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督教在近代广东的医疗慈善事业

2010-08-15湖南长沙师范大学龙建军

河南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广东地区传教传教士

湖南长沙师范大学 龙建军

浅谈基督教在近代广东的医疗慈善事业

湖南长沙师范大学 龙建军

教会医疗事业作为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的一部分,在近代中国有较大的发展规模。它之所以在中国产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利用行医以传教是基督教的传统,这是教会医疗事业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近代西方社会变迁为教会医疗事业在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同时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现实又为教会医疗事业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社会环境。

近代基督教医疗慈善事业

医疗慈善是基督教在华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基督教在华医疗慈善事业近年来有一些论及,总体性研究有一些成果,但区域性研究不够。本文是区域性研究的一个尝试,着重来谈基督教在近代广东地区的医疗慈善事业,文章分三个部分:医疗慈善事业的动机;医疗慈善事业的发展概况;医疗慈善事业的绩效评估。希望此篇论文能对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慈善事业尤其是地域性的教会医疗慈善事业作一点贡献。

一、医疗慈善事业的动机

(1)为了更好的传教。19世纪中叶,由于长年的鸦片走私贸易,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邦已经国贫民弱,百姓不独衣食无温饱,还常常遭遇各种病痛的折磨。另一方面近代西医自文艺复兴运动后就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基督教这样一种外来宗教自从传播到中国后,就不断受到上至封建统治者下至平民老百姓的抵制,因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在这种境况下,给中国贫苦的百姓大众施医散药,无疑是基督教最能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妙方。所以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当中伴随着慈善事业,其根本目的是出于传教考虑,也就是为了扫除传教的阻力让基督教更好地在中国传播发展。因为办慈善事业行善事可以博得中国人的好感,从而可以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入教。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教会就把医疗卫生“作为福音的婢女”,认为它可以“改造中国人俗世的和社会的状况……博取人民的信任。以此为基础,为教会铺平道路”。[1]美国基督教差会重要负责人司弼司认为:“我们的慈善事业,应该以直接达到传播基督教福音和开设教堂为目的。……因此,作为一种传教手段,慈善事业应以能够被利用引人入教的影响和可能为前提。要举办些小型的慈善事业,以获得较大的传教效果,这要远比举办许多的慈善事业而只能收获微小的传教效果为佳。”[2]司弼司的话就明确地道出了基督教教会兴办慈善事业的目的。

(2)符合基督教爱人如己、济世救人的精神。据《圣经》记载:耶稣认为,人应该慈悲为怀,宽宏大量,因为凡不怜闲人的,自己也必不蒙怜闲。“怜恤天下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3]

下面是《圣经》中关于耶稣在传道途中给贫穷残疾者治病的故事:

据圣经《新约》记载:公元28年,耶稣在加利利开始公开的传道和治病活动。他在各会堂里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的病痛。当地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种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来了,耶稣就治好了他们。”[4]于是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请他治病,可见耶稣在传教的过程当中就伴随着行医。

耶稣这样借行医以传道给后来的传教士树立了榜样,可以说基督教在全世界的传教活动都伴随着医疗手段,在近代中国亦是如此。1885年,广州博济医院举行传教行医五十周年纪念活动,新教的第一个来华传教士伯驾特地从美国写了一封祝贺信说:“1835年11月14日是我在广州开始眼科医院的日子。千千万万人将称颂和感谢值得崇拜的救世主耶稣基督,借着医药传教士为工具,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使他们都认识无法形容的神的性格。”[5]虽然从一开始基督教在中国举办医疗慈善事业是为传教服务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治病救人本身就符合耶稣爱人如己、济世救人的精神。许多来华的传教士也的确是在爱心的驱使下甘愿效法耶稣来中国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教会内外人士也将教会医院视为慈善机构而乐于向其捐款。

二、医疗慈善事业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以前基督教在广东的医疗慈善事业。医疗慈善事业是教会在中国创办最早、对传教最有利的一项慈善事业。揭开教会在中国创办医疗慈善事业序幕的是1835年伯驾在广州创办的眼科医院(新豆栏医院),它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所教会医院,由此奠定了基督教在华医疗慈善事业的起点。医院开业后,该院一直为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的老百姓免费治疗,并趁机送给患者福音书,进行传教活动。1840年因鸦片战争的爆发,广州眼科医院暂时停办。鸦片战争结束后,伯驾重回广州,眼科医院又复业开张。至1854年年底,该医院已收诊病人52500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惠于这减免诊疗费用的慈善之举,西医由此赢得了中国人的信任。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该院被毁,随着战争的即将结束,1859年由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在广州择新址重建,更名为博济医院,仍旧施医散药,博济医院成为19世纪中后期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最著名的慈善医疗机构。这所医院一直存在到1949年,因此博济医院可算是在华历史长达一百多年的最古老的一所教会医院。其除了向贫民大众施医散药外,也在介绍西医西药,培养西医和护士人才以及在医院管理方面都曾做了许多工作,对中国,特别是对广东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主持博济医院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嘉约翰医生,他曾声称:“为了基督,要爱病人如同爱兄弟。”他不辞劳苦为病人治病和传播西方医学科学,从1854年5月15日嘉约翰医生到达广州一直到1901年8月10日在广州去世时为止,据统计:嘉约翰医生诊治的门诊病人达七十四万人次,住院病人达四万人次,曾为四万九千余病人动过外科手术,翻译了三十四部西医西药书记,培训了一百五十多名西医人才等,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外基督教会20世纪以前在广东创办的重要医院还有1867年在汕头开设的福音医院,1881年在汕头开设的盖世医院,1890年在广东揭阳创办的真理医院,1896年在广州开设的夏葛妇孺医院,1899年在广州开设的柔济医院。

(2)20世纪以后基督教在广东医疗慈善事业。当历史进入20世纪后,基督教会更加重视在中国开展医疗慈善事业,除了对原有的医院扩大规模外,又在中国新设了不少医院和诊所。具体表现在广东地区也是如此,在整个20世纪里,基督教在广东新创办的最出名的医院要算1901年的两广浸会医院。下面重点以两广浸会医院为范例讲述20世纪里广东地区教会医院的发展概况:两广浸会医院创办于1901年,自开办以来,就一直为各位患者提供门诊服务,除门诊外,每周还定期施医赠药。其中施医增药的时间为每周一、三、五,上午为外科、眼耳鼻喉科,下午为内科、女儿科、留医,流产则随时办理。即便是在战争年代,此项服务业也没有中断过,以1946--1947为例,这一年就减免贫病就医者医药费总额达八千六百八十余万元之多,赠医之数,每月也达六百余万元,此数除由各方捐输一部分之外,其余全部由医院负担。除了两广浸会医院外,博济医院、柔济医院和惠爱堂贫民医院也都定期开展施医增药工作,给贫病无依之人提供免费医疗救治服务,这项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使人民能够免除疾病的痛苦和折磨,重新恢复身心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各种疾病的扩散。教会开展的这些医疗慈善活动,不仅挽救了老百姓的生命,而且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安定人心起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便如此,我们无法否定的是,这些慈善医院创办的另一个深层次的目的,乃是要“以医传道”,使基督教之爱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慈善医疗事业的绩效评估

尽管教会医疗慈善事业在近代中国的存在和发展,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和动机,但我们在评价教会慈善医疗事业的时候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视为是一种文化侵略,视为是为西方列强的侵略服务,一棍子打死。正如顾长生先生所言:“所有曾经在中国工作过的外国医护人员,也并不都是帝国主义分子,真正推行侵略政策的传教士医生是少数,大多数是不自觉的,有许多是抱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或是为了个人宗教信仰的原则到中国行医的”。[6]而其客观上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那么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广东开办的慈善医疗事业对中国尤其是广东地区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缓解了地方救济事业的压力。近代广东地区较其他地区而言,慈善事业还比较发达,像当时就有闻名一时的广州九善堂。但近代的广东也是一个非常动乱的地区,各种各样的战争接二连三地发生,如两次鸦片战争、北伐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等,广东都充当了重要的战场。每次战争后,都会有大量的伤亡人员,而仅靠当时广东的医疗机构、传统的慈善机构来救助显然是不够的。在近代广东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西方传教士开办的医疗慈善事业在各种救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两广浸会医院为例,两广浸会医院在1939年以前,每年的增医的人数均为一万至两万八千人次。广州沦陷后,1940年至1942年间,该院的赠医人数达到四万多人。复原之后,两广浸会医院在想办法克服自己困难的前提下,1946年就开始恢复增医服务,1946年的赠医人数就已达到18505人次,1947年的赠医人数也达到了11580人,很好地缓解了广东地区传统慈善机构的压力,而且也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广东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

(2)稳定了近代广东地区的社会秩序。近代以来,基督教各教会在广东创办了不少的医院,这些教会医院的医疗救治和施医赠药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广东地区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为成千上万的广东人带来了免除肉体痛苦的机会,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同时各教会医院的救济活动,又配合了政府的各种卫生措施,防止了社会动荡时期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减少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对稳定广东地区的社会秩序也起到了一定得作用。

(3)推动了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近代基督教传教士不仅兴办了各种形式的医院,还创办了各种医学院或护士学校,不过这些医学院或护士学位是作为医院的附属机构而存在,在近代广东地区,这样的医学院或护士学校主要有博济医院的南华医学校和护士学校、两广浸会医院护士学校、柔济医院附属的端拿护士学校及夏葛医学院等。西方传教士开办的这些医院和学校,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如博济医学堂首位女学生张竹君,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南丁格尔,也是我国最早的知名女西医。其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便投入枪林弹雨的战场救护。同时传教士开办的这些医学院或者护士学校,客观上把西方各种先进的医学技术、医学器材、药物知识、医疗机构建设体制以及教育模式引入到了中国,不仅促进了广东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广东地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如著名的岭南大学医学院其前身就是1866年建立的博济医学堂,如今广东地区医学教育领域的最高学府中山医科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岭南大学医学院。

四、小结

作为基督教在华慈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医疗慈善事业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这么说,基督教会在中国开办的医疗慈善事业,既是一种有效地传教手段,同时也是一项有利民生的事业,客观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1]《中国丛报》(1835年12月),转引自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275页

[2]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页

[3]见《新约.马太福音》5章7节,22章37—40节

[4]见《新约﹒马太福音》4章23—24节

[5]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

[6]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1991版,第285页

book=0,ebook=26

猜你喜欢

广东地区传教传教士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广东地区龙狮队发展SWOT分析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音乐的西方传播述略——以海洋交通路线为例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广东地区高校学生的节能意识和节能行为研究
60岁再创业邰中和当“光的传教士”
早期西方传教士的汉语量词观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
早期传教士作品中的新词创制
试析传教活动主体的伦理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