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农村和谐文化,培养农民和谐心态

2010-08-15宋媛媛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心态农民农村

宋媛媛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当代中国农村法治

构建农村和谐文化,培养农民和谐心态

宋媛媛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专栏主持人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新农村建设本质上是人的建设,没有新农民就不可能有新农村。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工作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关注当代中国,请关注当代中国农村!

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大有改善,但文化生活还是不容乐观,农民心理还存在很不健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稳定。更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教育体制,建立具有中国农村持色的“新农村大学堂”。农村本土传统文化精华是构建农民和谐心理宝贵资源;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精华,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构建农民和谐心态;“天人合一”,树立农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和谐文化;农村农民;和谐心态

一、和谐文化的内涵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思维方式、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从表现形式看,和谐文化既包括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等思想理论文化,也包括社会风尚、行为规范等道德文化;既包括教育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文教文化,也包括政策法规、制度体制等制度文化。

二、构建农村文化,培养农民和谐心理的必要性

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大有改善,但文化生活还是不亦乐观,农民心理还存在很不健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稳定。笔者带着问题对我省安乡县安权乡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安权乡是个湖区,经常遭受水灾和虫灾,特别是1998年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安权乡整个乡全部被水淹没,粮食颗粒无收。屋漏偏遭连夜雨,紧接着后两年即1999年和2000年连遭虫害,田地失收。由于受这样自然灾害的影响,安权乡是个比较穷的乡村,越穷越急功尽利,小孩还没成年父母就要他们外出打工赚钱。而农村成年人大都长期外出打工,把小孩留在农村由家中老人带养,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过春节,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期见不到父母,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同时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间的特殊感情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娇惯、任性和严重的自我中心主义。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渐渐形成了与祖辈相似的思想和心态,封建迷信,学着祖辈样做事;喜欢念神求佛,性格偏激,不爱读书。这样又将会形成新的一代现代文盲和不健康心态的农民,为社会和谐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现在农民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心态与价值观发生变化,他们认为有吃的了人生就应该享受吃喝玩乐,于是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牌桌上,甚者更是通宵达旦连续几天几夜“作战”。打牌、玩麻将已成为农民的必修课。乡政府曾经采取改变这种打牌成风现象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也正因为打牌、玩麻将而常常产生矛盾,如打架骂娘,甚至有时还闹出人命案。乡村的宗派家族势力也有所抬头,常有宗派家族之间发生打架斗殴,严重影响了乡村风貌。农民心态不健康导致了乡村风貌不文明。

在农村,农民缺乏应有的文化娱乐生活,如电视频道少,农民想到就近图书室看书几乎不可能。整个安乡县共有17个乡,1个居委会,建有图书室的乡只是1个,且这个乡是全县建立的新农村建设典范。全县仅有的一个乡级电影院也难以正常运转,仅有的乡文化站也是有名无实。乡村农民普遍相信封建迷信,农民生活的事情都喜欢用封建迷信来解释和解决,如生病老死、结婚生子都要烧香拜佛,求神显灵保佑等等,农民心理严重扭曲不能自我,心态很不健康。

乡农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原有的湖泊、河流变成了一个个的养鱼池塘。河水污脏,河流逐渐干涸。农民耕田种地使用大量的农药随雨水流入河流,渗入地下水层,地下水水质污染也很严重。瘟、死家畜到处乱丢。农民随口吐痰,随地乱扔垃圾,个人卫生保健意识差。农民心态不健康导致了农民生活行为不健康、不文明。

农村农民的这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和不健康的心态代代传承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培养农民良好心态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农村和谐文化,培养农民和谐心态的措施

(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和机制,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基础

培养农民良好心态的终极目的是要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而构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体系和机制,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基础。

1.更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存在孤僻、娇惯、自我中心、厌学、思想封建迷信等问题。虽然现在农村都实行了小学、初中义务教育,但还是有失学儿童现象,而且还没有成功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为解决这些留守儿童的问题必须更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目前虽然农村民办教师都转正为公办教师,但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国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投资,可以把不断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和引导、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结合起来,拓宽资金来源。同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待遇,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心安意地投入教育事业,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农村教师培训,多创造条件使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市中小学名校教师相互交流教学体验,丰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便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另外,有关部门应该协调配合,尤其是教育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思考问题,不断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农村长远教育机制,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心理学专职教师到农村执教,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性格方面的一些问题,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性格和和谐心态,为培养新一代健康、和谐心态农民打下基础。

同时,还要加强教育监督保障机制。有关部门应该合理地协调和配合,尤其教育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应从站在民族、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上,以科学发展观思考问题,不断完善农村教育监督保障机制。组建农村教育督导团,不定期对农村教育进行督导检查;农村督导团、地方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三方结合进行不定期对农村教育指导和检查。督促和保证农村教育政策和奖惩制度的落实,特别是要督促和保证到农村中小学执教的心理学教师优惠政策的落实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好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奖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不好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处罚,做到奖惩分明,坚决杜绝农村教育不良现象;彻底阻隔祖孙间封建迷信思想和不良心态的承传,为培养新一代健康、和谐心态农民提供有力的保证。

2.改革教育体制,建立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新农村大学堂”。农村往往交通不便,农民居住比较分散。而农业性学校办学一般都办到交通方便的城市,对农村是长鞭莫及,对农村、农民影响力不大。根据农村特点建立“新农村大学堂”,“新农村大学堂”能够成为组织农民的有效载体。把“新农村大学堂”办进乡村便于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走进学堂,接受再教育。新农村大学堂可以采取开放式办学方式,向全乡村农民开放,新农村大学堂的大门随到随开,可以跟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对农民进行免费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或心理咨询服务。新农村大学要充分利用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和农业职业高中丰富的知识资源,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知识和和谐文化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农民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如可以把深奥技术知识和和谐文化编成通俗易懂的或具有乡土化的教材进行教学,让农民真正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实质和和谐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开办国家和乡村的方针、政策宣传栏,建立广播站、图书室、张贴宣传条幅;办起心理知识窗口和心理咨询室等来解决农民的各种生产技术和心理问题,逐渐引导农民积极进行生产技术协作、创收,和谐相处。组织专门技术力量,开发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村和谐文化的视频节目,跟踪拍摄农民生产技术协作、农民间的和谐相处的场景,编辑成VCD光盘。为农民提供形象、生动的农业生产协作和农民和谐相处视频节目,拓展农民的视野,使农民远离封建迷信,脱离愚昧,崇尚科学。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人生价值观,全面提升农民的生产科技专业文化水平和良好的和谐的心理素质。

(二)弘杨农村传统文化精华,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培养农民和谐心理的重要环节

构建农村和谐文化,应该继承农村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是培养农民学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文明的乡风,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的重要环节。

1.弘杨农村传统文化精华是构建农村和谐文化和和谐心理的重要环节。农村传统文化精华,最具有凝合、同化和规范农民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我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含有丰富的和谐文化和许多可贵的价值观念。如“孝悌友爱”就在我国农村中有着很深厚的影响,起着凝合、同化和规范农民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作用。农村本土传统文化精华,是本地乡村农民共同打造的、本地乡村农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核心文化。它很容易融入本地乡村农民的心灵,形成心灵共鸣,是一种强大精神原动力;对本地农民具有强烈的凝合和规范作用,能够使本地乡村农民心态平和,能够减少和平息本地乡村农民间的事端。因而我们说农村传统文化精华是构成农村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乡村政府要组织乡村农民积极弘扬本乡村传统文化精华,培养农民和谐心态。乡村政府要积极引导乡村农民开展弘扬乡村本土传统文化精华的活动,把有些失传了的乡村本土传统文化重新挖掘出来,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发展起来。在开展各种本土传统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乡村农民建立高尚的和谐文化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远离黄赌,不搞拉帮结派,消除宗派势力等。如可开展适合本乡村的一些民俗活动:扭秧歌、演唱民族歌舞、演凑民族乐器等,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让村民脱离低俗的文化娱乐。建设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乡村农村民族文化节,进行民族文艺节目比赛。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满足乡村农民的各种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注意在文化活动中激发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改变农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牌桌,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农民树立新农村和谐文化理念,规范农民的不文明行为,推进形成新农村文明风尚。在这些活动中还能够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引导农民乐观、积极向上心态,礼貌待人,培养农民的和谐心理,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2.“天人合一”,树立农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构建农村和谐文化,培养农民和谐心态,还必须帮助农民树立“天人合一”的意识。“天人合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求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帮助农民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民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与农民自己息息相关的地理生态环境,形成农民整体观念,确保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人口、农业资源、农村环境相协调。乡村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联合相关的专业部门或学校与之形成合力,根据本乡村的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合利地开发一些农业产业结构,并指导农民科学地从事农业生产,坚决阻止只能带来一时效益、破坏乡村环境的农业产业项目。利用“新农村大学堂”和各种宣传活动对农民进行健康卫生和环保知识培训和教育,帮助乡村农民树立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合理处理垃圾,消除破坏农村坏境的隐患。合理从事农业开发和生产,不对自然界乱砍滥伐。使乡村农民充分认识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重要意义,注意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合理利用好自然资源,把握好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千秋万代。这就是提升农民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治本之策。

Abstract:With the support of agriculture-friendly policies,peasants’material life in rural areas has improved greatly.However,their cultural life is still far from being satisfactory and unhealthy psychology of peasants also exists,which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new countryside and social stability.Therefore,w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educational system in rural areas and establish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remained in countryside.Meanwhile,educational system should be reformed to establish “new rural imperial university”.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local rural areas is precious resource for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psychology of peasants.Therefore,we should excavate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rural areas and enrich peasants’amateur life as well as construct their harmonious psychology.In addition,unite the heaven and humanity to develop peasants’consciousness of getting along with the nature harmoniously.

Key words:harmonious culture;rural areas;peasants;harmonious psychology

(责任编辑:叶剑波)

Construct Harmonious Culture in Rural Areas and Develop Harmonious Psychology of Peasants

SONG Yuan-yua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8,Hunan)

D902

A

1008-7575(2010)06-0005-03

2010-10-20

宋媛媛(1967-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心态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还是“看掐架”心态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