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材·教法
——谈高等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0-08-15邓炼
邓 炼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教师·教材·教法
——谈高等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的思考
邓 炼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随着我国英语专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多家高等医药院校在近几年也相继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设立了英语专业。因其设立时间不长,所以目前国内对其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的讨论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这些院校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对现行培养模式的状况进行讨论,对其专业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教师;教材;教法;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社会上对于既懂英语又有其他专长的复合型人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由此,国内许多院校纷纷申报、发展、完善英语专业。到目前为止,依据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报考的院校和教育部的有关数字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的英语本科专业点已多达900多个[1]。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我国有十余家高等医药院校也依据自身医药学科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开设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医药方面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由于这些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开设时间都还不长,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从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对现行的培养模式的状况进行讨论,试图对其建设过程中所特有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健康发展。
1.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自然离不开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根据日前对我国部分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调查表明,因为其专业设立时间不长,师资配备主要是由原来这些院校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精英和新进的优秀毕业研究生组成,他们或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者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0%以上,教师队伍年轻化,使得教学团队的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创新意识比较强。但是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此类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特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医药院校对人文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相对薄弱,使师资队伍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由于高校扩招的局面,招生数量、规模急剧扩大,而师资队伍在数量上的增长与学生人数的增长极不成比例,使得外语教师任课过多。此外,英语专业师资的数量配备与专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教师平均一个学期要上两门不同的专业课程,有的教师甚至同时上四门以上的专业课程。这样任课过多的局面就使教师只能把精力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上,而不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3)医药院校的英语专业是结合医药院校的学科优势和特点设立的,大多将专业方向定位于医药翻译或医药贸易方向。但是从实际的师资配置来看,教师大多是从外语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知识面较窄,医药知识、贸易知识等相对匮乏。即使接受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其实际实践能力也极为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只能根据书本中所写的东西,照本宣科,无法结合实际进行讲解。而根据我们的调查,超过90%的企事业单位认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应用能力还需培训,这与外语教师教学过程中无法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是不无关系的。所以提高教师质量,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对于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要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具有多元结构的教师队伍,我们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复合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系统的支撑。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培养复合型专业教师有着积极的作用。”[3]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如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教学资源等物质性的硬环境,也包括如政策体制、学术氛围、精神面貌等非物质性的软环境。只有良好的环境影响下,才能更多地激励教师的自我发展,推动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和谐的校园环境。(2)对于师资短缺又无法短时间内解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聘请校内外优秀的复合型专业教师、专业技术人才等作为兼职教师,打破传统的职称、地位、年龄等用人观的限制,结合其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以授课、讲座等形式进行教学,作为对现有师资的有益补充。(3)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师进修和培训体系。对于复合型外语师资的培养,不能单靠去进修语言类课程或者参加学术会议来完成,还需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条件来学习、掌握和运用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
2.教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教材与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习理论和实践有着直接的关联,是各种教学理念、路径、方法和手段的体现。”[4]复合型的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选用复合型的教材。由于在专业定位和专业课程设置上的模糊不清,目前有些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从实际的专业课程教材选用上看,也许称之为“专业英语”更为贴切。这些被选用的教材是以医学专业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英语,更适合于医药院校里的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医学相关知识和基础,又在大学低年级进行系统的英语学习后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运用能力,这些教材的学习可以将他们培养成为特定专业或行业的专业技术英语人才。而对于以语言技能训练课程占专业课程总学时约三分之二[5]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那些教材中的医学专业知识太深奥,使得这些“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在相当程度上只能是“知识传授”型,而不是专业研究型的,很难使英语专业本科的毕业学生在语言技能之外真正拥有一门和其他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相当的“专业”,而只能是将自己的专业当做“高级语言进修班”。[6]而目前,真正能满足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教学需要的医学英语教材尚不多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根据英语专业的定位和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英语教材。比如说,近年来英语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其传统的语言技能训练模块和英语专业知识模块之外,加入了如商贸、旅游、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催生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专业教材。这些教材既避免了那些专业本身的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又注重实用性,受到了广大英语专业师生的欢迎。适合于英语专业的医学英语教材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注重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倾向的实用性,使教材不至于晦涩,又让学生觉得有用。新教材应花大力气处理好“基础、前沿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组织编排教材内容,真正做到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不会让学生不堪重负或望而生畏。
3.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7]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输入课(如精读、泛读等)占绝对优势,输出课(如口语、听力、翻译等)比重较小的现象,而“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学以致用’的基本的英语教学宗旨”[8]。此外,根据我们对参与调查的企事业单位的统计表明,用人单位对单一外语专业本科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步减少。由此也引发了众多对语言文学类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和教学方法的讨论。
那么,在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更好地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性,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输入就是为了输出,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使用语言。所以在输入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应不断注意输出,使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同步进行。比如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阅读课中所学习到的篇章构思技巧可以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并且懂得怎么运用,达到教与学相长的目的。(2)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要同时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9]课外实习和实践也是有效的输出练习,并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刻地领会和理解输入课程的知识。(3)而关于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中语言文学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根据《大纲》,“语言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10]由此看来,语言文学类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并使他们获得理解和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这些其实都有利于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学就是关键。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习惯,怎样提高学生研究、思考的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以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整合相关信息和资料,将学生的方向课程的内容贯穿其中,使传统的语言文学类课程很好地与实用性相结合,达到促进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和医药方向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优秀的、适合英语专业学生的医药相关知识课程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以及突出实用性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只有科学地将“教师、教材、教法”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终才能使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受益。
[1] 戴炜栋,张雪梅. 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 外语界,2007,(4).
[2][5][7][9][10]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王辉.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思考[J]. 宁夏大学学报,2004,(3).
[4] 夏纪梅. 现代外语教材练习和质量观——兼谈现代外语教材的师培功能[J]. 外语界,2002,(1).
[6] 张冲. 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 外语界,2003,(4).
[8] 李力. 英语专业基本教学课程设置及考试改革刍议[J]. 外语界,2000,(3).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 at universities of medicine
DENG Lian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 in China, many universities of medicine have set English major according to their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But owing to its short history, the discussion about its major setting and development has still been at the beginning. With the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training mode in these universiti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intends to seek some reasonable solutions to their particular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arouse further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current situations; strategies
G71
A
1008-7427(2010)01-0148-02
2009-11-14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对高等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