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探析

2010-08-15吴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寝室载体成员

吴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管系,湖南长沙 410205)

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探析

吴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管系,湖南长沙 410205)

高校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要环境,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高等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和谐的寝室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环境文化,在培养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具有健康休闲、情感调适、行为规范、同化辐射、价值引导等多方面的功能。

新时期;和谐寝室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寝室是大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表现自我的重要领域,也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践课堂,更是大学生塑造良好品格实现自我升级的成长空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后勤服务机制上成功实现了从行政主导到社会化的历史变革,直接导致传统的班级管理体制功能弱化,而寝室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单元的地位日趋显要,高校寝室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一步凸显。

一、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内涵界定

高校和谐寝室文化是基于文化差异特性,以和谐为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的一种寝室文化,包括美观雅致的寝室环境和布局、科学人性的制度设计、文明理性的行为方式、独立合作的精神追求等等,它既体现寝室的个性,又符合高校成长规律的客观现实性,也反映出大学精神的真谛和内涵;它是高等学校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切实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触角,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运转的寝室管理机制,创设有利于高校成长成才环境和氛围,实现寝室成员、寝室行为、寝室环境、寝室精神、寝室制度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转、相互支持、科学发展,让每个要素的优势得到最好的发挥,每个主体得到最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实现学生成才、寝室文明、学校和谐的整体发展的最优效应。

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内涵很丰富,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层面是物质文化,主要指寝室器物种类的合理选择、科学摆放,美观的装饰形式及良好环境卫生习惯等;第二个层面是制度文化,主要指寝室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诸如寝室公约、寝室条例等;第三个层面是行为文化,主要指寝室主体成员间的良好而理性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第四个层面是精神文化,主要指寝室文化活动中,主体成员间形成以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念的群体形象。[1]上述几个层次的校园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要素通过其内在的融合和外在的彰显,表现出一个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寝室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2]和谐的寝室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重要的载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3]依据载体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而现代载体表现为“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等,[4]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分制的逐步实行,原有的班级管理出现淡化,寝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寝室文化成为反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晴雨表,和谐寝室文化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首先,和谐寝室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所谓管理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紧密贴近人们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寝室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效互动的过程。从学校来说,在管理层面设立宿管中心或宿管办,从院系来说可在学生寝室区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或安排辅导员住进寝室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渗透在学校的寝室管理中,寝室中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在促使学生在追求真善美和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创造和谐的大学生寝室文化,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相得益彰的局面。

其次,和谐寝室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和谐寝室文化本质就是以大学生为主体,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亚群。寝室文化承担着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

再次,和谐寝室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所谓活动载体即“以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指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多种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于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7]和谐的寝室文化建设就是通过不断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创建大学生和谐寝室文化活动,如针对大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问题举办各种讲座、演讲、辩论、报告会等,还可以针对寝室成员的特长组织举办球类、书画、乐器等各种比赛、展览。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活动对寝室成员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并可以有效激发寝室成员的荣誉感和羞耻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事业观和恋爱观等思想道德观念,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可见,寝室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

二、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寝室文化的复合性、层次性、多元性决定高校寝室文化差异性的基本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事实。高校寝室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微妙的领域,它是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培育的必然产物,而和谐的寝室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括起来,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具有健康休闲、情感调适、行为规范、同化辐射、价值引导等多方面的功能。

(一)健康休闲功能

生动活泼的和谐寝室文化活动,具有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消除精神疲劳和陶冶心性等娱乐调节功能。文化、运动、娱乐是青年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在进行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要经常参加放松性、调节性的文化活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喜爱文体娱乐活动的大学生占54.7%。大学生寝室便是大学生业余活动的重要场地,大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技能特长都可以在此展示,并且互为影响,形成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娱乐功能。

(二)情感调适功能

在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中,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是核心。健康的人格培养,显然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大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似、知识相近,很容易产生心理互动。寝室群体和睦、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会使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心理、情绪上的宣泄和调节,从而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相反,如果寝室成员关系不协调,彼此之间存在情感隔阂,回到寝室就没有归属感。在这种寝室长期生活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忧郁、嫉妒等多种心理疾病,有损身心健康。可见,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具有很强的调适功能。

(三)行为规范功能

自我管理,就是个体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能动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是需要引导的,在寝室中,大学生合乎寝室共同准则的行为会受到承认和赞扬,因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反之,如果违背寝室的共同行为准则,就会受到寝室其他成员的排斥和孤立,从而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挫折感。大学生寝室文化能够在使学生充分享有自由的同时,通过蕴含于其中的内容广泛的制度和规范,使学生产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效果。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学生寝室内实施“宿管会制度”,每栋寝室楼安排有楼长、监督员负责楼道卫生、安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使每位同学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提高学生道德文明水准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同化辐射功能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寝室文化是一种群体心理环境,通过这一特定环境的熏陶,使每一个个体将这种集体心理环境非强制地、非系统地移植到自己的心理系统之中,经过同化形成个体的心理特征。寝室文化环境、文化设施要求融思想性、愉悦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它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规范、同化个别成员某些不健康的社会性行为,引导寝室成员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以此作为寝室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每个寝室成员都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因此,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就会产生差异。一个寝室自组成之日起,其成员就开始在其中表现和交流着各自的思想,从每个成员的生活背景到每个成员的理想抱负,从每个成员的饮食起居到每个成员的喜怒哀乐,在自觉或不自觉的交流过程中,不同思想相互撞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每个成员在此过程中,评价、理解他人的思想,选择自己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同化,逐渐融合形成了具有某种特征的寝室文化。在大学生寝室中就曾出现考研寝室、社团寝室、学生干部寝室、家教寝室等特色寝室,也有打牌寝室、吸烟寝室、玩电游寝室等问题寝室。由此可见,寝室文化的同化功能既有积极的同化,也有消极的同化。寝室成员的素质和变化往往决定寝室文化品位的高低,当寝室成员大部分素质较高时,个别素质低的成员会被高素质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所同化。反之,少数高素质成员的积极作用将会被主体的负作用抵消掉。

(五)价值引导功能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强,优秀的寝室文化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上有很强的功效。高尚与庸俗、勤奋与懒散、节俭与挥霍、文明与粗野、关爱与自私等各种参差不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在寝室生活中发生交互碰撞并且在交互的过程中,通过“扬弃”使积极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成为寝室主导文化。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对寝室成员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并可以有效激发寝室成员的荣誉感和羞耻感,让他们分清是非,抵制歪风邪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这种影响包括日常的为人处事、生活态度、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看法乃至对国家社会的认识。所以,一个积极健康的、格调高雅的、奋发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能够长时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寝室成员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事业观和恋爱观等思想道德观念。

[1]龙汗武.思想政治教育在宿舍文化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茂名学院学报,2008,(2):24-27.

[2]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122.

[3][7]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9.230.

[4][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4.197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Harmonious Dorm Room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Hong
(Department ofEconomicsand Management of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Dorm room is the main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living and thoughts exchanging,and also the important place for their healthy growth.It is also a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rmonious dorm room culture,as a spe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is playing multiple functions in college students’healthy relaxation,emotional adjustment,behavior standards,assimilation radiation,value guidance,etc.

new erae;harmoniousdorm room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function

G641

A

1674-831X(2010)01-0039-03

2009-11-18

吴 红(1974-),女,湖南新化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助教,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寝室载体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