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口语中的跨文化制约研究

2010-08-15邱晓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英美商务英语口语

邱晓清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商务英语口语中的跨文化制约研究

邱晓清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英语口语在商务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任何国家赖以生存的不二法门。英语口语作为商务谈判活动中的重要交际工具,对跨文化元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依赖,关注英语国家的语言风俗习惯,有助于商务英语口语的正确使用。

商务英语;英语口语;跨文化交际

1 .引言

在商务领域中,英语口语使用不当不仅损害自身企业的形象,甚至导致文化冲突。英语口语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涉及到不同的语言及风俗习惯,反映了人们社会文化和特定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美国语言学家罗萨莉·马焦曾说:“Culture shapes language and then language shapes culture.”(“语言既塑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塑造。”)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并反作用于文化。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又受文化的影响。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又反映文化。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上。”因此,在应用英语口语时必须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使英语口语符合不同民族语言特点、宗教信仰、文化心理及审美价值。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及民族文化差异等的存在使英语口语进入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2 .在商务领域中应用英语口语注意跨文化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各国企事业单位的跨国、跨文化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大量跨国企业的出现使得劳动力的背景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商务领域中,英语口语在决不是一种语言传递,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由于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作为用口语表达出来的语言折射出了有关国家与民族的文化、风俗、经济、政治、宗教等。如果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技巧,文化之间的差异常会产生误会和不必要的摩擦,影响工作效益、增大内耗。驾驭文化差异是各国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跨国公司走向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巨大挑战。

2.1 商务领域中英语口语必须符合民族的语言特点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见到朋友或熟人打声招呼,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行为。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因此他们语言使用也大相径庭。

在商务谈判中,美国人一般把“账本底线”、新科技和短期收益作为谈判的焦点问题;不必在乎同事性别,除非涉及个人问题,不可以询问女士的婚姻状况,如果她提及自己已婚,应出于礼貌简单地问候其丈夫和孩子情况;谈话第一句一般问“你是做什么的”,这么问不会被认为很粗鲁或无聊;互相称赞通常是谈话的开头语;如果与对方不熟悉,不可以和对方谈论宗教、金钱、政治或其他有争论的话题如流产、种族和性别歧视;“How are you?”并非询问健康状况,最好的回答是“Fine,thank you.”

中国有浓厚的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因此,中国人见面时喜欢用“你吃了吗”来和对方打招呼,但这句问候语实际上已失去了其字面上意义,不是用来询问信息,而只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因此,回答“吃了”或“还没有吃”均无关紧要。然而,若按字面直译成英语“Have you had your dinner?”来问候西方人,按照其文化习俗,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男性若问女性则表示要与对方交朋友或约会的愿望。可是,中国人说这句话时,通常是没有“邀请”和“约会”这层意思。汉语中另一种常用的打招呼语是:“你去哪里啊?”“到哪儿去啦?”这两句话在汉语中是打招呼的方法,而不是真想了解问人到哪里去。所以,对方可以任意给一个回答,也毫不觉得难堪。然而,如果用同样的方式与西方人打招呼“Where are you going?”、“Where have you been?”西方人往往会理解为是一个询问信息的问句,会使他们感到难堪,甚至会感到生气,他们会觉得说话者在干涉他们的私事。他们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许会想:“Why do you ask these questions?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另外还有一种“中国式的问候方式是看见某人在做什么,就说什么。”例如,当中国人遇见自己认识的人在洗车,可能会这样打招呼:“你在洗车啊?”中国人听到这样的打招呼觉得很自然、很正常。可是对西方人说:“You are cleaning your car, aren’t you?”他听起来觉得很奇怪、很别扭。心里会想:你明明看到我在洗车,还要问这样的问题?简直是在说废话。

2.2 商务领域中英语口语必须重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当美国人喜欢在谈论中使用诸如“民主”“公正”“合理”“证据”“显而易见”“公平”等词汇,但他们没想到日本对这些词汇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而拉丁人本能地不相信上述这些词汇“民主”各有不同的含义。在沟通方面,中国人的表现往往是注重人的、注重等级的、被动的、间接的、委婉的、内向的、学习的、注重过程的、注重和谐气氛的、注重给予和获取平等的方式。像德语中的 weltschmerz,芬兰语中sisu,葡萄牙语中 saudades即使翻译过来,也不能在文化中体现。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在具体的几个方面都存在着非常突出的差异,甚至有时是相反的差异。这是文化差异的一个具体的研究成果。所以在应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时要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特点,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

2.3 商务领域中英语口语必须重视不同国家的礼仪

中西方在请客吃饭上的文化差异也要注意,否则会引起笑话。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吃饭时一般都是菜肴满桌,但无论菜多么丰盛,嘴上总要谦虚的说:“没什么好吃的,菜做得不好,随便吃点。”然而,当英美人听到这样的客套话,会觉得很反感:“没什么吃的,又何必请我?菜做得不好,又为什么要拿来招待我?”。按照中国的习俗,为了表示礼貌,习惯上会一再劝客人多吃点,而中国人往往是“言不由衷”,明明肚子饿,嘴上却说:“我饱了,不用了”;直到主人一请再请,才慢条斯理地“恭敬不如从命”。而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没那么讲究,简简单单三四道菜就可以了。用餐时,一般主人会说:“Help yourself, please!”(“请吃。”即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英美人待客尊重个人意志,讲究实事求是,一再问客人要不要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当主人给你添菜或问你要什么时,如:“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meat pie?”(“想再来一块肉馅饼吗?”)如果你想吃的话,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Yes,please!”或“Thank you. A piece of meat pie.”倘若你确实什么也不想吃,只需简单地说:“No. Thank you.”就可以了。而客人在用餐期间,一定要赞美主人所准备的食物好吃,称赞主人的手艺好,否则不管你吃得多饱,主人都会不高兴。典型的英语客套话是:客人:It’s delicious.(味道好极了。)/ This meat is beautifully tender.(这肉鲜嫩可口。)主人:Thank you. I’m glad you like it. (谢谢,我很高兴你喜欢吃。)有些不了解英美人习惯的中国人,到英美人家里做客,也客气一番,结果他们请你一遍,至多两遍,便以为你真的不想吃。英美人第二次的问法经常是:“Are you sure? It’s no trouble.”(“真的不要吗?一点也不麻烦的。”) 注意,这可是最后一请,如果你再客气,只好去喝西北风了。此外,英美人认为菜吃不完留在盘子里,是很不文明的行为,所以宁可第一次少要一些,吃不饱,可大大方方地跟主人说:”Oh, this is delicious.”(“哦,这真好吃啊。”)并再要些刚才吃过的菜,主人对你欣赏他们的菜,会感到很高兴。

3 .商务领域中英语口语使用不当现象及影响

英语口语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应注意要与各地的社会文化传统相适应,不要违背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各国的宗教信仰,特别时各地的忌讳。例如,说“黑人”应用“African American”而决不能用“Negro”,因为后者带有极大的贬义色彩;又如说“前夫”一定是“ex-husband”而决不能说成“late husband”,那是亡夫的意思。

cock是“公鸡”的意思,可是在美国英语口语里,最好就不要用它了,因为它的意思早就不是“公鸡”了。在俚语里面,它指的是男性生殖器。比如你要说:“他有两只公鸡。”,千万不要说:He has two cocks。这样一定会让人误解的。那么用哪个词表达“公鸡”的意思呢?这时候,Rooster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例如你要说:“我是鸡年生的”,就可以说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rooster.曾经在美国的一些中国餐馆里,经常看到垫餐盘的纸上印着中国十二生肖的介绍。而有很多在“鸡年”的介绍里,用的就是cock这个词,美国人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讪笑了。

rubber学英语的时候我们知道它是“橡皮”的意思,但在口语里面,说“橡皮”用的是eraser,而不是rubber。rubber在美式口语里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的是“轮胎”,也就是automobile tire或者tire。例如一个人说:The rubber on my car is ruined.她的意思就是:我车子的轮胎已经被毁了。rubber的第二个用法是rubber check,指的就是“假支票”,或者那种支票上的金额大于银行存款的支票。rubber的最后一个意思指的就是“避孕套”。如果一个人说:He always carries a rubber “just in case”.千万不要把这句话理解为:“他总是随身携带橡皮,以防万一”。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他总是随身携带避孕套以防万一”。

4 .结论

英语口语在商务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英语口语的正确使用关系到个人的和企业的形象甚至是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务环境中获得自己的预期目标。在商务环境中,英语口语用得好、用得准,用得妙会增添许多商务契机。只有正确地应用英语口语,尊重不同国家的语言特点、民族差异、礼仪风俗,才能恰到好处在商务领域中进行交流,吸引潜在的客户。一种准确的词语,加上一个美妙的连贯的表达,无异于锦上添花,魅力无穷。

[1] 胡文仲,杜学增. 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黄漫宇. 商务沟通[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特里·莫里森,韦恩·A·康纳维,乔治·A·伯顿. 国际商务礼仪大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Th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Spoken English of Business

QIU Xiao-qing

Spoken Englis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and is a crucial tool in the exchange. In addition, it is the only way for any country to live. As a result, Spoken Englis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siness Negotiation. Therefore,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spoken English are closely related. As Spoken English must be combined wit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use of spoken English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customs and habit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n this article. Besides, the correct way to use English is summarized by listing some of the improper use of spoken English.

Business English; Spoken Englis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31

A

1008-7427(2010)01-0127-02

2009-10-19

猜你喜欢

英美商务英语口语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商务休闲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