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生成,创设有价值的语文课堂

2010-08-15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张晓丰

河南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预设人文新课程

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张晓丰

关注生成,创设有价值的语文课堂

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张晓丰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与铺垫,“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与升华,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语文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这一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而艺术地实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新课程教学预设课堂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以往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舞蹈了,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生成性的课堂渐为众多专家、学者、教育者所激赏和倡扬。

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因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流于追奇猎怪,诸多生成让人颇难释怀。

1.现状点击:某教师执教柳宗元的《江雪》,教学接近尾声时,老师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老师,这位老翁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去江中钓鱼?”一生满脸疑惑。“我知道。因为那老翁爱吃鱼。”“我认为是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我想,那老翁钓鱼是要去卖的。”学生接二连三地解读。教师若有所思:“嗯,有些道理,你明白了吗?”“啊!”被问学生一脸茫然。突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现在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是吗?有没有不同意见?”教师无所适从,把“球”踢回给学生。“那有什么,可将冰凿破呀!”“有时天冷,河面不一定会结冰的。”教师恍然大悟:“哦!是这样,你明白了吗?”“嗯……有点明白了……”那学生也只好作罢!

教师质疑引导,可当学生提疑并一个接着一个提出不同见解时,教师不能敏锐地把握教学契机,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不知从哪儿入手深入点化、引导,去巧妙地召唤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双方交流着一些俗不可耐的回答,做着一个有趣而无意义的游戏。面对生成,教者无所适从。

(1)“生成”与“预设”相得益彰。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有时候,预设制约着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的思维创新,教师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扼杀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有时候由于教学的复杂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教学的进程经常会偏离原来预定的方向,打破了原先的教学计划。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

(2)“生成”以发展语文素养为依归。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不妨这样设问:生成的究竟是什么?引导生成最终以达到什么为根本目的?从语文课程的特点看,生成的不外于工具与人文两个方面,工具即语言,人文即精神。语文课程最终要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而语文素养又集中地体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从这层面上讲,生成是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依归的。然而,纵观当今诸多生成课堂,对人文内涵的过分宠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虽说生成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当生成接踵而至时,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鲜活灵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分析语言现象,把握语言规律,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事实上,人文性一直就寓于工具性之中,抓住了工具性就有了感悟人文性的物质基础,就等于抓住了人文性。语文就是语文,只不过较多地体现一些人文精神而已,人文绝非语文一科能够独当其任。那种在课堂上只求形式,哗众取宠,不求实效的做法,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最终因为求一时“精彩”,架空了语文本体,失落了人文内涵,导致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步履维艰。

2.实践策略:归根结底,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读懂文本,让文本语言及其承载的思想影响感染学生;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文本,让跳跃的思维插上理性的翅膀思辨地穿梭字里行间;还要引导学生勇于超越文本,让更丰厚的语言和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勃发。

(1)读懂文本生成之本。读懂文本是生成的根本。如果连课文都读不明白,谈何生成?如果有,亦是无源之水不活,无本之木不长。从这点上看,生成是建立在读懂文本基础上的。读懂文本,不仅需要我们悟遣词造句之妙,因为遣词造句是构成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丰富语言、运用语言最基本的物质凭借和技术手段,是生成语言、发展语言活力的“细胞”;还需要我们悟布局谋篇之美,由于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千姿百态,照应美、对称美、递进美、并列美观照其间,从经验讲,人们读了一篇文章,有人问你,觉得怎样?回答往往是一种整体性感觉,这自然少不了文章的结构问题,可见结构之于文章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也是生成新结构的范式;更需要我们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理、意、趣之味,能打动人心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恐怕也正是这种内涵着的美,它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最本质部分,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制高点”,是促进课堂生成充满智慧灵光的催化剂。

(2)质疑文本,生成之源。生成源于质疑,深加工的疑问永远是学生生发语言、陶冶情趣的焦点。从质疑出发,便能让文本离得更近,从而大大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质疑文本,就要将疑贯串于学习始终,读前有疑,读中释疑,读后存疑,解决旧疑存新疑。我们的教学应该在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中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在相继生成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审视问题,实现质疑与生成的完整统一……

(3)超越文本,生成之宗。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同时,真正的新课程又不排斥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教师应当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和“转化”,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叶澜语)的!

小学语文教学法

book=229,ebook=243

猜你喜欢

预设人文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