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湾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述

2010-08-15陈国兵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5期
关键词:果林水窖坡耕地

□王 伟 □陈国兵

(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盛湾小流域位于淅川县西南部,流域土地总面积7016hm2,水土流失面积2501hm2。总人口9321人,其中劳动力5070人。该流域地貌类型属伏牛山低山丘陵区,大致成东北西南走向,西南部稍高,为低山区,东北部略低,为丘陵区。小流域地处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804mm,多年平均气温15.8℃,无霜期228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5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210mm。

小流域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伴随着水土流失,化肥、农药残留物和其它化学成分一旦流入丹江口水库,将严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的安全。因此,搞好本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目标和规模

(一)建设目标

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通过对该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配套完善,基本控制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对流域内25.01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初步治理一遍,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100%;各项措施减沙效益达到70%以上。

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通过连续2年的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造林种草,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使流域内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林草覆盖度提高15%以上,各项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9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比例,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流域内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05hm2,人均耕地保持在0.1hm2左右,人均产粮达到500kg以上。结合流域特点和当地群众意愿,发展经果林,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使流域内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增长水平高出30%以上。

4.其他

通过对改造的坡耕地进行全面水系配套,可解决流域内10%的人畜饮水和部分灌溉用水问题;大力推广沼气池、省柴灶等节能措施,在保护生态植被的基础上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示范性推广舍饲养畜,汲取流域内养殖大户的成功经验,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家畜家禽养殖,推动庭院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逐步改善人居环境。

(二)建设规模

根据项目区可研报告提出的综合治理目标,结合本流域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当地群众的意愿,该流域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1hm2,其中综合治理面积950.39hm2,封禁治理面积1550.15hm2。综合治理主要措施有坡改梯145.10hm2,布设等高植物篱381.07hm(治理坡耕地571.60hm2),退耕还经果林81.58hm2,退耕还生态林152.11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有新建拦沙坝1座,疏溪固堤1.5km,水窖73口,沉沙池73口,排灌沟渠5.8km,田间道路1.6km,发展沼气池10座,省柴灶17个。

二、工程设计

(一)坡面整治

1.坡改梯工程设计

本次设计项目中的坡耕地改梯田工程,是指15°以下的坡耕地。水平梯田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根据坡改梯地块特点和地质状况,采用土坎梯田,机械施工,人工培埂。小流域经过坡改梯工程设计新建水平梯田145.1hm2。

2.坡面水系工程设计

(1)排水沟

排水沟出口位置在坡脚时,排水沟大致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当排水去处的位置在坡面时,排水沟可基本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斜交布设。

根据设计暴雨标准和当地实际情况,新修排水沟5.8km。排水沟断面设计为:沟底宽度0.5m,沟深0.7m,边坡1∶1。

(2)水窖

本次设计的水窖,每座为30m3容积的典型设计,因此在梯田生产用地中,共布置水窖73口,相应配置沉沙池73口,水窖为圆柱型平底混凝土结构,加封钢筋混凝土顶盖,内径3m,外径3.2m,窖深4.25m。

(二)沟道防护

1.拦砂坝工程

经过对盛湾小流域内沟道实地察勘,确定拦沙坝布置在樵御河内,杨岗村西南400m处。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拦沙效益及防洪标准等,结合实地调查及当地群众人畜饮水和灌溉要求,总坝高定为2.0m,坝顶轴线长35m,坝顶宽1.5m,上游边坡1∶0,下游边坡 1∶0.2。

2.疏溪固堤

根据河堤现有情况及水流走向,通过新建和加固河堤能够保护附近村庄、耕地在汛期的安全,同时为河道中的塘堰提供平稳的水流,发挥更大的效益。

护岸工程在杨岗拦沙坝上游,其中上游左岸新建护岸长度为0.5km,右岸整治长度为1.0km。溪沟整治工程按10年一遇24h降雨设计,20年一遇24h降雨校核。

(三)水土保持林草

1.经果林

本流域经果林相对集中连片,便于管理,选择在通风透光,土层较厚的坡耕地中,该流域经果林种植核桃和柿子,1年栽植,3~5年可挂果见效。共栽植核桃51533株,柿子17533株。

2.植物篱

在保留的5°~15°坡耕地上,布设等高植物篱,阻挡坡面泥沙下泄,逐步形成一条生物坎,有限减少坡面土壤流失。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进行挖沟整地,沟宽×深为30cm×25cm。进行双排栽植,按“品”字形布置,行间距控制在0.5m,株间距0.5m,树种选择为株高较矮,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萌蘖能力强的灌木,本阶段选择栀子、黄花菜等。本流域共布置植物篱381.07km,栽植灌木155.48万株,治理坡耕地面积571.6hm2。

三、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根据各项治理措施开始发挥效益的年限和稳定发挥效益年限不同,项目各项措施20年累积总经济效益为3839.17万元。

(二)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通过对流域内的坡耕、地荒山荒坡等实施坡改梯和营造水土保持林,将进一步改善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条件,有利于土壤有机质、N、P、K肥份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蚀能力,为发展各业生产创造条件。经综合治理后,流域内轻度以上的流失面积全部得到开发利用,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100%,森林覆盖率将由治理前的60.5%提高到86.0%,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年拦蓄泥沙率达到73.54%,每年可拦蓄泥沙6.61万t,蓄水53.77万m3,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库泥沙,净化水源区水质,减轻自然灾害;同时林草植被的增加,也将给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的场所,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社会效益

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规划的实施,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小康。同时,随着水土保持产业化的逐步形成,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不仅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而且还将带动以旅游业为主的其它各业的发展,使各种资源得以有效合理利用。物质条件的改善,将促使农村科学文化和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将推动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果林水窖坡耕地
母亲水窖二十周年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新型混凝土钢丝网薄壳水窖的设计及施工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集雨式小水窖建造技术研究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种植苎麻对南方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