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活动中心预应力楼座施工技术研究
2010-08-15安骞
安 骞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261206)
0 前言
预应力结构是一种具有良好结构性能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现代预应力结构形式,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对这种现代预应力结构体系的研究还不足。鉴于此,本文结合某活动中心工程的施工,就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综合研究。
1 某文化活动中心工程概况
某文化活动中心分为A、B两段,A段为框剪结构,属观众厅部分;B段为框架结构,地上三层,局部地下一层,是一座大型公用建筑,属于二类建筑。本工程在中央9-10轴设有一道伸缩缝将整个建筑划分为两个结构单元,但结合建筑设计可将建筑划分为A、B两个施工段,各段用外廊及内廊联系为一整体。
2 施工材料、机具准备
1)预应力钢筋:本工程预应力筋采用高强度低松弛1 860级15.24 rnnl钢绞线,是用七根钢丝捻制的钢绞线l×7,质量符合标准GB/T5224—1995要求。
2)锚具:本工程张拉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GB汀14370—2000的I类夹片锚具,由柳州锚具厂生产。
3)波纹管:本工程采用中80金属波纹管,管的尺寸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的规定。
4)张拉设备:本工程采用液压千斤顶和高压油泵作为张拉设备,油压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标定要在具有检测条件和资格的部门进行,所使用的设备、仪器误差范围不得大于1%。
5)灌浆设备:灌浆设备有砂浆搅拌机、灌浆泵、计量设备、橡胶管、控制阀等。
6)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进场复试合格。
3 预应力工程
1)预应力筋下料:本工程用1 860级15.24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48根,根据图纸设计计算出每根钢绞线的长度,由技术负责人签发下料任务书。
2)预应力筋孔道成型:①采用Φ80金属波纹管成孔,每孔8根钢绞线,共6孔,分上下两排排列,预应力筋在梁内呈抛物线布置。波纹管安装就位后,必须用铁丝将波纹管与钢筋托架绑在一起或在波纹管顶部绑一根钢筋,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波纹管上浮而引起严重的质量事故。②波纹管安装就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弯曲,以防管壁开裂,同时,还应防止电焊火花烧伤管壁。波纹管安装后,应检查波纹管的位置、曲线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波纹管的固定是否牢靠,接头是否完好,管壁有无破损等,如有破损应及时用胶粘带修补。
3)预应力筋铺设:①本工程采用先装管后穿筋,即先将波纹管安装就位,然后将预应力钢绞线穿入。穿筋前检查钢筋(或束)的规格、总长是否符合要求。②在YKL-1高端及跨中的波纹管上留出水孔,标高低处张拉端锚板上留有灌浆孔;在YKL-2跨中的波纹管上留出水孔,两头张拉端锚板上留有灌浆孔。
4)预应力筋张拉:①张拉准备:张拉场地应平整、通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在两道YKL-1下端张拉端楼板上搭设3 m×3 m的张拉平台,平台低于锚垫板0.8 m,锚垫板两侧各有lm的空间,平台用钢管搭设,上铺脚手木板,四周设置钢管护栏。YKL-2两个张拉端均有混凝土楼板作为平台,无关人员不得站在平台上。②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清理张拉端,安放锚具,保证锚具的清洁及夹片的均匀。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③张拉顺序:本工程预应力钢绞线较长,其伸长值超过千斤顶的一次全行程,必须分级张拉分级锚固,每次均实施一次张拉锚固工艺,每一轮的初始油压即为上一轮的最终油压。程序如下:YKL-2梁的1号束筋→YKL-1梁的1号束筋→YKL-2梁的2号束筋→YKL-1梁的2号束筋→YKL-2梁的3号束筋→YKL-1梁的3号束筋。④张拉:张拉时测量预应力筋的伸长时,采用测量外露预应力钢绞线长度的变化。当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相差10%以上时,应进行分析研究。实测伸长值大于计算伸长值10%以上时,应停止张拉,检查计量仪表是否有误。必要时,应重新校核及标定,直到实测伸长值与计算理论伸长值相对偏差在±6%以内。
5)孔道灌浆:预应力筋张拉完并锚固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以减少预应力损失。孔道灌浆的时间应控制在张拉完后12 h~24 h内进行。
①作业条件: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用空气泵检查孔道的通气情况良好。②孔道灌浆顺序:先灌下面孔道,后灌上面孔道,同一孔道或每根梁的所有孔道要一次连续完成。灌浆中,应从灌浆孔由近及远逐个检查出浆孔,待出浓浆后逐一封闭。
6)封锚:将封头处原有的混凝土凿毛,按照设计要求,在张拉锚固端部加设钢筋网片,配置模板,浇筑C40混凝土,将外露预应力钢筋、锚具保护起来。
4 结束语
预应力楼座工程经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及总公司质量处检查,预应力大梁在张拉前后未发现裂缝,一次评定为合格。该楼层预应力大梁及框架梁仅用18天就完成混凝土浇筑。比计划提前2天,为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基础。
[1]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余双林.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中的一些措施[J].建筑安全,2005,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