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2010-08-15陈宋芳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特色

陈宋芳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陈宋芳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高职院校进一步扩大自身优势和地位以及进一步提升自己品牌形象的重要工具,是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富有学校特色、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而如何加强年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这类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和有序的实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一般来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也同样包括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诸方面。

1.物质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它是学校“形文化”的一部分。

2.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法文化”。

3.精神文化(包括行为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既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同时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

二、当前,作为年轻的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物质文化角度来讲,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内容单调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更充分地成为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而年轻的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只重视专业教育的问题,校园环境建设有待加强,学生活动中心建设不全,设施设备简陋,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寝室的基础设施较差,居住条件与新建的学校划不上等号。但要发展,首先要能稳定民心,可是说,物质文化建设是一个基本的载体,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整体水平。

2.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总体重视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层次不高

部分高职院校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往往认为这些仅仅是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等学生管理者的事,与任课教师和其他人员关系不大,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抓。部分高职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年轻的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是由以往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很好的彰显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个性化,没能根据高职教育和学校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人文理念等,而学校职能部门也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系统规划,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研讨不够。一旦缺少必要的设计和总体规划,就会使校园文化建设在目标、任务、方向、措施、相关人员培训、效果等方面表现出盲目性、临时性、应付性,也使某些行政部门觉得校园文化建设似乎与他们毫不相干。

4.校园文化缺乏深度

从所了解的年轻的高职院校的社团来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有一定的自身文化特色,但又普遍存在娱乐型社团偏多,专业型、实践型社团较少的情况。文化是一个过程,是历史的积淀,娱乐型社团虽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了学生的部分需要,但这类社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不能够从总体上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体现特色。另外,校园文化活动内容陈旧单一,缺乏创新。

三、加强年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对于年轻的高职院校来讲,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探索和发展过程才能建立起特色鲜明、底蕴丰富的校园文化。

1.建设有高职特色的物质文化

针对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内容单调,我认为,校园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学习、娱乐、后勤服务等)、实训基地建设都应该渗透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如加强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尝试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融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为一体,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置身于职业环境中,从而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再如,校园内的楼、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都可以人名、企业命名;校园内还可以设置企业宣传栏,集中宣传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校友、优秀合作企业家,同时及时发布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行业动态,让学生视线所及,无不带有“职业”特色。

2.领导重视,建设有特色的制度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年轻的高职院校大多都忙于机制转变工作,往往也容易使高职教育陷入“重技术、轻人文”的误区,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没有系统的规划和统一部署,没有形成有效的舆论和氛围。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首先,要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并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要出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性文件,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指导思想、领导机构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其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理论作基础,它需要学校领导对文化的本质、规律和高校文化的职责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再次,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调动最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为本,注重管理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使师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四,树立校园文化全员的共建意识。校园文化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

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得以深入持久开展,关键在学校领导的重视。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直接交给校团委主管,责任到人。因此,年轻高职学校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方向,从机构上给予落实,从人员上给予保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实现持续发展。

3.建设校企互动型的校园文化环境

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因此学院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深入开展订单式培养的校企合作项目,使得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建设我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必须注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

首先,年轻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顶岗实习工作,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效果比模拟实训室要好得多。而且提前接触本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增强感性认识,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就业大有好处。另外还可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职业素质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其次,融通是关键,融通的过程实际上是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精髓的过程。学校可以使企业与校园两种文化形式相互渗透,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企业也积极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在相互参与中彼此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整体,使学院管理建设各个方面工作都可以有明显的提高。再次,注重学生社团活动的职业特色,例如,开展就业辅导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比赛、技能竞赛等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树立起对职业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年轻职业院校应以“源于企业文化,高于企业文化”为原则,以育人为目标,汲取企业优秀文化,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以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成人、成才、就业、创业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4.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创社团活动特色,树立品牌意识

社团组织是学生接触区域文化的重要纽带。校园文化能给人以感染力和影响力,优秀的校园文化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冲动,学生社团对促进并形成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校管理角度讲,通过社团组织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能摸清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势,以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社团组织的工作,容易将校园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予以扬弃,使校园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创社团活动特色。学生社团(协会)是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群众组织。作为高职学校社团组织,其特点与本科高校相比,应具有其明显的职业特点。因此,我认为,社团组织应在行业特色上下功夫,重点打造行业品牌。其次,加强管理、指导和配合,促进学生社团协会的健康发展。既要体现学校党委对校园文化的组织引导作用,也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结合各专业的特色开展活动,并将其中有影响的活动推向全校,从而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项目”。再次,注重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引入品牌意识,致力于创建“明星社团”、“优秀社团”和“特色社团”。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在品牌文化中打造核心竞争力。因此,要把品牌意识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真正树立起来,注重社团本身质量的提高和特色的充分挖掘。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和有序的实践。

从本质上看,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建设本身,它并不仅仅意味着学校外在环境文化、底层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意味着深层精神文化的培育、凝练和弘扬,意味着师生员工高度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深入人心并能发扬光大。对年轻的高职院校而言,目前亟需通过校园精神的凝练和弘扬,师生员工凝聚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努力打造和提升学校的文化力,真正使校园文化成为展示学校独特形象、凝聚学校成员心志、推动学校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能源,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 章艳华,朱祥贤. 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渗透[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

[2] 张彦恒. “以学生为主体”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创新 [D]. 东北师范大学,2006.

[3] 胡胜友. 于无声处孕芳华 [N]. 科学时报,2005.

Young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HEN Song-fang

Vocational College to further expand its own advantages and position, as well 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brand image important tool for building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ist era, full of school characteristics, harmonious, healthy, progressive campus culture.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young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has become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important issues.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a long and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has multi-lateral, multi-angle, multi-level character, it'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e must have a correct guiding ideology and a clear objective, but also a systematic theory and orderly practice.

Young Vocational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effective shortcut

G71

A

1008-7427(2010)01-0034-02

2009-10-20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特色
缤纷社团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医的特色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完美的特色党建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