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畜牧水产业产业化建设之对策
2010-08-15邓贵清彭海军
邓贵清,彭海军
(湖南省桑植县畜牧水产局,湖南桑植427100)
农业产业化建设,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也是适应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旨在进一步推进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对全县养殖资源、生产发展、区域布局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畜牧产业化建设跨越发展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措施。
1 具有的资源优势
桑植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区特定的自然环境蕴涵着丰富的畜牧水产资源尚待开发。一是草山资源丰富。全县有草山面积约11.8万公顷(176.5万亩),草山草坡占全县总面积的33.27%,其中万亩成片草场有16块,位于白石乡的南滩草场总面积约1.3万公顷(20万亩),是中国南方最大有天然草场之一。全县自然草地理论载畜量达25万个黄牛单位;二是地方品种优良。桑植县古罗界湘西黄牛,1959年曾获国务院嘉奖,同时,也是湖南省马头山羊、湘西黑猪、湘西黄牛等优良地方品种发源地之一,在省内外享有盛名;三是水域生态良好。桑植是湖南省四大水系之一——澧水的发源地,境内溪河纵横,山泉众多,有大小河流412条,沿河两岸植被覆盖率高,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水质清澈,可利用水面约1万公顷(15万亩),特别是冷水资源丰富,适合虹鳟、鲟鱼冷水鱼类;四是水产资源独特。全县有各类鱼55种,特别是娃娃鱼资源丰富,是中国大鲵的主要产区之一,素有“娃娃鱼之乡”的美誉。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2 发展制约“瓶颈”
2.1 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念
一是农民拥有的资源、主观愿望和市场需求不相统一。占80%的农民还处在“养殖只为解决生活油水问题”的传统观念之中,缺乏商品意识、市场观念;二是科技养殖水平不高。饲养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低、抗病能力弱;三是草地及大鲵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桑植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有草山面积约11.8万公顷,草山草坡占全县总面积的33.27%,但是利用率不到20%。而我县在养猪业方面和粮食主产地区没有可比性,无任何发展优势。
2.2 龙头企业不强
一是全县建成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食品深加工企业仅有港越集团张家界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刚刚起步,要想上品牌,上规模,迅速成长为省内外有影响的龙头企业,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做大做强草食动物加工龙头企业,将是今后我县农业产业化是否真正“发”起来的关键。二是大鲵养殖企业规模小,并且产出少,为此谈不上带动的话题。三是缺乏自己的品牌,企业无拳头产品、无优势品牌。
2.3 产业基地建设滞后
一是在草食动物养殖方面,全县有草山面积176.5万亩,但开发利用率不到30%,目前,只在南滩草场建设立了草食动物养殖基地;二是大鲵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小。目前,我县大鲵养殖规模还不够大,养殖户不足100户,年生产商品大鲵不足50吨。我县芙蓉桥的金鲵公司在延长大鲵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正在筹备建立大鲵加工厂进行大鲵深加工,一旦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其大鲵原材料供应远远不够。
2.4 动物疫病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动物疫情越来越复杂,防控难度也越来越大。除严重影响草食动物产业生产的W、D病外,一些新发疫病如山羊痘、小反刍兽疫、细小病毒等呈多点散发态势,且混合感染增加,导致母畜繁殖率下降,仔畜死亡率增高,对畜牧水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3 发展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及具体对策
3.1 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桑植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工作目标,以工业化的理念、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科学化的技术手段加快畜牧水产业业建设。走“旅游农业、城市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和大鲵资源优势,走发展节约型、低碳养殖的路子,实施名牌战略,打造“湘西黄牛”、“马头山羊”、“湘西黑猪”、“娃娃鱼”等优势品牌。把我县建设成武陵山区最大的“草食牲畜养殖大县”,全国最大的“大鲵保护与繁殖基地”。
3.2 基本原则
坚持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打造产业带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坚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坚持企业带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坚持科技优先发展,大力推广畜禽水产品优良品种及其养殖、加工先进适用技术;坚持低碳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促进生态平衡。
3.3 具体对策
3.3.1 夯实基地建设
抓好三大产业精品基地,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多乡一品”的战略布局。一是打造草食动物养殖基地。以南滩草场为重点带动草场面积大的乡镇,重点发展草食畜牧业,做好湘西黄牛、马头羊保种和开发,打造湘西黄牛、马头羊品牌,建设省级湘西黄牛、马头山羊基地;二是打造大鲵驯养繁殖基地。重点建设好大鲵原生态、仿生态人工繁殖基地;三是打造瘦肉型牲猪养殖基地。着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瘦肉型牲猪养殖基地。
3.3.2 加大科技培训
继继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农村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继续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工程和国家“阳光工程”;加强同农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的联系,引进新技术成果,建立高科技示范园区,推动畜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型发展。
3.3.3 实施项目带动
依托我县资源优势,建立畜牧产业项目库,并科学制定我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是争取草地开发与利用、旅游休闲食品加工、大鲵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项目,以此带动各产业基地建设。
3.3.4 扶持龙头企业
一是实施“双扶”策略,继续按照中央“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方针,重点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水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二是打造拳头产品、优势品牌。强化特色,突出绿色,创优品牌,全面建设桑植特色的畜禽水产品加工基地,三是抓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紧扣市场,供市场之所需,产消费之所求;四是加强企业与基地与农民的有机桥连。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动机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五是抓市场销售。利用品牌优势,依托张家界旅游市场,实行定单生产。
3.3.5 突出环境保护
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地位,发展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把规模养殖与沼气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猪(牛羊)-沼-菜(果、草)的生物链条,配套建立各项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如,生物发酵处理、三级化粪池处理、生物发酵零排放等。达到“草绿牛羊壮、天蓝水更绿”的低碳养殖目标。
3.3.6 狠抓食品安全
一是实行畜禽生产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建立畜禽水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把我县建成绿色、有机畜产品口创汇基地。
3.3.7 合理流转养殖用地
桑植县万亩以上集中成片的草原有16块,对草地实行证权管理,发放草地使用权证,把养殖用地集约化。实行草场有偿承包、转让、租赁等措施,开放草场的经营权、管理权。由承包者负责草原的保护与开发,草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
3.3.8 抓政策激励
一是拓展融资渠道。整合与支农资金捆绑使用,将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老区建设等资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用畜牧产业建设。拓展招商引资渠道,政府让利,老板发财,以此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广集社会资金,积极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发展畜牧产业;二是加大金融信贷力度。除扶持企业外,要加大对养殖基地从事养殖的农民的信贷力度,用于建立基础群;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牧业产业发展基金,以奖代投,促进畜牧产业发展。对积极性高的重点基地乡镇、企业、个人给予重点扶持,在价格、税率、信贷利率、收费等方面给予补贴性奖励。建立用人机制,对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干部提拔到重点基地乡镇当领导,对大学生回乡创业者,除其他的激励政策外,在畜牧技术岗位招聘时优先聘用,对畜牧产业做出突出贡献或有重大科研成果等有功人员积极申报拔尖人才,实行科技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