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减速箱输入轴承损坏分析
2010-08-15宋武
宋 武
(洛阳石化聚丙烯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 471012)
齿轮泵减速箱输入轴承损坏分析
宋 武
(洛阳石化聚丙烯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洛阳 471012)
介绍了齿轮泵减速箱输入端轴承异常损坏的原因,分析了轴承损坏的具体细节以及轴电流产生的原因,阐述了轴电流导致轴承失效的先期检测分析方法,并从电机本身角度出发,介绍了防止变频电动机轴电流危害的措施。
轴电流;轴承;搓板状;变频调速器
1 系统简介
洛阳石化分公司聚丙烯造粒装置设计最大负荷8.5 t/h,其中的关键机组为树脂增压齿轮泵(设备位号:Z501/02;型号:GP280T;输出转速:100~1000 r/min)由日本制钢所制造,其驱动系统主要包括驱动电机及变频调速器。驱动电机产地,意大利;型号,B2C 400LW6;功率,270 kW,变频调速器型号:德国西门子HIC-315-380;功率,315 kW。电动机轴伸端轴承(型号为NU322-C3)和自由端轴承(型号为7222B6+7222BG),电动机转子轴上部安装一个巨大的风扇,静子圆周设有通风散热槽。
2 存在问题
从装置投产到2003年电动机运行状况良好。但此后运行状况逐步变差,检修后的电动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常声音,且声音逐步增大,不得不更换电动机前后轴承。据统计,电动机1998年检修1次,2005年1次,2006年2次,2007年1次,2008年2次。电动机运行周期越来越短,造成检修工作量剧增。更为严重的是齿轮泵减速箱输入端轴承总是发生异常损坏,从2006年至2008年每年都要检修1次,拆卸后发现轴承间隙严重超标,轴承内套露出大面积搓板状磨损,轴承间隙超差5倍以上,并导致对中超差3倍,影响到公司造粒机组的安全稳定长期运行。每次更换齿轮泵减速箱输入端轴承,检修大约需要停工15 h,直接经济损失约30万元,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3 原因分析
经分析,认为齿轮泵减速箱输入端轴承受损的根源为轴电流所致。电机磁通脉动造成轴电压累积,轴承内油膜由于电压击穿形成轴电流,轴电流持续不断地通过联轴器,对减速箱输入端轴承内圈放电,导致轴承滚道产生麻点,这种损害不断扩大,在滚道上形成搓板状的伤痕。此时,减速箱输入端的异常噪音非常明显,最终被迫更换轴承。此外由于减速箱的多次检修,安装间隙不断加大从而加剧了轴承的损坏。
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如果在电机两轴承端或转轴与轴承间存在轴电流时,将会大大缩短电机轴承或与之相连接的一级齿轮轴承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只能运行500 h。轴电压、轴电流的产生原因如下:
3.1 磁不平衡产生轴电压
交流异步电动机在正弦交变的电压下运行时,其转子处在正弦交变的磁场中。由于电动机定转子扇形冲片、硅钢片等叠装因素,再加上铁芯槽、通风孔等的存在,在磁路中造成不平衡的磁阻。当电动机的定子铁芯圆周方向上的磁阻发生不平衡时,产生与轴相交链的交变磁通,从而产生交变电势。当电动机转动即磁极旋转,通过各磁极的磁通发生了变化,在轴的两端感应出轴电压,产生了与轴相交链的磁通。随着磁极的旋转,与轴两侧的轴承形成闭合回路,就产生了轴电流。一般情况下这种轴电压大约为1~2 V。
3.2 变频器驱动产生轴电压
电动机采用变频器驱动运行时,供电电压含有高次谐波分量,使定子绕组线圈端部、接线部分、转轴之间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产生轴电压。
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是嵌入定子铁芯槽内的,定子绕组的匝间以及定子绕组和电动机机座之间均存在分布电容,当通用变频器在高载频下运行时,逆变器的共模电压产生急剧变化,会通过电动机绕组的分布电容由电动机的外壳到接地端之间形成漏电流。该漏电流有可能形成放射性和传导性两类电磁干扰。而由于电动机磁路的不平衡,静电感应和共模电压产生又是产生轴电压和轴电流的起因。当定子绕组输入端突加陡峭变化的电压时,由于分布电容的影响,绕组各点电压分布不均,使输入端绕组接近端口部分电压高度集中而引起绝缘破坏或老化。这种现象一般破坏的部分是定子绕组,电压常集中于侵入的端点部位。此外,由于绕组的电抗较大,输入电压的高频分量将集中于输入端点附近的分布电容上,通过配电线、绕组、机壳间的分布电容到接地线流通电流,形成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当其中产生高频谐振电流时,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故障。
一般通用变频器驱动容量较小的异步电动机时,轴电压的问题可以不考虑,聚丙烯造粒装置齿轮泵电机功率为270 kW,驱动方式采用的就是变频调速形式(型号:德国西门子HIC-315-380;功率:315 kW),使用超过200 kW的电动机时,尤其是进行变频器调速的场合,最好能够用仪器确认轴电压的大小,以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3.3 静电感应产生轴电压
在电动机运行现场,由于高压设备强电场的作用,在转轴的两端感应出轴电压。
3.4 静电荷
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负载方面的流体与转体运行磨擦而在旋转体上产生静电荷,电荷逐渐积累便产生轴电压。由这种情况产生的轴电压和由磁交变产生的轴电压在原理上是不同的。静电荷产生的轴电压是间歇的,并且是非同期性的,其大小与运转状态、流体的状态等因素关系很大。如静电荷的积累、测温元件绝缘破损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轴电压的产生。轴电压建立起来后,一旦在转轴及机座、壳体间形成通路,就产生轴电流。
3.5 外部原因
外部电源的介入产生轴电压。由于运行现场接线比较繁杂,尤其大电机保护、测量元件接线较多,哪一根带电线头搭接在转轴上,便会产生轴电压。
由上分析,电动机的轴电压、轴电流是由于环境电动机轴的磁路不对称、转子运转不同心、感受生脉动磁通等原因产生的。它会使轴—轴承—机座的回路有轴电流流通,在电动机转子轴两端、轴与轴承之间、轴与轴承对地形成轴电压。根据轴承的种类不同,其耐压程度有所不同,若超过轴承所允许的值,会通过油膜放电或者导电,在轴瓦和轴承处产生点状微孔,并在底部产生发黑现象。严重时会使轴和轴承受到损坏,运行中伴随着强烈的噪声及设备外壳带电等。
4 电动机轴电流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转轴与轴承间的润滑油膜起到绝缘的作用。对于较低的轴电压,不会产生轴电流。当轴电压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尤其在润滑油膜还未稳定形成时,轴电压将击穿油膜构成回路,产生相当大的轴电流,可达到几百安甚至上千安。由于该金属接触面很小,电流密度大,使轴承局部烧熔,被烧熔的轴承合金在碾压力的作用下飞溅,于是在轴承内表面上烧出小凹坑。通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轴承内表面被压出条状电弧伤痕,严重时足以把轴颈和轴瓦烧坏。
由运行摩擦在轴上产生的静电荷,使轴的电位因被充电而升高。当运转的轴接触到旋转体以外的任何部件时,便通过该部件进行放电。否则就要继续积累电荷,最后产生过高的电压,如果超过轴承油膜的绝缘强度时,电荷在极短的时间内放电。这种现象重复发生的结果,就能使轴受到损伤。
我公司齿轮泵减速箱输入端轴承运行周期缩短,轴承受损现象不同于轴承的正常磨损,而是属于某种物质对轴面进行局部的腐蚀。从腐蚀的情况来看属于点腐蚀,斑点面积最大的达到8 mm2,深度达到0.5 mm。从形成搓板状的伤痕来看,是非常典型的电蚀现象,齿轮泵减速箱输入端的轴承运转噪音逐渐增大,只得更换轴承。经过现场分析,排除了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因素,最后确定为轴电流所致。
5 防止轴电流产生的措施
5.1 安装接地碳刷
在轴端安装接地碳刷,使接地碳刷可靠接地,并且与转轴可靠接触,保证转轴电位为零电位,随时将电机轴上的静电荷引向大地,以此消除轴电流。我公司在齿轮泵电机联轴器处安装滑刷接地装置后,上述问题得到解决,近一年内未再次更换齿轮泵减速箱输入端轴承。
5.2 绝缘措施
为防止磁不平衡等原因产生轴电流,在非轴伸端的轴承座和轴承支架处加绝缘隔板,或者定做绝缘联轴器,切断轴电流的回路。
要求检修运行人员细致检查并加强导线或垫片绝缘。在机座中除一个轴承座外,其余轴承座及包括所有装在其上的仪表外壳等金属部件都对地绝缘,不绝缘的轴承应装接地电刷以防静电充电。对于由轴交链交变磁通所产生的轴电压,可在电动机一侧的轴承座下加绝缘垫以割断轴与轴瓦之间形成的回路,使轴电流无法产生。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绝缘垫的作用认识不清,从绝缘垫加装的方法和轴承座与油管道的连接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问题,最后造成绝缘垫起不到绝缘作用,进而形成轴电流。所以我们要经常检查轴承座的绝缘强度,用500V摇表测量,绝缘不得低于0.5 M。
5.3 保证油膜的绝缘强度
保持轴与轴承之间润滑绝缘介质油的纯度,发现油中带水必须进行过滤处理,否则油膜的绝缘强度不能满足要求,容易被低电压击穿。
6 结语
一般通过以上处理,电动机的轴电流微乎其微,对电动机构不成实质危害。现场实践证明,改进后的运行周期明显延长,解决了齿轮泵减速箱输入端轴承寿命短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稳定运行,证明这种方法对防治大型交流异步电动机轴电流的危害是合理可行的。
TQ056.2
B
1003-3467(2010)13-0055-03
2010-04-22
宋 武(1972-),男,工程师,从事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电话:(0379)6699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