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发音障碍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2010-08-15丽,徐

护理研究 2010年2期
关键词:喉部发音功能性

张 丽,徐 文

功能性发音障碍亦称癔症性失音或精神性失音,是由于受到外界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发声障碍,并非喉部器质性病变,而是精神心理障碍或癔症的一种表现[1]。其特点为突然失音,说话无声,但咳嗽及哭笑声音正常,呼吸亦完全正常。情绪不稳定易患此病,多见女性。从精神病的观点来看,功能性失音是意志较薄弱者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无意识地逃避外界的良性刺激[2]。虽说此病是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病,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各种压力逐渐增加,此病例数量不断增多。2002年—2008年我院门诊共诊治该类病人118例,现就其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8例中,男13例,女 105例。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10岁,多数为20岁~35岁;病程最长26年,最短3 d。失音原因:①手术后噤声时间过长10例,其中8例在外院治疗无效;②喉外伤后18例,目前喉部结构正常;③喉炎禁声后6例,目前炎症已消失;④受外界刺激、生气后84例。

1.2 治疗方法 ①主要采用心理治疗,通过问病史了解病人的致病因素、治疗经过,并得到病人的信赖。②评估检查喉部及有关神经检查,除外喉部及神经病变。③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此病必能治愈的信念,病人只要能咳出声音就说明能正常讲话,嘱病人咳嗽后尾音发“啊”,反复练习。④医护人员用手向内下方按压甲状软骨板嘱病人发音,然后教病人按照此方法反复练习直至发音恢复正常。⑤穴位注射:取双侧人迎、水突,注射维生素B12500 μ g加三磷酸腺苷(ATP)20 mg。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全身放松选准穴位,常规消毒后分别进行穴位注射。因注射时病人会情不自禁说出“痛”字,这时要因势利导,鼓励病人多讲话。⑥使用肌电图进行电刺激:把表面电极或针电极置于甲杓肌或环甲肌,选用10 mA~24 mA进行电刺激,同时嘱病人发“衣”音。⑦对于精神过度紧张、神经衰弱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

1.3 结果 112例病人经1次治疗即获痊愈,5例经2次治疗后发音正常,1例未治愈可能因为患病时间过长(26年),治愈率99.2%。所有治愈者频闪喉镜检查示声带形态结构、振动对称性正常、声门闭合好。

2 护理

2.1 治疗前护理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因,根据病因因势利导,用指导性的语音与病人交流,向病人说明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承认疾病的存在,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功能性发音障碍病人多数都有精神波动或情绪变化,特别是受外界刺激生气后,他们坚信自己的病情非常严重。所以,对病人勿轻易说不能发声讲话是心理异常的表现,否则会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及反感。但可以告诉病人喉部有点“小病”,只要配合治疗,完全可以治好。关心病人,取得信赖。医护人员对病人要热情体贴,态度和蔼,交流语言易懂、坦诚,认真、耐心询问及回答,使医患间建立和谐的诊治氛围,为治疗奠定基础。告诉病人现有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治疗信心,做好家属工作,改善其对病人不关心、不理解的态度,协助病人配合治疗。

2.2 治疗中护理 注意治疗环境,避免精神刺激。由于此病病人多内向、自卑,在陌生人面前往往羞于开口,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与治疗无关的陌生人在场,以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治疗时医护人员要边诱导发声边询问病人的感觉,耐心聆听,积极回答病人的问题,切忌心情急躁、消极治疗,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也易失去病人的信任。

2.3 治疗后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病因。治愈后病人往往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感激等,此时医护人员应做一些细致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受到外界刺激后失声者,告诉病人其不健康的性格和心理是此病的根源,日常生活应多与人交往、多参加社会活动,把不开心的事情讲出来,努力培养开朗、坚强的性格。还要与家人进行沟通,使家属在生活中多给予病人劝导、启发和关心,避免产生矛盾,避免诱发致病的因素。对于喉部疾患、手术后的病人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病人用声,不能一味的噤声。

3 讨论

多数功能性发音障碍病人的特点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表现耳语、唇音、情绪低落。但病人咳嗽、哭笑声音正常,病程长短不一,有反复现象。常见精神不稳定型由于大脑皮层遭受过度刺激产生超限抑制所致[3]。病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喉部的感觉,直至失声。还有部分病人是因为医护人员对病人手术后及喉部疾患指导错误导致病人禁声时间过长,以致失声。这些都是因为长期精神抑郁、强迫情绪和过度噤声导致的非器质性疾病。对此病诊断应首先排除喉部器质性病变,除详细进行喉镜检查外,还要排除精神科、神经科疾病。对于喉部疾患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病人用声,不能对所有喉部疾患、喉部手术病人一味的噤声。治疗应耐心、严肃、诚恳,恰当说服教育,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病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1]于进志,李云川.功能性发音障碍[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1):21.

[2]杨式麟.嗓音医学基础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97.

[3]魏妍平,姚卓娅.21例癔症性失语病人的心理治疗与护理[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8,9(6):388.

猜你喜欢

喉部发音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轴排凝汽器喉部设计
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喉部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凝汽器喉部流场数值模拟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Playing with h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