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述评

2010-08-15孔繁德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工业化环境保护文明

孔繁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述评

孔繁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曲格平撰写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的必然性,提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发展方略,启示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态文明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必然性,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努力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开创环保工作的“战略反攻”的新阶段,积极发展环境科技,培养大批高素质环保科技人才。

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低碳经济

2010年3月2日《中国环境报》转载了曲格平撰写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此文原载于《人民论坛》2010年1月即总第278期。曲格平在这篇文章中,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并提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和发展方略。这篇文章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1 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思想

1.1 阐明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构成层面

1.1.1 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一场关乎人类存亡的变革,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从人类文明组成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并列的文明形式之一。总之,从以上两种角度看,生态文明对于人类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1.1.2 构成层面

1.1.2.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层面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基于一个科学常识之上,即人类生存系统是自然系统的子系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导致人类的毁灭。因此,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同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人性与生态性的全面统一。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发展要服从生态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1.2.2 生态优先的制度层面

生态文明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要求,发展中始终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完善制度和政策体系,规范人类的社会活动,实现传统市场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型,核心是通过强化生态文化教育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立生态经济激励制度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1.1.2.3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层面

生态文明倡导有节制地积累物质财富,选择一种既可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又不损毁自然环境的健全发展,使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生活方式上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1.2 揭示了生态文明的必然性

从世界几大古文明的衰亡到工业文明的困境,从现实的发展需要到未来全人类的安全,生态文明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2.1 古代农业文明衰落的启迪

距今大约8 000年前,人类迈入了农业文明时代。随着农耕的扩展,人类产生了一些古代文明,但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的破坏也不断加剧,由于生态恶化致使古代农业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都归咎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这些古代农业文明的衰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人类应该反思长久以来与自然界的不和谐关系,重新进行理性选择,走生态文明之路。

1.2.2 工业文明深刻的教训

200多年前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继农业文明之后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正如美国环境政治学创始人之一、旧金山大学社会生产科学学院院长约埃尔·卡西奥拉博士所说:“整个西方工业文明的社会秩序都建立在对经济增长无限追求的基础上,但是,无限追求经济增长的后果却是非常危险的。从生态学角度来讲,无限制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其短期内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长期来讲对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和非人类都会是非常致命的。”

传统工业文明的本质是资源型经济,其生产和增长依赖于大量的资源投入。而自然源并不是无限的,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工业生产持续地破坏生态系统,最终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总崩溃。

工业文明的教训告诉我们,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只发展经济不顾生态环境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因此只有走生态文明之路,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根除工业文明的“顽疾”,让人类社会走向“健康”。

1.2.3 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在解放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污染造成的水危机步步紧逼,大气污染造成的气候异常现象频频登场……尤其是在西方工业化已经给全球带来巨大环境压力的背景下,规模空前巨大的中国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加凸显。当前我们正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作为后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现实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又必须超越传统工业化。

生态文明的实践将缓和目前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唯一的出路,是中国工业化的“救赎”之道。

1.2.4 全球生态安全的要求

当前全球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核辐射和核污染、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等。以上每一种问题都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受关注程度和热闹纷争的场景足以说明,关系到全球生态安全的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生态危机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因此生态文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人类未来发展之本。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路径的发展方略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3.1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是要建立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观。虽然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处于主动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其生存、繁衍和发展都要从自然中汲取“养料”。人类必须抛弃工业文明时代的“主观价值论”,进而选择将自己纳入到自然的关系,与自然融洽相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第一,人与自然是平等、和谐、统一的关系。

第二,要用科学发展观取代“竭泽而渔”的传统增长观念。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不侵害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在价值层面高度契合。

1.3.2 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制度

建设生态社会制度的核心,是把“生态优先”的原则纳入到各项制度建设中,通过“生态优先”的各种制度设计,合理规范人的社会行为,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和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

第一,强化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制度。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通过生态文化宣传和教育,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最终化为社会行为,使个人发展同生态环境形成良好互动。

第二,落实生态保护法治。制订与修改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且强化监督与检查,确保其贯彻落实。

第三,建立生态经济激励制度。采取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激励政府、企业、民众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人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制度环境。各级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建立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行政制度基础和政治保障,特别应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1.3.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超越传统工业化道路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生态物质文明的关键。我们应当选择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生态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革命。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及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那么,我们怎么实现这种转变呢?

第一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和资源的不断循环使用来带动经济的效益型增长,以消除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危害,力求达到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最终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是走低碳经济之路。它将引领我们超越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已逐步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利用、高效率和能源结构洁净化、合理化。因而是我们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一剂“良药”。

第三是大力倡导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社会理念的的实践基础,是在一个企业或一个小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到最终产品产出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能源,这与循环经济遵循的原则完全一致。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清洁生产注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不仅在生产过程中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

2 文章的重要意义和有益启示

2.1 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写进了政治报告。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当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的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性与重要性,进而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2 深刻认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性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又正处在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2009年煤炭产量30亿吨、钢材6亿多吨。这在世界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人与自然的矛盾非常尖锐,生态、环境、资源问题十分突出。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的形势,我国只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与传统工业文明不同的生态文明,好字当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3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走生态现代化的道路

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证明,传统的现代化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基础的,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等严重问题;而生态现代化则是低能耗、低污染,因而避免了传统现代化的弊病。我国比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晚了大约100多年,但是如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向生态现代化发展,就可以少走弯路,争取主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生态现代化,坚持生态优先,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4 更加主动地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创环境保护事业以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从事“三废治理”,即治理废气、废水、废渣,属于被动的“战略防御”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主要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战略相持”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21世纪初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到建设生态文明阶段,可以说发展到了“战略反攻”的新阶段。目前我国的环保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污染防治,而是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同步、综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综合,进而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已经积极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过程中,不仅开创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而且还创建了生态城市、生态村、生态园林等人居环境。今后我国要更主动、更积极地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走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将环境保护事业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2.5 努力发展环境科学,积极发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培养大批环境保护人才

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且还面临着现代化建设更加宏伟的任务,为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为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为此,我国要努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积极发展环境教育,显著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意识,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环境保护人才。在这两个方面,我国的任务都十分艰巨。这也为我国环境科技事业与环境教育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环境科技事业与环境教育事业应当也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提高质量和水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1]曲格平.生态文明理念和发展方略[N].中国环境报,2010-03-02(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3]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孔繁德,王连龙,谭海霞,等.生态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1):5-6.

[5]张永利,耿世刚.高等职业教育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任务与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1):1-4.

[6]夏光.论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核心思想[N].中国环境报,2010-03-24(1).

Review of The N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Kong Fand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066004)

The Notion of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written by Qu Geping mainly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revealed its necessity,pointed out the pat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enlightened us to have a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historical necessit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o further improve our consciousness in implementing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to pave the way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which ha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o open a new and strategic counteroffensive stag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job,also to cultivate quant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totection;low carbon economy

X171

A

1008-813(2010)03-0001-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0.03.001

2010-03-18

孔繁德(1945—),男,山东东平县人,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硕士,教授。

猜你喜欢

工业化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漫说文明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对不文明说“不”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