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专生心里健康教育
2010-08-15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常红侠
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常红侠
浅谈职专生心里健康教育
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常红侠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更新观念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职专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职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为更好地进行职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卑教材多元优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学生多数来源农村,农村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学生家长陈旧观念的影响对教育者来说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职专生的身心特点
职专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职专生在从初中步入职校后,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校生活的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1)自卑心理大。能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破罐破摔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2)耐挫能力差。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激烈地学业竞争、学校教育的欠缺,当代职专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力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跟初中学校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学习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差,缺少自信心,特别是当学习成绩表现不佳时,更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往往无所适从。
(4)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职专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大,很不稳定,容易冲动。职专生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5)人际交往不适应。现在职专生有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占70%左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部份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
二、职专生应该学一点心理知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大有益处,如果职专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和生活,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生活就会舒畅。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所以开设青少年心里健康教育这门课是非常必要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点滴
我校学校领导在进行职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很重视,安排每学期专题讲座,每年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有几点体会:
(1)选择适合职专生的教材。选择教材的指导思想,应凸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理所当然应直指人的心理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因而教材的建设不应当是“物本”的,而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把人视为自身心理发展与建设的主人,把人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从人的心理需求发展,一切为了人的心理健全发展,一切服务于人的心理潜能开发,一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生命和生活,关怀人的价值和使命,关照人的精神和信仰,真正确立“人”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中的中心地位。
(2)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坚持以“实”为本,即联系实际、体现实用、突出实践、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来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3)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元优化、积极整合”的策略,以教育化取向为主干,以生活化、问题化取向为依托,建构整合化、网络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趋向。
总之,心理教育进人学校课堂,对处在身心变化高峰期的职专生是福音,对教育工作者则是挑战。我一定会用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职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1]于学兰.构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J]天津教育,1997(11):28~30
[2]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
[3]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J].课程·教材·教法,2005(1):3~8
[4]崔景贵.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1):55~58
book=2,ebook=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