金时代,先后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罗学瓒、萧三、周世钊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教育家。不可否认,孔昭绶本身就是名师,是当时湖南教育界公认的教育家,有着丰富的教育改革实践和深刻的教育思想,他的光芒被一大批像毛泽东这样杰出的学生所遮掩。实际上,孔昭绶的教育改革为毛泽东这批英才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舞台。正如毛泽东所说:“孔校长是一位教育改革家,在第一师范两次任校长,为学校作出重要贡献。……我们从事学友会、新民学会、工人夜学、农村调查活动,都是孔校长这些教育改革后的产物。没有孔校长的改革,就不会容许我们有这些活动。[1]”
孔昭绶(1876-1929),湖南浏阳人,早年中秀才,曾担任多所中学教员,后被保送入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学习,1910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12年学成回国。1913年1月到1914年1月和1916年9月到1918年9月,两度出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中间曾因发表声讨袁世凯的檄文,逃往日本学习考察教育。1929年去世。孔昭绶一生的主要精力和心血在于教育事业,尤以两度主政一师,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开创湖南第一师范校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成就最为辉煌。在大力提倡教育家办学的今天,重温他主政一师时的教育改革实践,挖掘他的教育思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重视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素质
孔昭绶复任一师校长不久,就制定了以“知耻”为中心,以“公诚勤俭”相辅的校训,主张“时时以国耻唤醒学生之自觉心”。这是在日本妄图侵略灭亡中国,国家蒙受奇耻大辱的背景下提出来的。1917年5月7日,在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两周年之际,一师特地召开盛大的国耻日纪念大会,孔昭绶作了一万多字的《国耻日纪念演说词》[2],以激励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精神。他大声疾呼:“然往事已矣,来日大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在青年可不焦思尝胆,求为最后正当之防御与根本上之解决乎!特将当日中日交涉略举其颠末以相告,幸永永勿忘国耻焉!”他进而分析了“个人之耻”与“国家之耻”的区别:“德守不坚,学识不优,身体衰弱,无补于社会国家,个人之耻也。纲纪扫地,燕雀哄堂,主权外移,疆土日蹙,国之耻也。”并号召国人“时时能以报仇雪耻为事,毅力决心团结不懈”,“愿各努力前进,毋忘国耻,毋忘国耻!”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孔昭绶教育改革与教育思想的灵魂与主线,是他“救国强种”的教旨,其他的许多教育改革都本源于此。他强调,要挽救民族危亡,振兴国家,就必须使“人人实力充足,而后国家之实力充足”。而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就是充足自己的实力,因此,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根本解决”民族耻辱和民族危机的关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充分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行以人格教育、军国民教育和实用教育为主的教育内容,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首先,他特地聘任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真才实学的教职员,如徐特立、杨昌济、方维夏、黎锦熙、王季范等,还聘请了美国人饶伯斯、德国人费尔康分别担任英文、音乐教员,并且要求他们“于其职务,务宜竭诚将事,以尽先知先觉之责;对于学生亲之如良友,爱之如子弟,本身作则,以陶冶其品性,养成其独立自营之能力。[2]”其次,他坚持“有治人然后有治法,然无治法未必有治人[2]”的观点,主张用健全完善的制度管理学校。为此,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学校和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如校务会议和教务会议制度、各类人员职责、教学管理制度和条例等等。特别在学生管理方面,规章制度极其严明有效。再次,他大力推行自动、自治相结合的民主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些改革措施目的都是为充足学生的实力,以为将来振兴国家。
从一师非常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尚武精神的培养,可以见出孔昭绶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之一斑。他认为,“庶学生体躯日强,德、智亦以增进。兹外患交迫,非大多数国民具有尚武精神,绝不足以争存而图强也。[2]”为此,他特派体育教员赴日本学习,返校后组织报告会,宣传体育精神和体育的重要性;学校统一实行课间操,每周4节,每期都开,保证身体锻炼的连贯性;将体操教学、课外锻炼、运动竞赛三者结合起来,开展运动会,增进团结意识和进取精神。学校设有种种运动会,一是经常性的课外运动会,分陆赛和水赛,每日课后进行练习,每学期决胜一次;二是定期的田径运动会,每年春、秋佳日组织一次或两次。此外,还认真组织参加全省联合运动会和国际性的运动赛事。当时一师的运动水平在湖南省是名列前茅的,在1916年12月举行的第四次全省联合运动会中,获奖总人数405人,一师达67人;1917年6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次远东运动会,湖南省教育会共预选出6名运动员,其中一师就有4名。后来为人备加称道的创设学生课外志愿军,目的也是“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6],孔昭绶非常重视,亲任“总指挥”。
二、大力推行自动、自治相结合的民主教育
孔昭绶在湖南教育史上被誉为“民主教育的先驱”[2]。其实,他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开明、民主的人,从处理毛泽东退学一事上可见一斑。1915年上学期末,为反对时任一师校长张干提议,省议会作出的要学生缴纳十元杂费的新规定,毛泽东带领学生掀起了驱逐张干的学潮,导致张干被迫辞职。但后来的几位校长都对毛泽东心怀成见,把他视为刺头,备加歧视。就在孔昭绶再任一师校长之初,毛泽东忿然提出退学申请,以此来抗议校方对民主学风的压制。孔昭绶弄清事情原委后,当面倾听毛泽东的讲述,劝他不要急于作出退学的决断。很快,孔昭绶带来的民主教育的自由空气,不仅使毛泽东打消了退学的念头,而且彻底改变了对一师的看法。孔昭绶两年的校长任期,也成为毛泽东生活的转折点[3]。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4]”
最能体现孔昭绶民主教育思想的是倡导学生自动、自治。所谓自动,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意识和自我专研精神。他要求“各科教授应提倡自动主义”,“务使学生锐意研究,养成自动之能力”。所谓自治,就是提倡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在自我管理中养成民主意识。一师本来是以用制度管理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而闻名。孔昭绶认为:“自由以法律为范围者也,学校规则必应遵守之;平等非无秩序之谓也,学校秩序必应尊重之。[2]”为此,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作出了详细、严格的要求,分为礼仪、风纪、服务、时间、场所、赏罚6个方面,每个方面又都有具体、繁多的操作细则。但一方面是严格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又给学生很大的自治自主权,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创设学友会,开展人物互选,为实现学生自动、自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孔昭绶于1913年9月创设技能会,后来几经改名,1916年9月再任校长时正式定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以砥砺道德,研究教育,增进学识,养成职业,锻炼身体,联络感情为宗旨”,“专为补助学校教育而设”。学友会设有教育研究、演讲、文学、书法、图画、手工、音乐、武术、剑术、架梁、竞技等14部,各部都有明确的宗旨,围绕各科教育独立开展活动。学友会会长由校长兼任,各部部长原由各科教员担任,后来改为全由三、四年级的学生担任,由全体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可以连任。学友会的具体事物都有学生负责办理。毛泽东曾担任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培养、展现了他良好的组织才能。人物互选制度更是提倡学生自治的重要手段,带来了很好的民主风气。所谓人物互选就是每学年由学生按照所定的德智体三方面的标准进行一次投票互选人物,用来综合考察学生,具有民意测验性质。考核的内容分为六项,分别是敦品、自治、胆识、文学、才具、言语。在1917年7月的一次人物互选中,当选学生34人,毛泽东居第一。学生每学期参与对自身和他人的考核和评估,自治能力和民主意识无形中得到增强。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师是一所专门面向小学,主要培养小学教师,“以造就小学教员为目的”的师范学校。针对这个特点,为避免培养出的学生出现眼高手低,“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力,孔昭绶开出自己的药方:“今欲力避此弊,故宜注重实习。[2]”学校明确规定:毕业先到小学实习,“不仅教授,兼重管理”。为给学生提供教育实习的场所,孔昭绶专门组建了一师附属小学。1917年9月,毛泽东便到一师附属小学国文科二年级进行了教学实习。此外,孔昭绶还创办了工人夜校,作为学生进行教育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场所。1916年12月,工人夜校正式开学,专收校内外工人,教以文化知识。起初工人夜学由教职员负责,后改为三、四年级学生主办,归口学友会教育研究部负责。工人夜学的效果很好,不仅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增强了学生从教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的本领。
教育实习的另一重大举措是从1916年开始实行的修学旅行制度。这是一种综合性质的训练,“以温习为课业,熟悉教育为宗旨”,除学校每学期集中组织一次外,还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自己进行。其任务主要有进行各种社会调查和采集各种动植物、矿物标本及古文物等,而在实际进行中,学生们往往会超出范围,了解和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社会内容。无疑,修学旅行对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有裨益。1917年暑假,毛泽东邀萧子升进行了一次农村调查,他们途径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5个县的城镇、农村,历时1个多月;寒假期间又与陈绍休走访了浏阳文家市一带;1918年夏初还同蔡和森游历了洞庭湖一带的部分地区。毛泽东从修学旅行中受益良多,并在革命建设中养成了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后来,他在给周世钊的信中写道:“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微尽一点力,当然离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5]”
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竞争加剧,以及湖南为农业大省的特点,孔昭绶提出农工商实习与教育实习并重的主张。他十分注重职业教育,不仅增设农业、商业课程,还组织农工商实习,要求学生学会各种生产技能,熟悉各行业的管理方法。农场和工场实习,都自三年级起,每周课外实习3小时,要求学生掌握粮食作物和时令蔬菜种植的方法,了解木工工场、金工工场、普通工场和印刷厂的生产流程。商场实习则由学校指派部分学生轮流进行,实习期半年,目的在于练习事物,注重职业,实践商业[6]。要保证实习的效果和实习的进行,就必须有足够的课外时间。对此,孔昭绶说:“师范学科多至20余类,或偏于知识,或偏于技能,一人之精力有限,而欲求其兼收并蓄,细大不捐,亦戛戛乎难能之事矣。‘主张’减少授课时间,依个人之志愿与特长,专听其自习而分科研究。”并进而提出改革学制的观点,指出:“我国现行学制颇不适用,……而改革学制殆今日不可避之事实。[2]”可惜的是,80多年过去了,孔昭绶提出的问题在今天还没有解决,师范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程过多、作业过重,课外实践和课外时间太少的问题。
四、余论
孔昭绶在两度担任一师校长,总共才不过三年的时间里,锐意改革,新政迭出,很快就把学校办成湖南的“亚高学府”,开创了一师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培养出了毛泽东等大批杰出人才,实在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毛泽东后来不止一次地说:“一师是一所好学校”,“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7]”对孔昭绶主导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充满了感激和怀念之情。
孔昭绶创造的一师奇迹,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在社会动荡不安、甚至性命朝夕不保、思想言论极不自由的社会背景下,在教学条件、教学设施都很简陋的校园里,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中,孔昭绶的教育改革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现今社会安定,社会氛围宽松,思想更加开放、自由,教学条件极大改善,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多年,但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甚至是一般单位需要的普通人才,这是为什么?笔者以为存在这么几个困扰已久,也是一直没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我们的校长、教育家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处处受到教育管理部门的制约。相较之下,孔昭绶主政时的一师就像一个独立王国,校长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大胆、有效地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在既定的条件下,我们的校长、所谓的教育家们没有几个真正懂教育、为教育。现在,教育问题越来越复杂化了,各种新教育理念纷呈迭出,各种名目的教育改革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利益团体也都想在教育领域里分一杯羹。其实,教育问题原本可以更简单的。我们从来不缺先进、实用的教育理念,也不乏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各界人士,只要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真正是为了教育,精挑细选的教育家纯粹是为了培养人才,并有足够的办学能力和办学自主权,也许有了这些就够了。
[1]黄露生.毛泽东与一师校长孔昭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4).
[2]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史编写组.湖南第一师范校史(1903-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3]金建陵,张末梅.南社社员孔昭绶与青年毛泽东的成长[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3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6]孙海林 等.教育家的摇篮——湖南第一师范[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97.
[7]毛岸青,邵华.少年毛泽东[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86.
On Kong Zhaoshou’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mocratic Education Thoughts
LEI J ing1,SHI Hai-wei2
(1.Department ofEducation Science,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2.PoliticsInstitut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3)
During the time when Kong Zhaoshou was the princip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School fortwo successive periods,he carried out reformsin education and kept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pirit ofpatriotism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and promoted the automatic and autonomic education in democracy.With the students’excellent social capabilities,he got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 in running the School.He not only trained many qualified people,especially Mao Zedong,but also created the first golden era of Hunan First Normal School.Nowadays,many educatorsare encouraged to set up schools.To renew hisreformsin educational practicesand recollect hisideasofeducation have great value and immediate significance.
Kong Zhaoshou;educational reform;educational thought;Mao Zedong
G40-092
A
1674-831X(2010)05-0046-04
雷 菁(1981- ),女,湖南常宁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史海威(1982- ),男,河南商水人,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刘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