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金散尽还复来
——论李白的消费思想

2010-08-15沈端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千金黄金李白

沈端民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学部,湖南长沙 410205)

千金散尽还复来
——论李白的消费思想

沈端民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学部,湖南长沙 410205)

“千金散尽”即积极进行货币消费:重奖有功之臣;厚币报答有恩之人;高价参与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慷慨倾囊与友人礼尚往来;千金构建幸福的家庭;万钱享受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等。敢于“散尽”“千金”的原因是货币具有循环性,用去的钱,可以通过商品交换等形式“还复来”,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货币循环运动。

李白;循环;货币消费

财富的用处是消费[1]。货币是财富的价值尺度。因此,货币的用处集中体现在消费上。如果不用于消费,货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李白非常重视在诗歌创作中表现货币消费思想,“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其艺术概括出来的形象的货币消费理论。所谓“千金散尽”就是积极支出货币。

社会的发展体现在各个领域的各种事业(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建设中。要搞好某个建设,前提就是消费,即先要用货币去交换所需要的相关商品以完成所需要的建设项目。货币如果不用作交换,不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就会成为没有意义的废铜烂铁。李白主张在一些重要事项上要舍得花钱,以至不惜“千金散尽”。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一、重奖有功之臣

人是社会最活跃的因素。一切事情都要人去完成。执政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用人去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历史证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在有一批各种各样的代表人物,并以其卓著的成绩影响和带动社会方方面面人的积极性。李白认为,执政者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就要用货币重奖那些有功之臣,用他们的榜样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广大民众。他认为鲁仲连是最应该受到重奖的典型人物。《留别王司马嵩》中有:“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赠崔郎中宗之时迁官金陵》中有:“鲁连逃千金,珪组岂可酬?”还在其他五首诗中歌颂过他,如“倜傥鲁仲连”“功成追鲁连”“鲁连特高妙”“鲁连及柱史”等。鲁连即鲁仲连(约公元前 305年-前245年),齐人,战国时名士,常为人出谋划策,排难解纷,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典型事例有二:赵孝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围困赵国国都邯郸。魏王迫于压力,派使臣劝赵王尊秦为帝。正在赵王犹豫不决之时,鲁仲连以利害关系劝说赵王与魏国联合抗秦。赵王采用了他的谋略,迫使秦军不战而撤退。二十年后,燕将攻占齐国的聊城。鲁仲连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书信射入城中严正警告守城将领,燕将自知理亏但又无法自拔,在忧虑和惧怕中拔剑自刎,齐军因而轻而易举收复聊城。

李白的诗是从赞扬鲁仲连谢绝重金奖赏的角度写的,但诗人艺术地告诉执政者,用重金(“千金”)慷慨奖励功勋卓著的鲁仲连是非常值得的。重奖有功之臣是积极的货币开支,它可以激励更多的义士为国效忠,可以大大加强国家的安全感。这是把钱用到了刀刃上,用到了最需要的地方,这种支出是积极的货币消费。钱在这个特定的流通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二、厚币报答有恩之人

人生会碰到许多困境、挫折,也可能在最困难的时候碰到给予大力帮助的恩人。对有恩之人是应该回报的,人们常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就是这个道理。怎样报答有恩之人的恩惠?在商品交换的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恩情,常常要用货币流通的方式加以表达。这是货币实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使用价值的又一具体表现。李白在《赠新平少年》中说:“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韩信少时家穷,身无分文,经常没有饭吃,饿得体力不支;还常受强人欺凌,遭受胯下之辱。有一个洗衣服的老妇(即“漂母”)可怜他,经常拿饭给他吃,救了他的命。韩信对“漂母”的救命之恩非常感激,得志后,便以“千金”相报。韩信得到了“漂母”的关照,免除了饥饿之苦,为以后的奋发向上提供了强壮的身体基础,并逐步走进了汉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核心位置,“漂母”的救济之恩大矣。所以韩信用“千金”相报以表达对“漂母”之恩的至深感激。李白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对于重大恩惠,要舍得花钱报答。从消费的角度看,只有用数额巨大的“千金”相报才能表达对恩人真挚感谢,才能体现其感“恩”之深之重。

用货币消费的方式报恩,价值非常之大。李白还在其他诗中多次强烈地表答了用货币报恩的积极意义。如“燕王延郭隗,遂筑黄金台”(《五古·古风·十五》)。郭隗对燕昭王说,要“雪先王之耻”,就必须“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燕昭王为了表达对郭隗指教之恩的真诚感谢,用大量黄金筑台盛情相“延”,重金聘请。从此,各诸侯国的高精尖人才如乐毅等四面辐辏,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终于打败了齐国。

三、高价参与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

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是人高尚精神境界的一种表现。操作司空见惯的货币以通达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人们的自觉追求。李白在这方面有着热烈的追求,通过高价的娱乐消费去充分展示自己直傲的人性,“大开心颜”。如《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曰:“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梁园吟》曰:“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白纻辞》曰:“月寒江青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曰:“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从这些诗句所创造的意境可以看出,这是一些基本设施良好、票价很高的高级娱乐场所。歌妓唱得非常投入,声情并茂;观众聚精会神,引起了强烈共鸣,情绪激动。在这种场合,李白总是亲自或借他人的名义慷慨大方地用千百“黄金”或数十万“钱”去积极“买醉”、“买歌笑”、买“兴发”,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累月”仿若“醉中仙”,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通过“一笑千黄金”的高价消费,可以使自己摆脱人间俗事烦恼的缠绕,不向威风赫赫的王侯“摧眉折腰”,而是对他们“仰天大笑”,“轻”而视之。

李白是著名的音乐家、舞蹈家,剑术家。他常常在这些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乐府·少年行》)他为了满足“知己”观众对艺术欣赏的需求,常常“黄金不惜栽桃李”,不停地拜师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歌、舞、剑等技术进入高超的境界,出神入化,精益求精。他或在“花间”摆上价值高昂的“一壶(美)酒”,对着月亮又跳又唱,“我舞影凌乱”,“对影成三人”,“与尔同销万古愁”。或带着丰厚的盘缠“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钻研舞剑技艺。他大量投资学习剑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常常“抚剑夜吟啸”,“脱剑膝前横”,使观众“四座皆惊”。

四、慷慨倾囊与友人礼尚往来

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任何孤立的人都难以生存下去。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他人沟通,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商品社会里,沟通他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是发挥货币等价交换的职能作用,实行礼尚往来。

李白在《乐府·悲歌行》中曰:“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这里讲的是礼尚往来。所云“数斗酒”“三尺琴”等,是几个不同种类的商品,各有各的价格,以酒对琴,形成一种等价交换的态势。通过交换,“两相”能“得”到了很大的经济利益,产生了“千钧金”的特殊效果。

礼尚往来是一种特殊的货币消费形式。现实中,人们不仅在市场公开交换商品,而且还在很多其他场合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变相地、高频率地交换商品。礼尚往来的“礼”不只是“礼貌、礼节”等精神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礼物(品)”等物质方面的东西。李白尊重人们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社会习俗,并从货币消费的角度做了深刻的揭示。《黄葛篇》曰:“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去妇词》曰:“以比憔悴颜,空持旧物还。”这几句中的“物”,都是指有关人在行婚恋礼时互相赠送的具体物品。人们进行的婚恋礼“物”往来,说到底,都是商品交换,都体现了货币消费的本质特征。

为了更好地计算礼尚往来的货币价值,李白在不少诗歌中把“礼尚往来”具体化为“投李报桃”。“桃李”比“礼”更能体现商品品质和货币价值。《赠秋浦柳少府》曰:“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乐府·长歌行》曰:“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桃李”代表价值很高的商品,可以吐出“芳菲”、引起“荣华”,发挥“贯白日”的功能。结合这些赠诗的意境和人际交往的实际,可以清楚明白地读出诗人的比拟蕴含:人们在“投李”时,常常要考虑“李”的价格是多少,值得多少钱,再根据对方的档次高低、重要程度、疏密关系等而计量以“投”之,受“李”者在回“报桃”时,也要根据“投”来之“李”的具体情况计算所“报桃”的价格和价值,或加多或减少,以求“往来”价值的平衡。

李白用具体价格计算“往来”之“礼”的货币价值,体现了人们交往的公平、公正、合理。这里所说的“计算”,是人们对获得的货币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的一种方式,是人们在货币消费方面有智慧的高级思维行为。人们通过这种“计算”可以更科学地处理人际交往中的货币消费问题,有利于人际沟通,有利于货币消费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千金构建幸福的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组成的基础。社会的消费,最终要以各种形式体现和落实在各种各样的家庭中。因此,李白从多个角度有意识地告诫人们,家庭成员要努力用货币消费去建设家庭,造就家庭幸福。

《白头吟》曰:“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汉武帝的陈皇后阿娇因“骄妒”而失宠,后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给汉武帝,深深感动了汉武帝,重新得宠。又在《妾薄命》曰:“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作者在这两首诗中假借汉武帝与阿娇的故事说明,民间也要舍得投资,舍得花费即不“惜黄金”以调解夫妻矛盾,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建设“黄金”式的爱情之“屋”。

诗人还从反面谴责了不愿意投资家庭建设的商贾们。《长干行》、《江夏行》等说,商人们重利轻别离,一年四季不回家,音书全断绝。他们既不照顾家里的老少,也不拿钱回来安排生活,把家里弄得贫困不堪,把妻子弄得“坐愁红颜老”,“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商人们不把货币消费用于家庭建设,其结果是家庭破败,妻子“独自多悲凄”。

六、万钱享受高质量的物质生活

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物质享受是人的本性。人们享受物质生活的最大量、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是衣(穿衣)、食(吃饭饮酒)、住、行。因此李白认为,人们应该运用手中掌握的货币去努力提高自己衣食住行的质量。

在衣服方面。《赠裴司马》曰:“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曰:“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将进酒》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乐府·秦女卷衣》曰:“天子居中央,妾侍卷衣裳。”这里所谓“黄金缕”、“歌舞衣”、“乌裘”、“千金裘”、“卷衣裳”等,其用料的质地、设计的样式、制作的精巧等,都是当时一流的;其价值也是当时很高的,一件“乌裘”,可值“百镒黄金”。

在饮食方面。《乐府·行路难》开篇便曰:“金樽清酒斗(酒器)十千(钱),玉盘珍馐直(值)万钱。”《将进酒》曰:“主人为何言钱少?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畅饮标价一“斗十千”的“金樽清酒”,大吃价“直(值)万钱”的“玉盘珍馐”,还用价值昂贵的“五花马,千金裘”去“换美酒”,其消费够高的。

在居住方面。《乐府·唱门怨》曰:“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五古·古风·二十四》曰:“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猛虎行》曰:“宝书玉剑挂高阁。”《乐府·秦女卷衣》曰:“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曰:“象床绮席黄金盘。”诗中描写的“屋”“宅”“阁”“宫”“床”都离不开黄金,简直就是用“黄金”打造出来的。

在行(即交通工具)方面。《襄阳歌》曰:“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猛虎行》曰:“金鞍骏马散故人。”《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曰:“龙钩雕镫白玉鞍。”马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马的状态是当时骑马人地位高贵、富有程度等的外在表现,骑好马是人们的一种追求。他们舍得花“千金”买“骏马”,为马装“金鞍”、“雕鞍”、“玉鞍”等。

李白所描写的人们衣食住行的质量,或许与现实生活有很大反差。正是这种反差,才使人们产生了享受较高物质生活的强烈愿望,才使货币表现了消费的价值。

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掌握的货币数量总是有限的。李白怎么敢主张人们把手中“有限”的“千金散尽(即‘全部开支’)”呢?因为他掌握了货币“还复来(即‘循环回收’)”的流通规律。人们用去了的钱,是可以通过商品交换等形式使其“还复来”的。在其他诗中,他还用类比或比喻等多种艺术方法表现了货币“还复来”的思想。如《乐府·鸣雁行》曰:胡雁“一一衔芦枝……连行接翼往复还”,又如《去妇词》曰:“有赠黄金千……相思若循环”。李白对货币“还复来”的运动规律的揭示是比较深刻、比较科学的,其影响穿越了巨大的时空,永葆了青春的魅力。一千一百多年后,德国人马克思在《资本论》多次谈到了货币的“循环”运动。“商品形态变化的两个相反的运动阶段组成一个循环。”[2]131“货币流通只是表现商品流通过程,即商品通过对立的形态变化而实现的循环。”[2]140他还在第二卷中总结出“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在这个公式中,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和G’表示由剩余价值增大了的W和G”[3]。马克思的货币循环论是提炼历史上包括李白在内的比较科学的货币理论而形成的。李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启示了马克思的“货币循环”论,千年脉传,足见其生命之力的强大。

“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中国古代见地颇深的货币循环理论。“千金散尽”是“还复来”的物质基础和运行动力。“还复来”是“千金散尽”的循环运动形式,也是其一个循环运动过程完成的标志。正是货币不断地进行“千金散尽还复来”式的循环运动,才促使人们不断地把货币消费推向新的发展水平、提到新的高度。

[1][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2][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1.

OnLiBai’sConsumptionThoughts

SHEN Duan-min
(College ofLiberal Arts,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Spin athousand piecesof silver”means positive currency consumption,such as rewards to subordinates,rewards to benefactors,consumption in entertainments,presents to friends,spending in family,enjoying life,etc.“Spin athousand piecesof silver”revealsthe loop movement of currency illustrated in“currency loop movement”by Karl Marx.

Li Bai;loop movement;currency consumption

F092.2

A

1674-831X(2010)05-0001-04

2010-06-1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0806049B);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XJ K08BGD016)

沈端民(1939- ),男,湖北孝感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货币思想和大学语文实用教学模式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千金黄金李白
黄金雨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盛逝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一)
倒下的那一刻
买入黄金好时机到了吗
千金碎梦
千金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