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基地建设中对校企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2010-08-15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刘义臣韩芊杨佳
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刘义臣 韩芊 杨佳
实习基地建设中对校企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 刘义臣 韩芊 杨佳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相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各高等院校纷纷将解决矛盾的努力放在了实践教学环节,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探索中前进。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建设和管理好实习基地,是发展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探讨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几个原则,具体探讨双方合作的方法,促进产学研的和谐发展。
高校企业合作互赢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向我国实体经济的扩散和延伸,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现,如何调整人才的培养方案,解决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之间的矛盾问题,变得非常急迫。实践教学是连接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也是高校解决就业难问题的突破口,那么如何做到合作双方在建立实习基地过程中的利益均衡分配,促进实习基地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又称产学研结合,是指教学机构、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开发、产业开发与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企业利用高校优质的理论教学资源,以及高校提供的低价劳力,可以促进生产的更快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的实际需要相连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则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促进实习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学校进行合作的出发点,因此学校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示范性原则。所谓示范性原则是指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布点、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一方面需要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建设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无论在规模、实力、管理模式、实习效果、以及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均比其他实习基地要强,以此起到引导作用,推动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2.应坚持共建、共享、互利、巩固发展的原则。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通过一定的形式努力追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学校通过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通过学生实习寻求单位的储备人才,在学生群体力宣传企业形象,学生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做到共建、共享、互利、巩固发展。
3.合作形式的多样性原则。实践本身就是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活动,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决定了我们应该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根据企业的实际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前提下,即可以引进企业人才到学校,也可以派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工作。
4.必须坚持重质量的原则。根据我在工作中的经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必须重视质量,不可盲目追求数量,我们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要寻求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则是要不断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档次和质量,使学生在实习基地真正能学到实际的本领,接触到实际业务。总之,必须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扩张”,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保证经费的持续投入原则。学校经费的投入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只有充裕的经费的补充,才能调动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加强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保证师生实习的安全和效果,解决实习师生的饮食和住宿等后勤问题,满足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欠缺,更有些教学计划因为沿袭多年,不少课程的设置已经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需要,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通过企业相关专业人员根据现实需求对学校课程设置及专业设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学校的办学指明了方向,使学校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订单”式培养。学校招生时即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设置,实习环节将在企业进行,部分教材和师资也可由企业提供,学生毕业后考核合格将到相应企业就业。“订单”式培养实现了招生、教学、实习与就业的同步联动,力保培养出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即能上岗,解决了学校及学生的就业压力。
3.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在专业实习阶段或毕业实习阶段,推荐学生集体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感受到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4.举办企业家专题讲座。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即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开阔其视野,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又可以通过企业家的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克服好高骛远、夜郎自大、眼高手低的缺点。
5.“产学研”相结合。发挥学校先进的专业科研设备和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中小型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也有利于学校的学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基地管理缺乏科学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一定要发挥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载体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实习基地的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如学校与学院间管理脱节、管理人员频繁更换等问题都说明高校在实习基地的管理上,大部分都没有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制度,直接导致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混乱,影响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实习基地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的,以保证学生在实习基地能够有所收获,确保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随着近几年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学校基本建设中,对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也就无法保障学生正常的实习教学工作,其实习效果也就打了折扣。其次,经费投入的不足破坏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挫伤了企业合作的士气,实习基地的建设原地踏步,甚至因此而中断合作关系,限制了实习基地的发展。
3.实践环节在培养计划中所占比重太小且发展不均衡。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的管理办法,但经过调查,发现在部分学校的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重比较小。例如:某大学2006年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总学分是15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占12学分,约占总学分的7.7%,实践学时为12周;某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总学分是16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仅占8学分,占总学分的5%。其次,实习基地建设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专科、高职类学校一般要好于本科学校;理工类院校要好于文科类院校;工科专业要好于文科、艺术类专业。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实践环节仍然是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重大小,实习基地发展的均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将间接影响到与企业的合作。
四、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学三赢合作机制的几条建议
经过上面的分析,学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由于政策和现实的影响,发展得并不好,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渠道并不畅通,学校实习教学的发展缓慢,为了消灭双方之间合作的壁垒,加快实践教学的发展,结合自身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实习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保证实习基地的健康发展。实习教学是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是缓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所需人才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加大对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发展规模大、专业对口、地理距离近,学生实习效果好的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保证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转,同时,与实习基地所属企业合作,保证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的同时,能有所收益,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在可以获得适当资金补偿的情况下,才能尽全力建设好实习基地,从而让实习基地能够最大地发挥作用,双方在“产、学、研”上能更好地融合,最终实现学校、企业、社会都受益的“共赢”目标。
2.强化实习基地的管理工作,增强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实习基地建设后,要做好实习基地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具体实习计划,包括实习日程安排、岗位安排、指导人员安排、配套培训课程安排、要求达到的实习成果、学生生活心理辅导等,并保证一一落实;另一方面学校应选派教师参与实习全程并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这样做的作用是:一、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实习的控制,保证良好的实习效果;二、有利于获得实践一线的有关资料,便于学校结合企业意见,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三、专业课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四、学校可以深入了解合作企业,寻求更多的项目合作机会,真正使“产学研”落到实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通过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应用技术发展前沿的能力,使专业教师既能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胜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能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其专业研究能力。
4.增加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本文上边内容曾经提到,目前在大学生的培养方案里,实践教学在12周左右,而且12周比较分散,而学生到企业实习时,一般要求学生实习至少3个月,并且要集中连续的实习,针对以上的矛盾,首先应该从学校的培养方案入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每次实习的时间可延长到10周左右,而且要有合适的弹性,适应企业需要实习学生的要求,促进双方的合作。
5.丰富校企合作的形式,增加实习过程中的互动。目前学生在实习时,绝大部分还是到企业进行观摩,整理资料,实习效果不明显,为了让学生真正从实习中受益,必须丰富实习的形式,同时高校与实习基地之间要想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应该在更广的区域寻找合作,比如互派人员进行交流,定期召开实习联谊会等。其次,在实习中,增加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协调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达成一致的目标,统一实习中的行动,加强过程管理,完成预期目标,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共赢。
综上所述,开展校企合作兼顾了“企业选聘理想的合格人才、学校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毕业生掌握适用的工作技能”三方面的意愿,有效解决了目前人才供需脱节的问题,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校企合作方面,尚有许多需要总结归纳之处,本文未能一一涵盖,而校企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欢迎同行的批评与指正。
[1]袁玮.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学多方合作机制,经济师(高校园地)2010年第一期
[2]宋殿辉,孙光.独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的认识和实践,物流科技(119页)2009年第二期
[3]孟祥宾,魏泽.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32卷
book=235,eboo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