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务员犯罪心理分析:“强迫性重复”的潜意识

2010-08-15曾文洁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强迫性犯罪心理来访者

曾文洁 陈 锐

公务员犯罪心理分析:“强迫性重复”的潜意识

曾文洁*陈 锐**

公务员违法犯罪的动机各异,原因复杂,本文从新的观察视角对违法犯罪公务员犯罪心理进行分析,认为“强迫性重复”的潜意识是违法犯罪公务员犯罪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治疗“强迫性重复”的药方是“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

违法犯罪公务员;犯罪心理分析;“强迫性重复”

公务员违法犯罪的动机各异,原因复杂,我们显而易见的有:欲壑难填的贪婪心理,屈从于小环境的从众心理,冒险一搏的赌徒心理,放松要求的侥幸心理,狂妄霸道的自负心理等等。但是有的公务员面对犯罪的风险和成本太高时,仍然不顾后果犯罪。用普通人心理很难解释某些人过于张狂的公务员犯罪行为,这需要我们介入新的观察视角。从新的观察视角对违法犯罪公务员犯罪心理进行分析,发现“强迫性重复”的潜意识是违法犯罪公务员犯罪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强迫性重复”的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宗师弗洛伊德在对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种现象被称为“强迫性重复”。弗洛伊德于1905年指出,力比多(原始生命力)具有所谓“黏滞性”(adhesiveness)特点,力比多会痛苦地纠缠着生命早期被阻碍的欲望和挫败的渴望,与这种受挫感黏滞在一起,哪怕成人后欲望得到满足,却仍然感到饥渴。后继者,英国客体关系学派代表费尔贝恩认为,儿童会对早期照料者与他们的互动方式产生强烈依恋,即黏滞,并以这种互动为核心建立日后的情绪生活,就像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对任何最先出现的照料者,不论照料者是人、是鸭或是物体,产生印象并追随左右。

综合弗洛伊德与费尔贝恩的观点,“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童年时形成的行为模式的不断复制,不仅仅黏滞早期的挫败感,也黏滞早期的快乐感。譬如,如果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充满了关爱、帮助、提携,那么这个人会不断复制这种关系和情境,他的人生选择将远离危险、犯罪和敌对,与他人的关系友善,拒绝做铤而走险的事情。相反,如果小时候的行为模式是不断面对他人的敌视欺侮,那么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这个人会不断复制战胜敌视的人生情境。他首先要营造一个敌对的、危险的环境,然后再想办法去战胜它。对于某些公务员,其职业行为则表现为,总是倾向于冒险打政策和法律的擦边球,直至公然犯罪、挑战法律,并从一次次的“摆平”过程中体会到心理满足。

二、“强迫性重复”的防御功能

每个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发展出了一整套保护自己不受外界伤害的防卫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强大的,也可以说是不成熟的、脆弱的。防卫系统犹如第二套界线,就像备胎,把有威胁感的东西摒挡于外。心理防御机制是一个人从小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与环境的互动而逐渐养成的对外界刺激和内心冲动处理应对的方式,当这种应对方式固定下来后,一方面成为人格的一部分,一方面也会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反应,当事人在意识上未必能觉察到。基本防卫机制分为三种:战斗、逃走和静止不动。比如,当我们看到房子冒烟,防卫系统就会提醒我们:小心,可能着火了。于是我们就选择救火、逃跑或吓得呆住,不知所措。无疑,前两种反应是成熟的防御,后一种是不成熟的防御。

“强迫性重复”有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战斗型防御措施,人们希望通过“强迫性重复”医治创伤,抵御和战胜童年创伤造成的心理弱势感,但这是一种不成熟的防御措施。

依照精神分析“早期决定论”的观点,每个人在童年时候,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些挫败和创伤,比如,出身低微被人歧视;家境贫寒生理心理快乐得不到满足;相貌身材有缺陷招致嘲笑;在心理扭曲的环境中遭到虐待等等。人们都希望医治好过去创伤,然而时过境迁,除非时光倒流,否则伤害已经发生不能更改。于是长大后,人们在潜意识里,每每会无意中制造条件,创造类似的创伤情境,然后依靠现在的力量去克服战胜创伤,希望平复童年的委屈。

因此,为了创造创伤情境,他们会不可理喻的“自讨苦吃”甚至自虐,比如让自己身处违法险境、吸引别人敌视、虐待自己的身体等,一遍遍回味童年的悲惨处境,然后一次次把那些失败扭转,以达到医治创伤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多数是失败的,即使成功了,他们仍然感觉不到成功的满足,心理弱势的感觉始终存在,于是他们便一次次重复来过,直到最后彻底失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疗伤的愿望是潜意识的,这种受伤情境的创造也是潜意识的,人们对这种强迫式的重复有可能毫无察觉。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当具备了这样的概念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

目前,有的依靠催眠疗法治疗“强迫性重复”心理问题,通过模拟时光倒流,回到童年时代,在催眠状态下,从心理上改变当时的创伤情境,改写情绪感觉的历史,终止强迫性循环,但这只能起到短期的治疗效果。

三、建立强大的内心机制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人们或多或少都在“强迫性重复”中打转,那么如何改变?“哲学总是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但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的名言换于精神分析也可以成立,虽然它本身不是哲学。精神分析给出的药方是“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

精神分析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内心,可是了解了,就意味着改变吗?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这是改变的开始。这种了解被称为“真正的了解”,即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将自己潜意识的、意识不到的想法挖掘出来,暴露在理性意识的阳光下,一个人如果理解自己很多思想和行为的真正动因,那么他就有可能改变,并建立强大的内心机制。

当然,咨询师的解释和挖掘也要考虑来访者的接受程度,如果不考虑来访者的承受能力,对其不成熟和病态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行直接的或过早的正面进攻,有可能使来访者在尚未形成可以替代的应对策略之前,因焦虑、空虚、失落而不知所措,或者转而放弃向防御方式的进攻而向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进攻,从而彻底破坏治疗联盟。所以,有人意识到了“强迫性重复”,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感到隐秘思想被人揭露,面子上过不去,更加变本加厉。

为了避免情绪上的对立,对防御机制进行治疗和改变,精神分析的方法是“由表及里”地进行处理。即将来访者或病人的心理结构看作是空间上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上面的层次是下面的层次的防御物。咨询师或治疗师要系统和巧妙地从解释和处理来访者靠近意识的体验入手,逐步消除抵抗,释放心理能量,重新体验情感,提高认识,解决矛盾。一个层次矛盾的解决为下一个层次矛盾解决扫清道路。这样就一步步地接触到心理冲突的最底层。来访者的自我不断增强,对心理冲突的承受力持续提高,在承受改变的痛苦和幸福中,解决心理问题。如果来访者仍然拒绝,那么就是他自身不愿意改变,或者还没有条件改变。这时候必须尊重个人的选择,哪怕他因此继续执迷受苦。直到这种逃避型的弱小自我被面对真相的强大自我所替代,改变才会发生。

在潜意识中默认运用的疗伤方式——“强迫性重复”,其实是无力医治创伤的,因为我们并没有在理性意识上认清原因。真正的解决,必须摆脱“强迫性重复”的束缚建立强大的内心机制。

(责任编辑:潘慧春)

B84

A

1009-2293(2010)03-0079-02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公务员心身健康问题调查与心理维护研究》阶段性成果。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南大学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猜你喜欢

强迫性犯罪心理来访者
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关系: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虐恋为何总是如影随形
近六成港人强迫性囤货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