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襄樊的城市景观及其保护策略

2010-08-15罗祖文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汉江襄阳

罗祖文

(襄樊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试论襄樊的城市景观及其保护策略

罗祖文

(襄樊学院 文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襄樊城区依山傍水,历史源远,其自然景观沁润着诗情画意,人文景观凝固着城市文脉。保护襄樊的城市景观,其一要遵循生态学原理,维护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其二要保留人文景观,让城市成为居民的精神依归之所。

城市景观;襄樊;生态保护

襄樊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政治重心,更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这正如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所指出:“湖广之形势,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襄樊城区依山傍水,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襄樊城西南群山绵延起伏,层峦叠翠,汉江穿城而过,把襄樊城区分成襄阳与樊城。“十里青山半入城,一江碧水穿城过”就是对襄樊城市景观的生动写照。

一、自然景观:诗情画意

襄樊位于中原南端,是我国地形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素有“鄂北岗地”之称。汉江流经襄樊腹地,在东经 112.08°、北纬 30.01°处急转直下,形成了一个长约十里、宽约六里的长方形阔地,古代襄樊人民凭借这块天造地设的阔地建城造池,慢慢将它发展成为中华重镇。襄樊城区山水相依,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又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故千百年以来,一直是骚人墨客的心仪之所。可以说,襄樊的每一处自然山水都留有诗人的墨迹,沁润着诗情画意。

襄樊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南面是巍峨的群山,东北则为开阔的腹地,汉江绕山穿城而过,刚好构成襄樊城区的中轴线。襄樊南面群山从西到东依次排列为隆中山、万山、真武山、岘山和鹿门山等,这些群山绝壁临江,奇峭挺拔,一直是文人抒怀言志的登高点,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在此吟唱,留下了优美的诗章。孟浩然曾在万山上吟咏:“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秋登万山寄张五》);明代诗人曹嶙有诗为:“晓日迟迟坐万山,东风浮醉白云间。湘妃解佩名空达,杜预沈碑绩已阑。南向孤城临汉水,西来大路枕秦关。可怜惟有垂杨柳,留与离人岁岁攀。”(《春日登万山怀古》);李白在《岘山怀古》中云:“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在襄樊西南绵延起伏的群山中,最为闻名遐迩的是西端的隆中山和东段的鹿门山。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山因此而得名。隆中山并不高,但风景秀雅清丽,罗贯中曾在《三国演义》中赞道:“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三国以后,无数诗人慕孔明而来,在此留下许多感喟。曾巩在《隆中山》上云:“志士故有诗,显然非苟然。孔明方微时,息驾隆中田。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垂成中兴业,复汉临秦川。平生许与际,独此管乐贤。人才品自异,自得岂虚传。”苏轼也留下了诗句:“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隆中山》)高度赞颂了襄樊的人杰地灵。鹿门山又名苏岭山,是东汉末年的庞德公、唐代的孟浩然和皮日休隐居过的地方。鹿门山虽不峻拔雄奇,但是环宇之内,体现着一个“隐”字。孟浩然有诗为证:“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鸟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偎蹇。控讨竟永穷,回艇夕阳晚。”(《登鹿门山》)

襄樊拥有秀雅的群山,亦有不少清丽的水域,据统计,襄樊境内有大小水库 200多口,河流 400多条。其中汉江是襄樊的“母亲河”,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87.1%。古人云:“汉,天河也”(《左传》昭公十七年),“汉,水祥也”(《史记》天官书)。由此可见,汉江是襄樊人民的幸福吉祥之江。正因汉江具有交通枢纽之用,古襄樊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和“七省通衢”之称。如今的汉江虽因“南水北调”工程而截流,但襄樊段汉江依然清澈、安宁、美丽,滋养着千百万优秀的襄樊儿女。汉江由西而东,在襄阳城东突然折向南,冲成一个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的半岛,人称“鱼粱洲”。据《襄阳府志》载:“鱼梁,亦槎头,在岘津上水落时洲人摄竹木为梁,以捕鱼”。昔日鱼粱洲林木森森,生态宜人,无数诗人墨客在此驻足吟咏。据《水经注·沔水》载:“沔水 (汉水)中有鱼梁洲,为庞德公所居”;唐代诗人孟浩然在鱼梁洲上闲游,其诗《夜归鹿门山歌》中描述了“鱼梁渡头争渡喧”的景象;唐代另一位诗人皇甫冉在《杂言月洲歌送赵冽还襄阳》中赞叹了鱼梁洲“汉之广兮中有洲,洲如月兮水环流”的自然风光。

二、人文景观:雕梁画栋

人文景观作为城市文明的积淀与标志,其主要体现在建筑设施上。襄樊经历了 2800多年历史蕴积,古典建筑不胜枚举,著名的有昭明台、古城池、广德寺等。这些古典建筑凝固了古城的文化风韵,再现了襄樊城市的生长历程,它不仅给我们以审美的享受,而且还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宗教和文学艺术的符号实体。

众所周知,中国古建筑在材料选择上偏爱木材,其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井干式、穿斗式和抬梁式。就襄樊古建筑群而言,这三种结构形式均有所体现。古隆中的草庐亭、抱膝亭用的是圆木和方木四边叠加而成,从下往上仰视,主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井”字,这两座亭子虽立于山野之中,却历经风雨剥蚀而不塌;古隆中的武侯祠、三顾堂用的是穿斗式结构,这两座祠堂以穿枋、柱子穿通接斗而成,虽建于康熙时代,至今不见任何裂痕;襄阳古城墙东南角的仲宣楼、城中的昭明台用的是抬梁式结构,这两座宫殿均有三层,底层是石头垒砌的厚重台基,上面是三檐二层的歇山顶式楼房,这两层楼阁屋顶举折、屋面起翘、出翘,形如鸟翼斯飞,显示出道家追求的灵动之美。最有意味的是,翻新而建的昭明台从远处看,极如“品”字状,这既体现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命哲学,也反映了世代襄樊人追慕的前贤、传承文明的拳拳之心。

中国是一个宗法伦理社会,在思想意识上有着很强的等级观念,这一点表现在建筑上就是讲究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李泽厚说:“中国建筑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互相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它重视的是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1]因此,中国古建筑在平面布局上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横轴线依次平面铺开。襄樊的大型古建筑在整体设计上亦体现这种特有的院落式布局,现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中设庭院,正殿为“三义殿”,两侧设有配殿。这四个庭院严肃、方正、主次分明,显示了封建宗法伦理观念对古建筑布局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古城襄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以“铁打的襄阳”和“华夏第一池”的美誉而著称。襄阳古城池就是这种战争文化的产物,它始建于汉,初为土墙,宋时改为砖墙,后经水患兵燹,屡圮屡修。襄阳古城池依汉江为天堑,东南西三面为人工开掘的护城河,城河平均宽度 180m,最宽处 320m,最窄处也在 130m以上,是北京、西安护城河平均宽度的 8~10倍,为目前中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襄阳人民极富战争智慧,襄阳城东门、南门、西门位于陆地交通要道,历来是敌军进攻的重点,故护城河挖得较宽。最有意味的是,襄阳城墙并非笔直,而是时有曲折起伏,这并不是地势使之然,而是襄阳人为了创设射击角度而精心设计。襄阳古城池的存在,既见证了襄阳古时的战略地位,也充分体现了襄阳人的智慧。

襄樊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重镇,而且也是一个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佛教在襄樊扎根甚久,广德寺、鹿门寺这些千年古刹便是历史见证。广德寺的多宝佛塔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该塔呈八角形,塔基上部有五座小塔,中间是印度式圆形塔,而周围则是四座中国式的楼阁塔;其二,“塔心塔”采用中国式的仿木结构建造,同时又以西方的砖石仿制加以处理;其三,塔顶采用印度古老的圆形石柱,下粗上细,状如男性阳具,同时在塔身饰以门洞,以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共同体现中国道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襄樊古刹的中西融合,还体现在寺庙的外部装饰上。如鹿门寺门前的一对石狮,左边是雄右边是雌,雄狮踩着一个球,象征着征服世界,雌狮踏着一只小狮子,象征着子嗣昌盛,雄雌相对,又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相生的生态存在论思想。

三、襄樊城市景观的保护策略

城市景观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襄樊依山傍水,山川秀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这笔财富为我们建设襄樊的城市生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管见,打造襄樊的城市品牌必须发挥这两个优势,以自然景观为襄樊的形态基质,以人文景观为襄樊的文化名片,把襄樊打造成山水文化名城。

近年以来,襄樊的城区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但也出现了一些危害城市自然生态的城建方式。如鱼粱洲本是一个绿色湿地保护区,但它现在高楼拔起,建筑面积越来越大;襄城西南的群山本是襄樊的绿色屏障,而现在开起了采石场,周边建起了襄樊酒厂和汉丹电器厂等。这些建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襄樊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它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使山林物种越来越单一,环境修复能力越来越弱,长此以往,必将带来水土流失、河流污染,后果不堪设想。昔日的襄水淤塞成渠,如今的万山、顺安山、琵琶山、虎头山、真武山、羊祜山和岘山一带已不见昔日的松篁交翠、虎啸猿鸣景象。

那么,怎样保护襄樊的自然景观呢?笔者管见,最重要还是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尊重城市中原有的地形、地貌、地势,给城市中的山、水以足够的空间,让原本靓丽的山水充分展露出来,概而言之,就是要“显山”、“露水”、“透绿”。用曾繁仁的话说就是“遵循‘回归自然’的原则,尽量地保留城市原生态状况,少一些人为的痕迹;尽量地多一些自然的绿地树林,少一些纽约式的高楼‘森林’”。[2]具体而言,“显山”就是要改变那种开山建房的发展模式,让襄樊城市外围的群山显露出来,使之成为襄樊的城市轮廓线。因为“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景观,是唯一的、合拢的城市体形的视觉形象。”[3]36“露水”就是要充分利用汉江穿城而过的优势,降低汉江两岸的建筑体量,使襄樊的汉江段形成开阔的视线走廊和风景线。“透绿”就是要保护和建设好襄樊的自然生态,使绿色成为襄樊城市景观的色彩基调。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襄城西南群山的绿色植被,同时,我们要对城内绿地进行生态设计,建立合理的复合人工植物群落。比如,我们应有计划地拆迁鱼粱洲的现有建筑,恢复其原有的湿地生态,使之成为襄樊的“氧气库”和生态岛。

城市人文景观作为人类精神和理想在城市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中的符号化,其主要实体是建筑景观。“古老的城市建筑物作为石头构筑的史书,凝聚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精华,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不仅告诉我们过去,而且还在启示着现在,预示着未来,它能给我们以别的方式所无法获得的他性。”[4]因此,为了保持和延续襄樊的城市文化,我们必须保护好襄樊的每一处建筑景观。襄樊的古建筑年代久远,大多均已坍塌损毁,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参考历史资料等途径,予以恢复和重建。在恢复重建中,我们要按原建筑的比例、格局来制定修复方案,尽量在造型形式、应用材料和工艺处理上保持原有特性,使其“整旧如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根据襄樊的历史事实和人文典故填补人文景观的断层。如前所述,襄樊历史源远、人杰地灵,产生了许多社会贤达和历史典故,这些人文景观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均已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如襄阳籍诗人孟浩然、王粲、皮日休、张继等,我们还不知其祖居地位于何方。对这些绝好的人文景观资源,我们应该根据历史资料予以探寻与修复。

城市既是人们的生存空间,又是居民的一个社会活动舞台。居民的文化特质和生活习性构成不同地域的千种风情、百种民性。因此,城市的民俗风情作为世代居民情感和想象的符号化表达,也是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F·吉伯特说:“人也是城市设计的素材,人将生命的活力带到静止的城市景色中来了,虽然就其本身来说不是设计的目标,但是丰富多彩的人群活动是一种最美的景色。”[3]113的确,鲜活的民俗风情不仅可以驱散都市的冷漠与隔膜,而且可以将人与城市空间、人与历史、人与人紧密地联系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64年颁布的《威尼斯宪章》中就明确指出:我们的保护对象“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的城市和乡村环境。”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时代,城市景观建设不仅要谋求物质层面的高水平和典范性,而且更应该保持城市精神层面的历史连续性。因此,保护襄樊的人文景观,不能只限于保护古建筑,还要保护好襄樊的民俗艺术,诸如襄阳花鼓、火居道音乐、山锣鼓等。

[1] 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67.

[2] 曾繁仁.试论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中的“家园意识”与城市休闲文化建设[M]//曾繁仁.转型期的中国美学:曾繁仁美学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60.

[3] F·吉伯特.市镇建设[M].程里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 罗祖文.试论城市生态化的人本纬度[J].城市发展研究,2009(5):123-126.

(责任编辑:倪向阳)

D iscussion on Urban Landscape of Xiangfan C ity and Its Protection Strategies

LUO Zu-we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Xiangfan University,Xiangfan 441053,China)

Xiangfan City is situated at the foot of a hill and beside a river.Its historical source is far.There are many poems soaking into the nature and culture congealing in the classical architecture.There are two ways to protect the urban landscape of Xiangfan City,firstlywe must follow the ecology principle and maintain the urban original natural ecology;secondlywe should retain humanities landscape and maintain spiritual ecology,so that the city could become a habitat of one’smind.

urban landscape;Xiangfan;ecology;culture

K901

A

1009-2854(2010)04-0085-04

2010-02-02;

2010-03-15

罗祖文(1974—),男,湖北黄石人,襄樊学院文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文艺学 07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都市文化。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汉江襄阳
汉江春晓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汉江之歌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
民建工程要加强人文景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